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6篇
  免费   672篇
  国内免费   2284篇
测绘学   99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679篇
地质学   4552篇
海洋学   173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201篇
自然地理   194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320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2篇
  1949年   2篇
  1947年   2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8年   1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81.
单排微型桩加固碎石土滑坡物理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桩因其自身优势被广泛使用,但有关其抗滑机理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首先对模型桩的力学特性进了标定试验,获得其弹塑性工作阶段的弹性模量,分别为0.69×104 MPa和0.04×104 MPa;再通过不同桩间距下单排微型桩加固碎石土滑坡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微型桩抗滑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桩间距下单排微型桩桩后土压力主要集中在滑面以上1/3桩身范围内;桩间距较小,土拱效应越明显,微型桩抗滑失效的最大临界弯矩越大,微型桩能承受的滑坡推力越大,抗滑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82.
基于虚拟土理念的中国耕地资源价值核算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高速发展带来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深化对耕地资源价值的认识,有助于实现耕地资源空间布局优化和耕地市场化流转.该文在明确虚拟土内涵与类型划分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属性出发,运用收益还原法、替代法等方法,以省级为单位,分别测算了中国产能虚拟土、资源虚拟土和生态虚拟土价值,通过SPSS聚类分析和GIS空间分析,从虚拟土角度分析我国耕地资源价值的空间分布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产能虚拟土得分最高的广东省是得分最低的内蒙古自治区的8.94倍;资源虚拟土得分最高的上海市是得分最低的黑龙江省的96.10倍;生态虚拟土得分最高的上海市是得分最低的贵州省的9.25倍.在空间分布上,产能虚拟土与纬度气候带分布基本一致,资源虚拟土分布受经济影响较大,而生态虚拟土分布则受气候和经济因素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883.
基于FLAC^3D的锚索抗滑桩滑坡推力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FLAC^3D建立了预应力锚索桩板墙结构的三维数值模型,结合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了不同预应力作用下锚索桩滑坡推力的分布规律,并通过改变桩后岩土体的弹性模量及性质、锚索的设置位置以及边坡强度安全储备系数等参数,对锚索桩滑坡推力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地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锚索预应力的增大,桩后滑坡推力的分布图形逐渐由梯形向矩形变化;预应力对桩后滑坡推力分布的影响,取决于其与桩背总桩土相互作用力的相对大小,而不是其绝对大小。说明预应力的大小是影响桩后推力分布形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照搬普通抗滑桩固定不变的推力分布形式对锚索桩进行设计,显然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884.
傅敏红  古泉 《地震学刊》2013,(Z1):15-19
基于子结构分析方法,提出了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中数值解和解析解耦合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此方法中,数值解是用有限元方法来模拟上部结构的非线性动力行为;而弹性结构-刚性基础-半无限大弹性地基中频域内的解析解,是通过离散时间递归滤波方法得到时域内的解来等效,且在整个体系中,利用土、结构两个子结构边界上的力和位移协调求解。本文提出的方法用有限元程序Opensees来实现,并用于一个线弹性单层框架结构的动力分析中。这种耦合的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土-结构相互作用单自由度体系的解析解进行了比较,验证此方法的精度、稳定性和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885.
考虑到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往往受到双向往复荷载作用,本文提出了循环往复加载的地下结构Pushover分析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实施步骤、基本功能与特点.该方法考虑了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双向受力的特点,利用多点位移控制的推覆分析算法进行地震作用下正向加载-卸载-反向再加载的全过程分析.该方法将一次循环加载过程近似看作一次地震作用过程,提出了基于循环往复加载Pushover分析的损伤模型,避免了对土-结构整体模型进行复杂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通过一次循环往复加载的Pushover分析,根据结构构件刚度的改变对结构损伤进行有效评估.结合实际工程进行算例分析初步验证了循环往复加载Pushover分析及地震损伤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86.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近海设施出现,却对结构基础的耐久性提出了严峻的要求。本文将研究人工胶结土在海洋环境下长期动力特性的演化。本研究将利用动三轴试验获得不同浸蚀时间对人工胶结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海洋环境下,人工胶结土的水化反应受到严重的影响,动剪切模量比正常水环境下明显减小,而阻尼比比正常水环境下明显增大;试验还发现盐的结晶效应非常明显,尤其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可能会对胶结作用形成破坏;在对饱和水泥土的动三轴试验发现随着浸蚀时间的增长,水泥土的抵抗液化的能力增强。结论显示水泥土改良软弱地基的能力强,也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7.
