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69篇 |
免费 | 549篇 |
国内免费 | 76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8篇 |
大气科学 | 212篇 |
地球物理 | 437篇 |
地质学 | 2677篇 |
海洋学 | 366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183篇 |
自然地理 | 3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150篇 |
2022年 | 176篇 |
2021年 | 155篇 |
2020年 | 114篇 |
2019年 | 128篇 |
2018年 | 107篇 |
2017年 | 92篇 |
2016年 | 92篇 |
2015年 | 118篇 |
2014年 | 169篇 |
2013年 | 143篇 |
2012年 | 138篇 |
2011年 | 128篇 |
2010年 | 173篇 |
2009年 | 151篇 |
2008年 | 153篇 |
2007年 | 179篇 |
2006年 | 158篇 |
2005年 | 163篇 |
2004年 | 142篇 |
2003年 | 189篇 |
2002年 | 167篇 |
2001年 | 240篇 |
2000年 | 129篇 |
1999年 | 105篇 |
1998年 | 100篇 |
1997年 | 92篇 |
1996年 | 66篇 |
1995年 | 75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36篇 |
1989年 | 35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自从1988年多伦多国际金矿讨论会上确立了“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这一新型以来,极大的促进了金矿的研究及找矿工作,据统计,世界上大一超型金矿床多产于韧性剪切带内,但到目前为止,对该类型矿床的成矿人矿机理尚有争议。笔者参阅有关资料及工作实践,对韧性剪切带及韧性剪切型金矿床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总结,供从事找矿及科研工作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22.
青藏高原地质构造活跃,内外动力作用强烈,加之气候异常变化,区内大型滑坡发育。以雅鲁藏布江断裂附近新发现的拉岗村古滑坡为研究对象,在现场调查、槽探揭露、地质测年和工程地质分析等基础上,对其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1)拉岗村滑坡属巨型岩质滑坡,体积达3.6×107 m3,最大水平滑动距离约3050m,滑坡后壁与堆积体前缘高差达965m,最大运动速率达78.1m/s,具明显高速远程特征;(2)受冷冻风化和冰体"楔劈"作用影响,滑坡后部岩体崩裂,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冰川逐渐消退,融雪降水入渗加剧劣化岩体结构,降低岩体强度;(3)根据14 C和10Be测年结果,拉岗村古滑坡形成于距今4140~9675a,沿雅鲁藏布江断裂发生的强震可能是该滑坡的直接诱因,岩体受到地震抛掷力作用,原有节理裂隙和新生破裂面发生张剪-拉裂破坏迅速贯通,首先沿断裂附近碎裂结构岩体发生破坏,上部岩体随之失稳并高速下滑。该研究可为认识青藏高原断裂带内大型古滑坡的形成机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3.
24.
25.
在非平衡条件下进行的瓦斯地质钻探工作中,根据不同的瓦斯地质条件设计、制造不同类型的钻杆,在解决松软煤层的钻进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合实际工作中不同钻杆的使用情况,对其排渣机理、适用条件以及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和工艺参数进行了论述,对钻具级配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
长江中下游夏季高温灾害机理及预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利用我国1961-2003年夏季(6—8月)高温资料,建立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城市强高温及高温过程较完整的时间序列,探讨了该地区主要城市高温气候特征。分析该地区南京、杭州、南昌等城市夏季高温灾害机理,东亚副热带高压是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夏季高温的主要影响系统。在此基础上用均生函数-最佳子回归集构造预测模型,预测夏季月高温出现日数,通过42a高温资料预报检验,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值得在业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27.
28.
29.
30.
通过采集、测试柴达木盆地卤水井、温泉水样品,以及氦源岩及其生氦强度研究,梳理水溶性氦气分布特征,总结成因,探究富集机理,以期了解柴达木盆地水溶性氦气资源现状,并拓展氦气藏勘探、研究的新思路。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氦源岩是多元的、开放的,除花岗岩外,侏罗纪、石炭纪泥页岩是潜在的生氦母岩,且侏罗纪泥页岩生氦强度最大,志留纪二长花岗岩次之,石炭纪泥页岩最低;以油砂山组、狮子沟组为主要聚集层的水溶性氦气分布于柴中断裂以北区域,且存在北、中、南3条控氦断裂带;柴达木盆地水溶性氦气基本为壳源型氦气,幔源氦仅占0.005%~0.42%;水溶性氦气成藏的关键在于“生、运、储”,其中泥页岩、中酸性岩体是氦气潜在生成母源,地下水、断裂提供运移载体及通道,油砂山组、狮子沟组提供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