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1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298篇
测绘学   123篇
大气科学   210篇
地球物理   240篇
地质学   813篇
海洋学   208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255篇
自然地理   618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71.
脉状金矿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脉状金矿研究中,应当注重矿床自然类型。据矿床直观特征将脉状金矿分为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糜棱岩型、冰长石-绢云母石英脉型及微细浸染型。从地质天南地北和含金建造及裂隙构造系统和成矿流体作用方面分析了成矿环境与基本控矿要素。在勘查与评价中应加强矿体分布规律和矿石可选性研究及勘查效益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72.
目前大多数黄金企业都是采用氰化法提金工艺,用于从矿石中提取黄金的氰化钠溶液浓度一般为0.05%~0.1%,使金矿成为环境氰化物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尽管已有许多比较成熟的氰化物处理技术,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大多数金矿排放的废弃物中仍含有相当浓度的氰化物.氰化物对人类和许多生物是一种剧毒物质,水体中CN-含量达0.3~0.5 mg/L即可使鱼致死,对人的致死量按HCN计为0.05~0.1 g.黄金企业大量累积的金矿废弃物成为威胁地区生态环境安全的化学定时炸弹.近年来国内外不时发生因尾矿坝垮塌造成的氰化物排放事故,国际上最为严重的一次是2000年初罗马尼亚的两座金矿,由于积雪融化和连续下雨,发生尾矿坝决口事件,使蒂萨河、多瑙河近800 km的河段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致使该流域内大量的生物死亡;我国也曾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金矿尾矿坝垮塌污染环境事故.因此,研究氰化物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金矿尾矿、河流和污染土壤中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73.
低频泥石流特征及其预测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同高频泥石流相比,低频泥石流更具有潜在危害性。近年来,低频泥石流的暴发给我国山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山区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低频泥石流沟实地考察以及对近年来我国暴发的约30例典型低频泥石流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从其隐蔽性、活动性、规模和破坏性以及灾情等方面探讨了低频泥石流的特征;以茶园沟为例,采用灰色灾变预测方法,建立灰色灾变预测模型对其进行预测,经检验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年份一致,并且预测出2042年或2043年前后以及2095年或2096年前后茶园沟发生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最后,针对低频泥石流的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974.
黔中高原台面处于贵州省第二阶梯,平均海拔800~1 600 m。具有可溶岩分布面积广,岩溶极其发育,第四系土层覆盖薄,地下水埋深浅、地下水动力条件强等特点,岩溶塌陷是该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文章以黔中地区岩溶塌陷调查项目统计资料为依据,对岩溶塌陷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为83.8%的岩溶塌陷分布在的峰丛谷地和溶丘谷地中、97.5%的岩溶塌陷分布于土层厚度1~10 m黏土中、83.7% 的岩溶塌陷分布于三叠系中统关岭组和中下统安顺组白云岩地层中、73.3%的岩溶塌陷沿活动断裂及褶皱地带分布、地下水是区内最主要的触发因素;在人为因素方面与地下水开采强度、城镇化进程等因素密切相关,且随城镇化进程及抽水活动的增加而增多。   相似文献   
975.
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及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国内外水问题进行科学识别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循环的"自然-人工"二元演变模式,明晰了水循环及伴生水化学、水生态和水沙过程的相互关系,初步阐述了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的构成。在对国际水文水资源研究发展趋势及热点和前沿问题进行阐释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水文水资源研究现状及水问题解决的实践需求,论述了中国水文水资源研究的学科体系的构成,并分析其重大研究方向。在变化环境和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水循环在驱动力、结构及参数等方面已呈现出显著"自然-人工"二元特征。现代水文水资源研究正由传统"还原细化"研究向综合交叉方向发展,并由传统基于单个水文环节的研究过渡到基于二元水循环过程的研究上来,原型观测与数学模拟的结合已成为其关键研究手段。中国水文水资源研究需要进一步强化水循环及伴生过程演变机理识别与定量模拟方面的基础研究,完善水资源评价、配置、调度、水权分配、水价定价理论和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服务于节水型社会建设、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水资源综合管理、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民生水利及现代水利建设与管理等实践需求。  相似文献   
976.
