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160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627篇
海洋学   57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中国典型滑坡》是一本以照片形式反映我国典型滑坡的画册,包括了顺层滑坡、第三系泥岩滑坡与崩塌、黄土滑坡、风化层与堆积层滑坡、地震与冰雪滑坡及堰塞湖、水库滑坡、矿山滑坡与崩塌、城市建筑和道路滑坡等八大滑坡类型。通过精选照片的展示形式,以简要文字阐述了滑坡所处地理位置、地质环境、形态结构特征、稳定性、灾害评估以及防治工程等。  相似文献   
312.
以煤与海相泥岩的块状样品为研究对象进行多升温速率下的排烃模拟实验,借助生烃动力学方法处理实验模拟结果,对煤与海相泥岩的残留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相泥岩残留烃在Ro为1.0%时达到高峰,然后逐渐降低,而煤中残留烃在Ro为1.0%时达到高峰后便基本上保持稳定。煤吸附能力比海相泥岩的强,其残留烃量也比海相泥岩大。成熟作用对于煤及海相泥岩残留烃都有很大的影响。高过成熟阶段海相地层中烃类构成以油藏或输导层中原油裂解气为主,源岩中的残余液态烃也有一定的贡献,而煤在排烃结束以后煤中分散液态烃对裂解气的贡献更大些。煤中残留烃主要是前期形成的烃类由于排烃效率不高而聚集起来的,而海相残留烃基本上随着残余生烃潜力的降低而降低,这一方面说明海相残留烃受生烃作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排烃效率的影响。模拟样品中的残留烃及残余生烃潜力均可以与自然样品对比,表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13.
贵南高铁南宁段古近系泥岩是湖沼沉积型半成泥岩,易遇水软化,失水崩解,有一定胀缩性。依托贵南高铁南宁段泥岩样品膨胀性试验数据及路堑边坡人字型骨架开裂的实际现象,采用了相关性、线性回归、匹配度等分析方法,对膨胀性判别指标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干燥饱和吸水率单指标膨胀潜势分级结果与实际较接近,天然湿度样品的膨胀力、交换阳离子含量、蒙脱石含量及自由膨胀率等单指标膨胀潜势分级结果易下降1–2个等级。  相似文献   
314.
李凌  谭秀成  邹春  丁熊  杨光  应丹琳 《地质学报》2012,86(2):316-324
通过详细的岩石学特征分析,结合区域分布,研究了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的膏盐岩成因,进而讨论了其反映的膏盐盆迁移和演化及构造指示意义。雷口坡组总体存在两种岩性组合和分布特征的膏盐岩,一类出现于雷一段—雷三段下亚段沉积时,表现为纹层状膏盐岩夹块状膏盐岩,厚度较小,横向分布稳定,属于泻湖成因;另一类出现在雷三段中亚段—雷四段中亚段沉积时,以块状硬石膏岩和石盐岩为主,厚度差异巨大,横向变化较快,并且膏盐岩沉积中心出现向西、向北迁移的趋势,与早期的膏盐岩形成了鲜明对比,属于膏盐盆成因。由此反映出构造信息,四川盆地中三叠世雷口坡期的构造应力场总体处于由张应力向挤压应力转换,其中,雷一段—雷三段下亚段沉积时盆地总体处于构造平静期,为张应力向挤压应力转换的过渡期;相比而言,雷三段中亚段—雷四段中亚段沉积时为构造活跃期,盆内北西—南东向和北东—南西向应力挤压趋于活跃,新的沉降中心形成,强烈的蒸发作用使得膏盐岩在凹地快速沉积,并随挤压的阶段性活跃,发育向北、向西迁移趋势的雷三段中亚段、雷三上亚段、雷四段下—中亚段沉积期三期膏盐盆,川西凹陷的形成与演化从雷三段中亚段沉积期已经开始发育,并在雷四段下—中亚段沉积期已具雏形。这些认识为四川盆地雷口坡组膏盐岩成因研究提供了新基础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315.
通过对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已探明石油储量构成和分布特征的系统分析,总结出油气分布的不均一性及其控制因素。潜江凹陷北部潜江组不同层位、不同区带油气分布差异性明显,具有纵向分隔、横向分散等显著特征。油气的不均一性分布主要受控于3种地质因素:①膏盐韵律发育导致油气纵向分隔,膏盐岩极高的排驱压力有效地限制了流体的垂向运移,油气以侧向运移为主;②成熟烃源岩控制油气富集程度,油气纵向富集程度主要受成熟烃源岩层位的控制,蚌湖向斜带主力生烃灶控制了油气在平面上的富集;③输导条件控制油气的运移方式和纵横向分布范围,高渗砂体的侧向输导能力控制了断层不发育地区油气聚集的规模与平面分布范围,断层的垂向输导作用导致了主干断层发育地区油气在纵向上呈多层系分布。  相似文献   
316.
