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84篇 |
免费 | 505篇 |
国内免费 | 93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28篇 |
大气科学 | 272篇 |
地球物理 | 326篇 |
地质学 | 2269篇 |
海洋学 | 616篇 |
天文学 | 45篇 |
综合类 | 337篇 |
自然地理 | 3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147篇 |
2022年 | 183篇 |
2021年 | 183篇 |
2020年 | 156篇 |
2019年 | 184篇 |
2018年 | 139篇 |
2017年 | 158篇 |
2016年 | 131篇 |
2015年 | 186篇 |
2014年 | 258篇 |
2013年 | 153篇 |
2012年 | 210篇 |
2011年 | 210篇 |
2010年 | 196篇 |
2009年 | 192篇 |
2008年 | 196篇 |
2007年 | 179篇 |
2006年 | 174篇 |
2005年 | 162篇 |
2004年 | 141篇 |
2003年 | 135篇 |
2002年 | 125篇 |
2001年 | 112篇 |
2000年 | 120篇 |
1999年 | 109篇 |
1998年 | 99篇 |
1997年 | 105篇 |
1996年 | 82篇 |
1995年 | 105篇 |
1994年 | 76篇 |
1993年 | 92篇 |
1992年 | 68篇 |
1991年 | 78篇 |
1990年 | 72篇 |
1989年 | 76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75年 | 3篇 |
1944年 | 1篇 |
1942年 | 1篇 |
1941年 | 1篇 |
192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1.
潮沟是潮滩的主要地貌类型之一,潮沟信息的检测对湿地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江口九段沙下沙北部发育比较复杂的潮沟为研究对象,使用2016年1月26日Landsat8全色波段数据,采用了一种融合小波变换、最大类间方差法和数学形态学的方法对潮沟边缘信息进行了检测。小波变换中通过减小高层小波系数,达到弱化潮滩灰度变化的目的;通过增大低层小波系数,达到增强潮沟信息的目的;利用数学形态学和图像之间的几何(加减乘)运算,完成潮沟的提取;最后,分别在原始数据和检测结果相应的位置取样进行精度验证,样方潮沟面积一致性精度平均为92.1%。 相似文献
42.
本文将潜在震源的不确定性分为震源类型与震源几何尺度的不确定性两类,用逻辑树方法概括了潜在震源区划分的各种可能方案,并据此给出了考虑潜在震源区划分不确定性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的计算步骤。用本文的方法对上海市地震危险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3.
长江口及济州岛附近海域变性水团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水团分析,主要是指划分水团的边界,确定水团的基本特征以及分析研究水团的消长变化规律。本文研究的海区大多属于浅海区域。浅海水团易受海洋外部因素的影响,变性显著,因此,浅海水团的分析实际就是水团的变性分析。所谓水团的变性,主要是指水团特征的示性水平从高向低的过渡,并逐渐丧失其示性特征的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44.
45.
海洋浮游介形类(Ostracods)是一类分布较广的小型甲壳动物, 在海洋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国内海洋浮游动物采样常使用505μm网目孔径的浮游生物网, 从而导致个体较小的介形类被忽略。文章根据2006年7—8月(夏季)和2006年12月—2007年1月(冬季)在南海西北部海域分别使用网目孔径为505μm和160μm浮游生物网采集的样品, 比较不同网目所获浮游介形类种类和丰度的差异, 分析介形类种类和丰度的分布特征, 探讨环境因素对其时空分布的影响。160μm网目采集的浮游介形类种类和丰度均高于505μm。基于160μm网目数据分析浮游介形类群落结构: 1) 鉴定浮游介形类32种, 其种数由近岸向外海递增, 等深线100m以浅海域的种数显著高于100m以深海域(p<0.01); 2) 夏季浮游介形类的丰度高于冬季, 夏季丰度高值区主要出现在雷州半岛东部和琼东近岸, 显著高于外海(p<0.05), 冬季介形类丰度分布较为均匀; 3) 优势种针刺真浮萤(Euconchoecia aculeata)是近岸高丰度的主要贡献种; 4) 介形类种数与温度和水深呈显著正相关, 丰度与叶绿素a浓度呈正相关, 而与温度和盐度呈负相关。夏季琼东沿岸上升流和粤西沿岸流有助于浮游介形类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东部近岸海域形成较高的丰度, 最高达1252个·m-3。同时, 建议今后研究浮游介形类采用网目孔径小的浮游生物网进行采集以便全面评估其群落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46.
47.
以自制的两性聚丙烯酰胺分散体系作为污水絮凝剂,考查对城市污水的处理能力。以絮体体积和上清液的透光率为考查参数,研究了聚合物用量、聚合物的离子度、体系pH值和样品溶解时的盐浓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并与离子型絮凝剂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两性聚丙烯酰胺的絮凝能力比阴离子型聚合物的絮凝能力强,比阳离子型聚合物的絮凝能力略强,最佳使用量为3.0 mg.L-1。两性聚丙烯酰胺的絮凝能力受离子度的影响,离子基团越多,絮凝能力越强,但过多的离子基团可带来负面影响。两性聚丙烯酰胺对体系的pH值的适应范围较宽。两性聚丙烯酰胺在应用时需先用1%的氯化钠溶液溶解,盐浓度过低时聚合物不能充分溶解,高于此值对絮凝过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8.
南海西沙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西沙西南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矿物成分,地球化学,微体古生物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沉积物可分为7种类型,沉积环境主要是陆坡,部分为深海平原,海洋生物,海洋化学以及火山物质的沉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陆源物质的影响较小,它们主要来源于北部大陆和南部岛礁等物源区。 相似文献
49.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磷虾类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台湾海峡西部海域磷虾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共记录12种磷虾,其中以中华假磷虾、宽额假磷虾和小型磷虾为主要种。不同种磷虾的生态性质不同,其出现的季节和分布的水域也有变化。中华假磷虾以秋、冬季出现较多,主要分布于近岸水域,宽额假磷虾以夏季出现较多,主要分布于南部外海水域。小型磷虾以冬季出现较多,且分布广。其他种磷虾数量很少,是一些热带、亚热带种,以夏、秋季较常见,主要分布于东南部和北部水域。 相似文献
50.
One new species and two new records of free-living marine nematodes from the Huanghai Sea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1 IntroductionIn January 2003, undisturbed sediments were tak-en from a grid of 22 sampling stations (from 32.5° to37°N, 122° to 125°E) during the cruise of an ecologi-cal survey of the over-winter ground for anchovy inthe Huanghai Sea. Meiofaunal abundance varied from55.3 to 152.0 ind/cm2 [(95.4 ±27.0) ind/cm2], with81% to 93% [(83.1 ±22.7) ind/cm2] of the specimensbeing nematodes. Up to now, twenty-nine species ofmarine nematodes have been recorded from theHuanghai Sea (Zhang and P…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