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8篇
  免费   384篇
  国内免费   267篇
测绘学   331篇
大气科学   234篇
地球物理   195篇
地质学   892篇
海洋学   356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484篇
自然地理   90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In this paper, a new spatial coherence model of seismic ground motions is proposed by a fi tting procedure.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of modal combination (correlation) coeffi cients of structural response are developed for multi-support seismic excitations. The coeffi cients from both the numerical integration and analytical solutions are compared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the solutions. It is shown that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s of numerical modal combination coeffi cients are of high accuracy. The results of random responses of an example bridge show that the analytical modal combination coeff icient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are accurate enough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needed in practice. In addition, the computational effi ciency of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of the modal combination coeff icients is demonstrated by the response computation of the example bridge. It is found that the time required for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analysis by using the analytical modal combination coeffi cients is less than 1/20 of that using numerical integral methods.  相似文献   
172.
海洋温差较小造成系统效率偏低,因此,提高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的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影响海洋温差能系统效率的因素较多,通过对热力循环和温、冷换热系统以及透平、工质泵、温、冷海水泵等动力装置对系统效率的影响系统性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海洋温差能系统效率可采用的途径有:采用非共沸工质热力循环,减少热力循环的不可逆热损失;采用中间抽气、贫氨溶液热能梯次回收充分利用热力循环系统内的热能,采用液力透平对热力循环内的动能进行再利用;优化温、冷海水与工质热交换温差,降低温、冷海水泵的能耗;考虑透平、工质泵和温、冷海水泵的型线和构造形式对设备自身效率的影响;采用有一定保温性能和摩阻较小的有机材质管道。  相似文献   
173.
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为决策单元,运用DEA-BCC模型从省域层面对2012—2019年区域文化产业效率空间异质性特征进行研究,并用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省区域文化产业效率整体偏低且不稳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全省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效率差异显著;全省区域文化产业效率空间异质性特征明显,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呈东高西低格局分布,京广铁路线为效率高低分异主轴线;规模效率呈现“以高值区为本底,以中、低值区为点缀”的空间分布格局,高值区连片分布,中值区和低值区点缀其间或散布于其外围。资源禀赋、政策支持对其空间异质性影响为负且显著,市场需求影响为负但不显著,经济水平、信息化程度、科技水平、人力资源开发等因素影响为正且显著,资本投入影响为正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4.
基于13个粮食核心区省份2008—202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从整体和区域两个视角研究粮食核心区耕地生态补偿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粮食核心区耕地生态补偿效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间呈现明显的差异化特征;人均GDP和人均耕地资源禀赋对耕地生态补偿效率具有正效应,区域间耕地生态补偿效率影响因素的差异较大。应采取持续加大投入、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政策等多种举措,促进耕地生态补偿效率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75.
基于豫南丘陵区190户家庭农场调查数据,运用DEA方法对家庭农场花生、小麦经营效率进行测算,并进一步运用Tobit模型对影响其经营效率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丘陵区家庭农场经营效率整体不高,花生种植无论是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效率,都低于河南传统作物小麦。农场主年龄、培训经历、农场经营时长、经营规模、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因素显著影响着花生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相似文献   
176.
利用相关系数法分析泰安台SSQ、VS、RZB和CZB四套摆式倾斜仪的潮汐因子和分量趋势变化特征;利用S变换和降雨效率分析抽水、降雨对倾斜观测资料的影响;分析了倾斜观测的气压干扰程度及映震能力。结果表明:摆式倾斜观测资料在变化趋势以及抽水、降雨、气压干扰影响方面有一定的一致性特征,在资料分析、异常识别中可以相互佐证,其中洞室SSQ和VS观测资料的一致性最高,但具体表现形态和变化幅度存在差异;抽水干扰信号频率在0.6×10-3Hz以下,NS分量受抽水影响均大于EW分量,仪器距离抽水井越近、安装深度与抽水井深度越接近影响越大;雨季初始时段连续降雨的效率大于第二时段,且NS分量大于EW分量;山洞内的SSQ、VS受气压干扰程度较钻孔中的RZB和CZB严重;形变仪器本身的滤波性能,造成仪器映震能力相差较大,记录地震个数最大相差近12倍。  相似文献   
177.
本文利用ESE提供的1988—2011年CCMP再分析风场资料,计算了南海海域10 m高度的风功率密度、风速、有效风时等参数,分析了海洋风能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估算了南海海洋风能蕴藏量和技术可开发量。研究结果表明:南海海洋风资源呈现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冬季资源最丰富,春秋季次之,夏季资源最贫乏;风能资源丰富区位于吕宋海峡—中南半岛东南海域一线,呈东北—西南走向,大值区为吕宋海峡附近海域,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在吕宋海峡附近海域更是高达500 W/m2以上,有效风时大值中心位于中南半岛东部至海南岛东部海域超过7 800 h;南海海洋风能资源蕴藏量为5.70×109k W,技术可开发量4.48×109kW,采用固定式和浮式进行风力开发的面积为2.87×105km2,占整个南海海洋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总面积的15.81%。  相似文献   
178.
张敏 《探矿工程》1993,(3):43-44
目标管理是一项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我局自1991年把目标管理应用于探矿工程管理工作之中,经过2年实践,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使我局钻探效率连续2年上了2个大台阶。  相似文献   
179.
180.
我国的经济地域结构与区域能源战略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彦  樊杰 《地理科学》1994,14(3):202-2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