烃源岩生烃过程中欠压实作用形成的异常高压是油气成藏的主要动力,而泥岩孔隙度演化记录了其地层压力的变化过程。根据现今泥岩压实剖面特征建立欠压实泥岩孔隙度计算模型,利用"回归反推"方法恢复成藏期沙三段欠压实泥岩古孔隙度增量,然后根据泥岩孔隙度压实模型恢复欠压实泥岩在成藏期的总古孔隙度,最后通过改进的Phillip-pone公式计算成藏期古地层压力并恢复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金县1-1低凸起东斜坡成藏期沙三段烃源岩普遍发育异常高压,古流体动力由南向北逐渐增强,压力系数分布呈现东南部低西北部高的特点,古流体压力的强弱变化规律对油气运移及有利目标的优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17.
直流场和交变场对泥岩磁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化率值不仅受控于天然岩石和环境物质中磁性颗粒的组合特征,还与实验室内的处理过程有关,包括热处理过程和加场处理过程.热处理过程通常改变磁性矿物的类型,使样品的磁化率值发生明显变化,因而备受关注.但加场处理过程对样品磁化率的影响在于改变其中所含磁性颗粒的磁畴结构,这种变化是微观的,目前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选择8块泥岩样品进行了加场处理对其磁化率影响的研究.样品取自松辽盆地松科1井青山口组一段,主要携磁矿物为准单畴( PSD)或多畴(MD)磁铁矿.在逐步获得等温剩磁直至饱和的过程中,逐步测量样品的磁化率值.随后对其进行单轴系统交变退磁,逐步测量剩磁后,完成磁化率测量.结果发现:1)直流场使样品的磁化率值增大.在低于50mT的外加场中,随外加场的增强,样品的磁化率值快速增大;之后,随外加场的增强,样品的磁化率值基本不变,直到600mT; 600mT ~ 1T之间样品的磁化率值又大幅增大;最终,样品的磁化率较初始值(x0)增大0.84% ~ 3.40%.这种磁化率值的增大受控于样品内PSD或MD磁铁矿磁畴结构的改变,与磁铁矿的含量无关.2)样品获得SIRM后进行的逐步交变退磁使其磁化率值有所降低,随交变场的增强,其降低的幅度也增大,但是,交变场达到100mT时,样品的磁化率值仍较x0高.经逐步交变退磁后,样品的磁化率较x0增加0.03% ~ 2.42%.因而,天然样品在进行磁化率测量之前,不能将其置于任何直流场或交变场中处理.  相似文献   
318.
陈斌 《广东地质》2012,(1):133-136
在工程实践中,把标准贯入试验引入到泥岩风化岩及其残积土层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而证明,将标准贯人试验应用于泥岩风化岩及其残积土层的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19.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奥陶系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鄂南奥陶系风化壳天然气成藏的烃源条件、储集层形成机理和圈闭特征的研究认为,早奥陶世,黄陵古隆起分割秦岭坳拉槽与华北海,并在古隆起北侧形成蒸发台地斜坡云坪相膏云岩沉积。加里东运动期,黄陵古隆起随同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抬升,其北坡不同层位膏云岩、含膏白云岩差异溶蚀形成各类孔隙型储集层,并以探井钻遇的蜂窝状膏溶细晶白云岩、针孔状膏溶白云岩和膏溶角砾白云岩为代表广泛分布。海西-印支期,黄陵古隆起处于有利于接受秦岭坳拉槽运移流体的部位,目前已在其南北两翼发现较多的含沥青古油藏显示。古油藏中的石油在晚侏罗-早白垩世高古地温热演化阶段转化成天然气,可为富县斜坡提供充足的天然气源。米脂坳陷致密岩性带为风化壳天然气聚集提供了区域圈闭条件,从而使富县-甘泉地区成为天然气勘探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320.
上扬子区寒武系蒸发岩沉积相及成钾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武纪是世界上重要的成钾时代之一。早寒武世成钾的西伯利亚涅帕钾盐矿床是世界上特大型钾盐矿床之一;印度一巴基斯坦在“始寒武世”地层成钾;伊朗在寒武纪地层也有钾盐发现。与其它大陆成盐强度相比,寒武系成盐成钾成为“亚洲现象”。中国地处东亚,已发现越来越多寒武系成盐盆地。本文着重介绍上扬子区寒武系蒸发岩发育特点,指出在上扬子陆块之上,发育面积达20万km2的蒸发岩盆地,并首次圈定两个膏盐岩聚集区(次盐盆地):泸州一江津区与巫溪一建南区,该区具备有利成盐找钾条件,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