在投影变形超过限度的矿区进行地质测量时,一般要建立矿区独立坐标系,目前常用的方法为椭球膨胀法。由于独立坐标系与国家坐标系坐标数值上存在差异,造成新的测量图件与早期地质图件不好衔接、用图不便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矿区独立坐标系的改造方法,并通过实例对比分析,认为这种改造方法是可以实施的。  相似文献   
888.
在干燥环境中,由于蒸发失水,膨胀土发生收缩,表面容易产生纵横交错的裂隙网络(龟裂)。龟裂的产生会极大弱化土体的工程性质,并导致各种工程问题。随着极端干旱气候的频发,膨胀土龟裂问题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显著。开展龟裂研究对揭示龟裂现象的本质规律和指导膨胀土地区的工程实践有重要意义。龟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与土中水分的蒸发速率、应力状态、收缩特性等直接相关:龟裂形成时水分蒸发处于常速率阶段; 吸力和抗拉强度是制约龟裂形成的两个关键力学参数,当土体中的吸力引起的张拉应力超过土体的抗拉强度时,龟裂便会产生; 龟裂是孔隙发生收缩的直观表现。总体上,力的作用和收缩空间是土体龟裂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此外,膨胀土龟裂具有非常复杂的发生发展过程,受土质学、土力学、土结构、试验条件和方法等许多因素的影响。龟裂定量分析是龟裂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能为龟裂机理研究及相关理论模型的建立提供必要参数。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具有效率高、操作性强、精度高等优点,为龟裂定量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目前关于土体龟裂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重视龟裂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动态特征,围绕与土体龟裂相关的水-土作用关系、力学机制、收缩变形机制、大尺度现场试验和三维观测分析技术等方面开展更多的针对性研究,综合考虑龟裂形成过程中的土质学、土力学和土结构因素,结合宏观现象与微观分析,建立土体龟裂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89.
了解加筋土边坡的破坏形式有助于加筋土边坡的设计和施工监测。对不同形式的加筋土边坡进行离心模型试验,绘制了边坡的破坏形式。试验结果表明:加筋土边坡能够保持较好的整体性,一般不会像未加筋边坡那样突然坍塌; 坡面附近土体内部可能先于坡顶产生裂缝,因此在实际工程中观察到显著的坡顶裂缝后,应当意识到在坡面附近的坡体内部也可能产生了裂缝。一般情况下筋材模量越大加筋效果越好,但在筋材和土接触面强度一定的情况下,筋材模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增大筋材模量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890.
为了解饱和膨胀土在失水条件下,干缩裂隙发育过程中土体内的应变状态、分布以及变化规律,设计了一个长40cm、宽5cm、深3cm的一维模型槽,将3条FBG传感光栅串埋入饱和膨胀土试样中,对膨胀土不同位置的应变进行了测量,得到了土体失水干缩致裂过程中,各个FBG传感器的应变状态及其变化规律,并分析了首条干缩裂隙及其附近土体的应变分布特征及其时空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土体含水率的降低,土体首先呈现出整体收缩,之后应变状态发生分异,呈现出拉张区和收缩区交替出现的分布规律; 位于最大收缩区的边缘,当FBG传感器的应变由压缩状态转变为拉伸状态,并且拉应变及其变化速率相对较大的区域将产生首条裂隙。可见,本文所采用的高空间分辨率FBG传感技术为分析膨胀土裂隙发育全过程、揭示膨胀土失水致裂机理,以及膨胀土裂隙性特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