近地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常用于解决各种地质、工程和环境问题。在本项研究中,通过开展电法测量勘查冲积含水层。研究区位于土耳其伊兹密尔市南部Cubukludag地堑的西南部区域。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包括电阻率成像和自然电位(SP)法。通过温纳-施兰贝尔(Wenner—Schlumberger)电极排列方式,沿研究区北部的8个剖面采集电阻率数据,并利用层析成像反演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利用梯度法沿16个剖面采集自然电位数据。通过对连续梯度值的求和,计算每个剖面的总自然电位值,随后绘制出总自然电位实测图。通过开展电阻率成像和自然电位勘查清楚地揭示研究区北部地下水饱和带,从而得出有关地下流体运动的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977.
地表过程研究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地表过程复杂多样、涉及广泛。针对当前地表过程研究现状,从地球系统科学和全球变化的视角讨论了与地表过程相关的一些概念及研究内涵。在分析单要素地表过程和多要素地表过程的基础上,从研究内容的综合性、多国合作的国际性、针对区域突出问题的区域性、以过程变化为核心的动态性及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等方面论述了地表过程研究的特点,总结性地给出了国内外研究的总体趋势。在上述分析基础上,进一步从国际科学发展趋势、国家需要和信息、技术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地表过程研究所面临的机遇;从多学科交叉、自然与人文过程的定量与有机耦合等方面讨论了地表过程研究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78.
云南省自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云玲  张一平 《山地学报》2006,24(2):193-201
基于气候生产力模型,利用1960~2000年127个气象站气温、降水资料以及植被信息,对云南省自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1a云南自然植被年均NPP为4.23×108tDM/a,约占全国自然植被年均NPP总量的11.4%;单位面积的平均NPP为10.64tDM/(hm2·a),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8倍。云南自然植被NPP随着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的增加均呈现下降趋势,变化总趋势为北部<中部<南部,东部<中部<西部。云南自然植被NPP在干季(11~4月)和雨季(5~10月)差异显著,6~8月最大;41a来云南大部分地区自然植被NPP呈现上升趋势,20世纪70、80年代比60年代有所下降,90年代有所上升。气温增加,降水增加或不变的情况下,滇西北和滇东北NPP增加幅度大于其他地区,说明这些地区气温是制约自然植被NPP的主要因素;气温增加,降水减少的情况下,几个少雨区和多雨区NPP降低幅度大于其他地区,表明在上述地区限制NPP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相似文献   
979.
流经土洞或岩溶塌陷坑中的地下水破坏了土层的固-液界面离子双电层扩散区中正、负电荷的平衡,引起地下介质(土层)自然极化,形成自上而下的自然电场。土洞或岩溶塌陷在平面上产生自然电位似同心圆负心异常、在剖面上引起极小值异常;自然电位梯度在剖面上出现过零点异常,在平面上呈以零值线为对称轴的正负对称的似“蝴蝶状”异常。岩溶区自然电场法干扰因素主要有工业游散电流等人文干扰电磁场、地下金属管道(线) 自然极化电场、上升或下降泉自然电场、山地电场、炭质灰岩自然电场等。针对岩溶区自然电场法干扰因素特点,本文提出采用避让法、排除法、在线监测法进行消除,并将之应用于广西来宾市吉利村岩溶塌陷探测中。结果表明,自然电位剖面曲线在地面沉陷区中心附近出现极小值异常,自然电位梯度剖面曲线也在相同部位显示过零点异常。水文地质监测钻孔在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揭露了塌陷堆积物、溶洞和断层破碎带,从而验证了上述自然电场法异常的属性。   相似文献   
980.
正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7届学术年会于2013年11月15~17日在被誉为"中国恐龙之乡"的浙江东阳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能源与地质勘探和生产部门,博物馆、地质公园、化石保护以及出版等行业和美国、乌克兰和香港地区的近八十个单位四百五十多名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和研究生代表等参加了这次年会。会议由中国古生物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浙江自然博物馆和东阳市人民政府承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