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6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269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122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应变影是中、浅变质.变形区常见的,研究变形体制与变形历史的理想构造现象之一。贵州雷公山地区早古生代变形带发育于低绿片岩相绢云板岩、(含)粉砂质绢云板岩、(含)凝灰质绢云板岩为主的岩石中,带内发育大量黄铁矿应变影构造。详细的显微镜下观察鉴别出三种原始应变影类型:位移控制型,边界控制型,以及混合型。这三种应变影形成后均经较强变形改造,形成不同形状的应变影残片。黄铁矿应变影的形成与改造表明该变形带具有复杂的变形历史,变形岩石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在变形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流体活动。应变影的发现为进一步开展变形特点、流体活动及与成矿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素材。  相似文献   
972.
磁黄铁矿催化分解苯酚反应动力学及其产物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批量实验法研究了天然磁黄铁矿在过氧化氢参与下催化分解苯酚的动力学反应。结果表明,在pH=3.81~5.88时,苯酚都可被有效的分解,分解速率k=4.0~212h-1(g/L)-1,高于氧化铁矿物类催化剂,可与Fenton试剂相比拟。同时它具有反应速率可控、催化剂与反应产物易于分离和回收等优点。对反应液中Fe(II)、Fe(Ⅲ)浓度和紫外光谱分析表明,反应过程与Fenton反应类似,苯酚先是被快速转化成多酚类化合物,接着被分解成羧酸类化合物。溶液pH不同,产物不同,总有机碳(TOC)矿化率也不同,一般可达50%~58%。  相似文献   
973.
在热力学计算的基础上,依据硫化物中矿物组合和热液流体化学组成绘制东太平洋海隆13°N附近热液Fe-S-H2O系统布拜图(Peurbax diagram),阐明了实际情况下东太平洋海隆13°N附近热液流体由高温至低温的过程中,硫化物中优势矿物黄铁矿的稳定场的演化。结合已有的动力学实验和硫同位素分馏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沉淀硫化物的热液活动过程中形成优势矿物黄铁矿的可能的主要化学反应历程。在东太平洋海隆13°N附近海底热液系统中,热液流体由高温(T200℃)演化至低温(25~200℃)过程中黄铁矿的形成机制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974.
对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3个站位(QA-11,QA-9和QA-14)的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还原硫(酸可挥发性硫,黄铁矿和有机硫)、总有机碳(TOC)和孔隙水中SO42-,甲烷浓度进行了测定,并且利用稳态扩散模型计算其中2个站位(QA-9和QA-14)硫酸盐还原通量[1.74和1.14 mmol/(m2.d)]和甲烷厌氧氧化通量[0.34和0.29 mmol/(m2.d)]。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潮间带沉积物受到SO42-供给的限制,因此位于潮间带的QA-11站位硫酸盐还原带较浅(约16 cm);在潮下带的QA-9和QA-14站位,随离海岸距离和水深的增加,硫酸盐还原通量呈现减小的趋势,并且硫酸还原逐渐受到可利用活性有机质的限制;甲烷厌氧氧化对硫酸盐还原的贡献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由19.2%增加至25.5%。三个站位沉积物中按不同形态还原硫含量由大到小列出,它们是有机硫(OS)、黄铁矿(DS)、酸可挥发性硫(AVS)。沉积物中AVS的空间分布与硫酸盐还原通量有正相关性。QA-11和QA-14站位的黄铁矿与AVS硫的含量比值大于3,分别为7.9和3.6,表明两个站位的黄铁矿形成可能受硫酸盐还原作用的控制;QA-9站位黄铁矿与AVS硫的含量比值为2.2,暗示AVS向黄铁矿转化受到可利用活性铁的限制。  相似文献   
975.
区内岩石主要为凝灰熔岩、大理岩、砂岩、矽卡岩和炭质板岩,矿化岩石主要有黄铁矿化凝灰熔岩、方铅矿化大理岩和方铅矿化矽卡岩。从幅频率统计结果看。6种类型岩(矿)石中幅频率最大的为炭质板岩,其次为黄铁矿化凝灰熔岩、方铅化矽卡岩、方铅矿化大理岩与凝灰熔岩、砂岩,大理岩幅频率最低。  相似文献   
976.
广西龙山金矿田黄铁矿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山金矿田黄铁矿根据其产状可分为5种类型.各成矿阶段的黄铁矿从早期(成岩变质期)经过热液成矿的中期到晚期,其微量元素种类由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含量呈低→高→低变化,其中与金伴生的黄铁矿(Pv3)及与含金多金属硫化物共生的黄铁矿(Py4)与金的关系最为密切.黄铁矿的微量元素在空间上有一定的变化特征.硫同位素分析表明矿田硫源为单一的深源硫,据黄铁矿的Co、Ni含量及比值说明成矿既与岩浆热液有关,又与大气降水有关.  相似文献   
977.
镍黄铁矿(Fe,Ni)9S8和钴镍黄铁矿(Co,Ni,Fe)9S8,向来引起研究人员的注意,视其为大陆矿床中镍和钴金属的最重要来源。近十多年,科学家发现在中大西洋脊的超基性岩构筑体中有这两种矿物。此前,化学上不具显著特征的镍黄铁矿仅在印度洋卡尔斯别格脊和太平洋哥尔达脊受强烈变化的辉长岩硫化矿物中提到过。  相似文献   
978.
叶涛  彭长琪  叶先贤 《矿物学报》2006,26(2):215-218
本文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长江武汉阳逻段江底沉积岩中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动物鹿角化石剖面的孔隙边缘,发现了许多尚未人知的结晶团聚体。这些结晶团聚体经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EDS),确定为黄铁矿晶体。研究表明,这些黄铁矿晶体以不同形态寄生于孔洞边缘,在特定的外界条件及环境下形成了这些黄铁矿结核。本研究可为探索生物矿化过程提供一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79.
华北晚古生代煤中黄铁矿赋存特征与地质成因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刘大锰  杨起 《地球化学》1999,28(4):340-350
应用煤岩学、煤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华北晚古代8层主采煤层中黄铁矿的赋存特征和地质成因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镜下可划分出莓球状、自形粒状、鱼子状、块状、均一球形、他形、结核状和节理裂隙充填等八种类型的黄铁矿。根据黄铁矿的形态、大小、共生组合关系,与其他组分的空间配置关系,黄铁矿的S、Fe含量及S/Fe原子比以及伴生元素等特征,划分出四个不同的形成世代.  相似文献   
980.
黄铁矿型难浸金精矿细菌预氧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铁矿型难浸金精矿440kg/d连续细菌预氧化进行了研究。脱硫率为52.04%,金氰化浸出率92.55%,并对试验的控制参量提出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