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20篇
  免费   2114篇
  国内免费   2337篇
测绘学   824篇
大气科学   191篇
地球物理   1217篇
地质学   8521篇
海洋学   1485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715篇
自然地理   1292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368篇
  2022年   456篇
  2021年   489篇
  2020年   365篇
  2019年   460篇
  2018年   280篇
  2017年   349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395篇
  2014年   588篇
  2013年   442篇
  2012年   536篇
  2011年   520篇
  2010年   472篇
  2009年   493篇
  2008年   514篇
  2007年   493篇
  2006年   437篇
  2005年   404篇
  2004年   429篇
  2003年   407篇
  2002年   501篇
  2001年   416篇
  2000年   411篇
  1999年   369篇
  1998年   376篇
  1997年   420篇
  1996年   407篇
  1995年   346篇
  1994年   295篇
  1993年   257篇
  1992年   267篇
  1991年   215篇
  1990年   250篇
  1989年   198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5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3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厦门YunDan港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92.
吴德星 《海洋学报》1995,17(3):9-17
多年现场观测揭示,在大洋深层许多区域存在出人意料的高能区,诸如在赤道1000~3000m深度间存在着东西流向随深度交替变化的急流,本文提出连系不同密度水体输运的局部浮力振荡所产生的波动以及关连的能量辐射和沿赤道产生的局部能量辐聚是形成赤道深层急流的主要动力机制.本文结果还揭示,铅垂向湍粘系数和湍扩散系数的大小与赤道深层急流的结构和强度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对应大的铅垂向湍粘系数和湍扩散系数,急流强度减弱且其纬向相干尺度和铅垂尺度增大.另外不同周期的浮力振荡产生不同结构和强度的急流.振荡周期越长,急流的核心位置离东边界越远、沿赤道的相干尺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93.
94.
本文报道了1990年在平湖对虾养殖场用几种药物治疗聚缩虫病所做的试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和新洁尔灭的疗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95.
96.
大鹿岛海域富营养化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新梅  李家 《海洋通报》1996,15(5):38-45
根据1990年夏季大鹿岛海域无机氮,无机磷,化学耗氧量及溶解氧调查资料,计算该海域富营养化及有机污染指数,揭示出大多数站位水质已呈富营养化状态,有机污染严重,模糊聚类分析将该海域水质划分出4种类型,分别是贫营养型,开始富营养化型,高COD富营养化型及高氮,磷富营养化型。  相似文献   
97.
晚中生代─新生代南海周缘地块运动与南海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由华南几个盆地的古地磁数据综合而得的反映该区白垩纪以来古纬度变化曲线,结合Schmidtke等(1990)发表的加里曼丹150Ma以来的古地磁数据,表明华南与加里曼丹在40Ma前具有大致相同的古纬度变化史,差异仅出现在距今30Ma前后和10Ma以来。若此趋势可靠,则可作出下列推断:(1)南海的扩张只能发生在距今30Ma附近或10Ma以后华南与加里曼丹反向运动时期;距今30Ma的扩张已被广为接受;(2)华南与加里曼丹之向可能存在的古南海只能在91Ma之前存在;(3)南海演化可能存在两期扩张。南海的拟合可通过沿3500m等深线的先道时针旋转、后北向平移两个步骤完成。这与Hayashida等(1991)提出的日本海张开与扩张模式很相似,提示东亚边缘海的形成和演化可能具有同样的机制。华南距今50Ma以来的古纬度变化与Tapponnier(1982)的传播挤出构造模式所预期的基本吻合,表明距今50Ma以来华南古纬度变化的运动学机制可用Tapponnier模式作解释。  相似文献   
98.
渤、黄、东海水团多年月平均分布与变化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本文从浅海水团的变性特点出发,根据多年月平均的温盐资料,以温盐点聚图为基础,采用模糊聚类法,划分渤、黄、东海逐月表底层水团。文中着重探讨整个渤、黄、东海陆架区各水团的基本特征、消长规律及其与渔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
影响海岸侵蚀的主要原因有海岸地貌、海滩植被.海平面水位变化、暴风(包括飓风和台风)、潮差及季节性水位变化、自然变化造成砂源供应短缺和人为活动引起的砂源供应变动.  相似文献   
100.
研究取自于东太平洋CC48柱状样的钙质超微化石和底栖有孔虫的氧同位素成分变化的结果表明,该区下中新统至少可分出九个氧同位素地层(期),反映该区在早中新世期间至少经历了4次气温上升和5次下降的古气候变化。南极大陆冰川应是形成于早中新世而不是前人认为的中中新世。在早中新世,南极冰体体积有较大的变化。受古气候变化的影响,在早中新世期间东太平洋水柱热结构或温度梯度有比较大的变化,海平面出现多次上升与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