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6 毫秒
61.
岩溶地貌主要是由碳酸盐溶解形成的特殊景观,岩溶区植被的生长发育受到基岩的制约,并演化出各种机制来适应岩溶区的独特环境。本文综述了岩溶地区植物对岩溶环境适应机制及植物生长对碳酸盐岩风化的驱动作用。通过总结发现:(1)植物主要通过分泌碳酸酐酶等有机物促进矿物分解、生物钻孔作用改善岩石表面的持水性能、根劈作用加速破碎岩石的崩解等化学生物和物理作用,促进了碳酸盐岩的风化溶解,形成独特的岩溶地球化学背景。(2)岩溶区植物通过调整自身结构和生理功能来适应干旱、高钙和营养元素缺乏等逆境。植物的抗旱性主要通过生理生化过程、形态结构和水分的利用方式来适应干旱或缺水环境,不同的植物进化出不同水分利用方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蒸腾;植物的高钙适应性是通过生理结构和生理过程来实现的,在高钙环境下的优势植物可通过形成钙化根、草酸钙含晶细胞和叶片调节等方式保持植株钙含量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并且植物还可以通过调节体内钙库和控制钙的吸收转运来控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和菌根能帮助植被在土壤中获取营养元素,以应对土壤的营养元素缺乏。(3)岩溶植被在正向演替过程中,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稳定性增加,物种的生...  相似文献   
62.
基于遥感数据,结合地下水位观测资料,本文对渭-库绿洲土壤盐渍化与地下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并探讨土壤盐渍化的逆向演替过程。研究表明:渭-库绿洲在地下水埋深2.3~2.7 m区间,盐渍地面积占的比例较高,在地下水埋深2.7~3.4 m区间,盐渍地面积占的比例相对较低;渭-库绿洲部分地方地下水位已低于影响地表盐渍化的水位临界值(4.66 m),地下水矿化度低于3 g/L,研究区整体处于有利于土壤盐渍化逆向演替的环境之中;土壤盐渍化的逆向演替过程具有时空特征,由绿洲上部向下部,内部向外部逐步发生逆向演替。  相似文献   
63.
This paper evaluated the impacts of mounds created by the plateau pika (Ochotona curzoniae) on the vege- tation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species diversity of an alpine Kobresia steppe meadow in Nagqu County,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Based on mound height or the depth of erosion pit, we defined five stages of erosion and compared the floristic features of communities at these stages with those in undisturbed sites. In the study area, the mounds and pits covered up to 7% of the total area. Lancea tibetica, Lamiophlomis rotata, and Potentilla bifurca were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erosion pits, and Kobresia pygmaea,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undisturbed sites, became a com- panion species in eroded areas. In the process of erosion, the original vegetation was covered by soil ejected by the pika, then the mounds were gradually eroded by wind and rain, and finally erosion pits formed.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in- creased with increasing erosion stages but remained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undisturbed sites. Improved coverage eventually reduced soil erosion, and pit depth eventually stabilized at around 20cm. Aboveground biomas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erosion stage, but the proportion of low-quality forage reached more than 94%. The richness index and Shannon-Wiener index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erosion stage, but the richness index in mound and pit area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undisturbed sites.  相似文献   
64.
基于Petri网的时空数据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将时态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事件、状态、事件与状态之间的因果关系分别用Petri网的库所、变迁、有向弧进行了表达,提出了基于Petri网的时空数据模型。描述了该模型的基本思想,并在实验基础上分析了该模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65.
对帕米尔慕士塔格浅冰芯(22.4 m)中可培养细菌的数量分布和主要菌株的16S rRNA基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结果表明, 细菌数量呈现出波动性变化, 从污化层融水中分离出较多的细 菌, 说明冰芯微生物随风和降雪进入冰川, 其数量与沙尘输送具有密切的对应关系. 绝大部分细菌是耐冷菌和嗜冷菌, 包括α-, γ-紫细菌、嗜冷菌、噬纤维菌/黄杆菌/拟杆菌和高G+C%革兰氏阳性细菌 (HGC)等5个分类组. 其中, 不动杆菌属和HGC菌群在不同深度重复出现, 其数量分布与细菌总数变化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代表了主要指示菌; 其他如黄杆菌属、嗜冷菌属和α-紫细菌为次要指示菌, 揭示了细菌菌群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 研究了冰芯细菌的连续性数量变化和主要菌群的演替.  相似文献   
66.
