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8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247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61.
本文研究了位于北极地区的斯瓦尔巴(Svalbard)群岛上的新奥尔松(Ny-lesund)地区的鸟粪土层(YN)的分子有机地球化学组成特征。YN沉积物的烷烃呈双峰分布,奇偶优势不明显,烷烃组分包含UCM(不可分辨成分),姥鲛烷、惹烯是烷烃的主峰,表明烷烃组分受到附近三叠纪含煤地层的强烈影响。脂肪醇类组分偶奇优势明显,主要为现代生物来源。甾醇以谷甾醇为主,由于谷甾醇是草食动物粪便的主要甾醇,所以YN沉积物中谷甾醇可能来源于鸟粪。脂肪酸类组分的偶奇优势同样十分明显,不饱和脂肪酸以C18∶1为主,除脂肪酸外,还检测到β-羟基酸和ω-羟基酸。综合YN生物标志物的组成与分布特征,认为YN既受到附近含煤地层的影响,也受到附近的鸟粪和植被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2.
Yi虫(Echiurus)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渤海海洋》1999,17(3):87-89
  相似文献   
263.
海水小球藻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Marine’,Chlorella,俗称海水小球藻,是水产养殖中一种常用的饵料微藻。其细胞较小,呈卵形或圆形,在形态上与绿藻纲小球藻属中的许多种类极为相似,因而人们常把它与绿藻纲的小球藻混为一谈。为了澄清人们长期以来对海水小球藻的模糊认识,本文对海水小球藻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并与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及一种微绿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比较,以明确海水小球藻的分类地位。1材料和方法1.1藻类的培养取刚扩大的海水小球藻和盐生…  相似文献   
264.
本文利用 H P5890 气相色谱 H P5970 B 质谱仪,对虫益虫脂肪酸含量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虫益虫体内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为 2475×10- 2 和 7164×10- 2 , D H A 和 A A 含量为 1129×10- 2 ,亚油酸含量为 3350×10- 2。  相似文献   
265.
兰蛤营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兰蛤的主要营养成分,以及氨基酸、脂肪酸、无机元素等的组成进行了研究,并同贻贝、蛤蜊、虾夷扇贝、牡蛎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兰蛤的蛋白质含量仅低于虾夷扇贝,其粗脂肪的含量居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最低,无机元素的含量最高。兰蛤的氨基酸组成非常全面,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于牡蛎的,丙氨酸含量居于5种贝类之首。兰蛤的EPA和DHA含量之和明显高于其它4种贝类。兰蛤中还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Fe、Mn的含量均高于其它4种贝类,其它无机元素的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266.
环境因子对微藻脂类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环境因子在决定微藻脂类的种类和数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有关环境因子对微藻脂类组成影响的研究进展,表明环境因子的变化往往引进脂类组成的变化,这些既表现在细胞膜膜脂性质的变化,又体现在贮存脂类合成和利用速率的相对变化。  相似文献   
267.
268.
两种东风螺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方斑东风螺和波部东风螺自身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其中的含肉率和腹足肌含有的基本营养成分,分析氨基酸种类及组成和脂肪酸种类及组成,对方斑东风螺和波部东风螺的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定以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方斑东风螺和波部东风螺含肉率分别为48.94%±2.01%和45.12%±2.29%,腹足肌中都含有高达70%左右的蛋白含量和5%左右低含量的脂肪,糖类含量接近10%,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高,必需氨基酸指数在43以上,肉味鲜美,方斑东风螺的EPA和DHA相对含量总和为7.1%,波部东风螺为10.5%,方斑东风螺和波部东风螺的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分别高达6.4%和7.5%,n-6系列分别为13.4%和15.0%,属名贵滋补的海产品.  相似文献   
269.
白令海、西北冰洋等高生产力海域在北冰洋“生物泵”中起到重要作用;海水升温、海冰消退等北极快速变化,将强烈影响该海域“生物泵”的结构与规模,并在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与新鲜程度上有所体现,可用脂肪酸加以指征。对第五次、第六次中国北极科学考察在以上海域采集的表层沉积物进行脂肪酸含量(以沉积物干重计)及组成分析,结果显示楚科奇海陆架总脂肪酸含量非常高((97.15± 55.31) μg/g),白令海盆最低((15.00±1.30) μg/g),加拿大海盆、楚科奇海陆坡、白令海陆架居中(分别为(88.65 ± 3.52) μg/g,(70.35±11.32) μg/g与(38.28±14.89) μg/g)。海源脂肪酸占总脂肪酸比例最高(86.82%±7.08%),陆源次之(8.45%±6.62%),细菌最低(4.63%±2.24%);硅藻指数(16:1ω9/16:0)在楚科奇海陆架(> 0.82)、白令海陆架边缘(> 0.65)较高,其他区域均较低。脂肪酸结果表明:(1) 该海域沉积有机质主要来自海源,陆源贡献小;在北部、南部楚科奇海陆架、白令海陆架边缘,硅藻生物量占主要优势;细菌脂肪酸比例显著低于温暖海域,指示低温抑制细菌活动。(2) 楚科奇海陆架区硅藻生产力高、细菌活动弱,新鲜有机质沉降效率高,但对未来海水升温、浮游植物群落变化也较为敏感。(3) 加拿大海盆、楚科奇海陆坡的浮游植物群落由绿藻与金藻主导。以上结论说明脂肪酸可指示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与新鲜程度;未来,脂肪酸有望进一步揭示北冰洋“生物泵”对北极快速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270.
掌握茎柔鱼营养成分和食性的月间差异,对其渔业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东太平洋特有的头足类种类,是我国远洋鱿钓渔业最重要的鱿鱼经济物种。本研究以2020年5月、6月、10月、11月捕获自秘鲁外海的茎柔鱼为研究对象,采用Folch法提取脂肪酸,以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肌肉脂肪酸构成及含量,利用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法检验不同月份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差异,使用相似性分析(ANOSIM)对比其差异的大小,同时结合特征脂肪酸指示不同月份茎柔鱼食性变化,旨在探究秘鲁外海茎柔鱼不同月份间脂肪酸组成及差异。结果显示,在同一月份不同脂肪酸组成方面,4个月份茎柔鱼脂肪酸均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59.40%~60.85%),其次是饱和脂肪酸(29.18%~31.65%),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最少(8.52%~10.31%)。在月间差异方面,5月与10月(P=0.001)、5月与11月(P=0.001)、6月与10月(P=0.001)、6月与11月(P=0.003)脂肪酸组成百分比显示出明显差异,C16∶0、C18∶0、C18∶1n9、C20∶1、C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