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27篇 |
免费 | 236篇 |
国内免费 | 30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3篇 |
大气科学 | 198篇 |
地球物理 | 248篇 |
地质学 | 977篇 |
海洋学 | 209篇 |
天文学 | 14篇 |
综合类 | 285篇 |
自然地理 | 6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78篇 |
2022年 | 69篇 |
2021年 | 95篇 |
2020年 | 80篇 |
2019年 | 97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45篇 |
2014年 | 168篇 |
2013年 | 102篇 |
2012年 | 143篇 |
2011年 | 149篇 |
2010年 | 124篇 |
2009年 | 125篇 |
2008年 | 128篇 |
2007年 | 105篇 |
2006年 | 96篇 |
2005年 | 93篇 |
2004年 | 69篇 |
2003年 | 67篇 |
2002年 | 103篇 |
2001年 | 87篇 |
2000年 | 63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64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7年 | 4篇 |
1956年 | 4篇 |
1946年 | 2篇 |
192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891.
林业作为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的重要领域和路径选择,在落实NbS行动中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专家学者的广泛支持。文中在回顾国内外NbS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林业领域NbS的内涵和路径、国际和国内相关政策及已采取的措施,重点分析了林业NbS路径的减排潜力、成本与效益。从全球范围看,造林和再造林路径具有较高的技术减排潜力,而减少毁林和森林经营管理是相对更具有成本效益的增汇减排路径。中国对林业NbS的实践及科学研究等尚显不足,但已有的重大林业生态工程已经产生了显著的减排效益和经济效益。未来需要在林业NbS相关标准与计量体系建设、减排技术与经济潜力研究、激励与保障机制等政策研究,以及增强公众意识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892.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关键指标,是地表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用来较客观地评价生态系统变化及其可持续性。利用MOD17A3HGF数据、土地利用数据、气象数据、地形数据,应用变化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探讨了2000—2019年黄河流域NPP(以C计量)时空格局及演变特征,并对影响NPP的自然因子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9年黄河流域植被NPP整体呈极显著上升趋势( )。流域平均年NPP为281.39 g·m-2,变化范围为270—347 g·m-2,增速为5.75 g·m-2·a-1。流域NPP显著增加的区域占整个流域面积的99.53%,空间分布呈西北低东南高的趋势。(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植被NPP年平均值差异较大,林地是对该区域植被NPP贡献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3)NPP与海拔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NPP与气温、降水显著正相关的区域分别占总面积的23.20%和44.17%,自然驱动因子中海拔、气温及降水对植被NPP的驱动作用差异明显,降水>气温>海拔,各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均为双因子增强。 相似文献
893.
试论广西自然带及其生产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正确认识广西自然带的必要性广西位于我国南部,濒临热带海洋,处于北纬20°54′——26°20′,东经104°29′——112′04°之间,属低纬地区。北回归线位于全区中部偏南位置。地势上大致从北向南倾斜。由南海海面进入内地的潮湿气流能长驱直入,从而使广西全区形成自南而北的水热差异,与水热条件相适应的土壤、生物也形成相应的纬度差异,使其自然带呈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关于广西自然带的划分,目前的看法是:“广西几乎全部位于亚热带范围,南部属南亚热带,北部属中亚热带”。只有“涠洲岛和斜阳岛,虽已具热带农业气候特征,但其面积小,故未作热带范围划出”。常见于政府文件和报刊文献的说法,自然是“广西地处亚热带”了。我国目前所划分 相似文献
894.
采用715m埋深的矿井巷道揭露的煤系地层和正断层作为试验对象,由巷道和其侧帮水平钻孔构成相互垂直的二条电法观测线,在断层下盘进行注水,时空域观测二条测线上岩体的地电场响应.试验中动态反演电阻率图像可以跟踪水体渗流运动过程,判定岩体中断层导水性能及其控水作用;自然电位随着岩体内注入水体逼近电极而上升,停止注水而下降,自然电位指示岩体水体渗流的波动规律;激励电流的升降与出水点位置相关,距离出水点越近激励电流上升越明显.试验表明对于受断层控制的深部复杂岩体的水体渗流,可以运用地电场的时空特性进行监测评价.动态地电场监测技术,可用于复杂岩体的导、隔水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895.
896.
哈图金矿蚀变岩型矿体特征及金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图金矿由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体组成,蚀变岩型矿体遭受了强烈黄铁矿化、毒砂化、碳酸盐化、硅化和绢云母化蚀变.成矿作用划分5个阶段:钠长石-石英阶段(I)、黄铁矿-碳酸盐-石英阶段(II)、黝铜矿-黄铜矿-自然金阶段(III)、毒砂-碳酸盐-绢云母阶段(IV)和方解石-石英阶段(V).其中,II—IV阶段是主要金成矿阶段.哈图金矿含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平均成色912.自然金呈裂隙金、包裹金、粒间金形式嵌布在黄铁矿和毒砂中.当载金矿物为黄铁矿时,自然金与黝铜矿-黄铜矿-闪锌矿关系密切;当载金矿物为毒砂时,自然金与黄铁矿-黄铜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97.
本文对自然硅进行了矿相学,矿物学研究,该矿物产于福建某地矽卡岩型硫,多金属矿床中,自然硅呈亮灰银白色、强金属光泽。性脆。镜下呈浑圆粒状、乳滴状,均质。实测比重d=2.368。硬度HM=6.76。反射率R:470nm3708;546nm31.27;650nm29.96。经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电子探针分析,Si99.87%~99.94%。含少许Al,Ca,Fe机械混入物,X射线粉晶分析,主要X射线粉晶谱 相似文献
898.
899.
目前大多数黄金企业都是采用氰化法提金工艺,用于从矿石中提取黄金的氰化钠溶液浓度一般为0.05%~0.1%,使金矿成为环境氰化物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尽管已有许多比较成熟的氰化物处理技术,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大多数金矿排放的废弃物中仍含有相当浓度的氰化物.氰化物对人类和许多生物是一种剧毒物质,水体中CN-含量达0.3~0.5 mg/L即可使鱼致死,对人的致死量按HCN计为0.05~0.1 g.黄金企业大量累积的金矿废弃物成为威胁地区生态环境安全的化学定时炸弹.近年来国内外不时发生因尾矿坝垮塌造成的氰化物排放事故,国际上最为严重的一次是2000年初罗马尼亚的两座金矿,由于积雪融化和连续下雨,发生尾矿坝决口事件,使蒂萨河、多瑙河近800 km的河段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致使该流域内大量的生物死亡;我国也曾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金矿尾矿坝垮塌污染环境事故.因此,研究氰化物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金矿尾矿、河流和污染土壤中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00.
云南省自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气候生产力模型,利用1960~2000年127个气象站气温、降水资料以及植被信息,对云南省自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1a云南自然植被年均NPP为4.23×108tDM/a,约占全国自然植被年均NPP总量的11.4%;单位面积的平均NPP为10.64tDM/(hm2·a),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8倍。云南自然植被NPP随着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的增加均呈现下降趋势,变化总趋势为北部<中部<南部,东部<中部<西部。云南自然植被NPP在干季(11~4月)和雨季(5~10月)差异显著,6~8月最大;41a来云南大部分地区自然植被NPP呈现上升趋势,20世纪70、80年代比60年代有所下降,90年代有所上升。气温增加,降水增加或不变的情况下,滇西北和滇东北NPP增加幅度大于其他地区,说明这些地区气温是制约自然植被NPP的主要因素;气温增加,降水减少的情况下,几个少雨区和多雨区NPP降低幅度大于其他地区,表明在上述地区限制NPP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