干旱沙区土壤空间异质性变化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李新荣 《中国科学D辑》2005,35(4):361-370
许多涉及草地荒漠化或退化过程的假说及概念模型认为,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草地植被灌丛化是草地发生退化或荒漠化的显著特征, 即原来以草本植物为优势的群落被灌丛群落所替代, 该过程增加了草地原生植被土壤资源的时空分布异质性, 使土壤-植被系统的生物过程愈来愈多的集中在灌丛植冠下的沃岛范围内. 大量的研究支持了这一针对荒漠化或草地退化过程的生物生态学解释.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 缀块状分布的灌木植被也是草地恢复或荒漠化逆转的基础, 并且在我国沙漠治理的实践中得到了证明. 沙坡头地区人工固沙植被近50年的演变与区域生境的恢复就是荒漠化逆转的理论范式和成功的实践例证. 该地区人工植被的建立是以设置防风固沙沙障和种植旱生灌木而开始的. 在降水不足200 mm的无灌溉条件下, 由于灌木植被的作用, 使原来质地相对均一的流沙发生了资源分布的空间异质性变化, 促进了土壤成土过程, 为沙土表层隐花植物(藻类、苔藓和地衣)结皮的形成和一年生及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入侵与定居创造了条件. 而这一过程却减少降水向土壤深层的入渗量, 使固沙植被区灌木主要根系分布层(100 ~ 300 cm)的土壤含水量减少, 导致了灌木种在群落中的优势和盖度降低, 土壤资源分布的空间异质性程度也相应地减弱. 固沙植被趋于以草本植物为优势的、与邻近草原化荒漠和荒漠化草原类似的原生植被类型演变和恢复. 通过对沙坡头地区近50年固沙植被演变监测数据的分析, 提出了干旱区植被恢复或草地荒漠化逆转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67.
泥石流迹地形成植被原生演替系列.通过对演替不同阶段群落优势种群多度的调查,主要采用Spearman系数来测度种对的多度数据协变的相对强度.结果表明,r对策和K对策的种对有负协交关系;先锋树种的种对有正协变关系.  相似文献   
68.
国际物流格局中的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国际贸易(物流)的支撑。世界产业结构的演替为东北亚区域产业结构演替方向提供了借鉴和方向性启示;但东北亚区域物流在国际物流格局中的地位决定了东北亚区域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通过影响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因素分析,提出加速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几个关键:图们江地区一体化、跨境交通走廊以及区域内的节点城市与口岸等的建设。  相似文献   
69.
内蒙古扎鲁特旗土地利用方式及强度对草原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内蒙古扎鲁特旗位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区域,近期对其草原植被的调查分析表明: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及过大的土地利用强度对该地草原植被造成严重影响,草原面积缩小、植被退化严重,草场质量下降。人口激增引发的土地利用方式由牧向农的转化(垦草为粮)以及草地利用强度的加大(超载过牧)是造成该区草原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围栏禁牧是实现退化草原植被恢复演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0.
根据2021年7和12月、2022年5和9月邛海水生植物调查结果,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邛海水生植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空间分布状况以及退化原因,提出了邛海水生植物恢复的对策建议。邛海湖区有水生植物23种,主要分布在水深2 m内,在湖泊北岸成片分布,湖泊西岸和南岸呈斑块状分布,东岸零星分布,总面积约1.3 km2。水生植物分布面积由1990s前占湖面积的20%左右缩减到目前的不足5%,沉水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化,浮叶植物和挺水植物分布范围扩张。1998年洪水从海河口倒灌,致使高枧湾水域沉水植被消失;近10年来湖泊运行水位抬升和透明度下降使得邛海水生植物分布面积进一步缩小、种群单一化。需要恢复邛海水位运行的自然节律,减少污染负荷输入改善水体透明度,辅之人工生态修复等措施,逐步恢复邛海水生态系统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