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9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259篇
测绘学   456篇
大气科学   140篇
地球物理   152篇
地质学   742篇
海洋学   241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58篇
自然地理   15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地理流的空间模式:概念与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流被定义为地理对象在不同空间位置间的流动,而地理流通常涵盖了物质、信息、资金、能量等的空间转移。位置之间各种流的出现与强化,改变了以距离衰减效应为基本规律的传统认知。因此,针对地理流的研究将有助于从新的角度理解地理格局及其形成机理。本文认为可采用2种模型对地理流进行表达:① 将地理流抽象为包含起点和终点坐标的四元组(又称地理流正交模型);② 将其抽象为包含起点坐标、流长度与流方向的模型(又称地理流极坐标模型)。在地理流表达模型的基础上,流空间可以定义为由两个二维空间通过笛卡尔积形成的四维空间。本文给出了流空间中4种距离(最大距离、加和距离、平均距离和加权距离)、不同距离下地理流的r邻域体积以及地理流密度等测度的定义。根据地理流极坐标模型中不同要素随机性的组合方式,将地理流模式分为随机、丛集、聚散、社区、并行与等长6种常见的单一模式,并梳理了不同模式的识别方法。单一模式之间的组合可以形成混合模式,而多类流数据之间可以形成多元流模式。在未来的研究中,地理流的基础统计理论、地理流模式的挖掘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将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72.
孔隙和裂隙的微观结构是影响岩石声波速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的重要因素,这些物性参数是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规律研究和资源勘探的重要 依据。针对青海聚乎更钻探区钻井岩心,采用微米级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微CT)对岩心内部的微观孔隙和裂隙进行了形态表征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泥岩样品中的裂隙较为丰富且连通性较好,裂隙宽度多为100~200 μm;而砂岩样品中孔隙分布较为分散且少有显著的连通喉道,数量上以体积小于0.1 mm3的微孔隙为主;通过三维图像体素统计法估算了孔隙和裂隙相对整个岩心的体积含量,其中砂岩样品的孔(裂)隙度为2.36%~2.89%,泥岩样品的孔(裂)隙度为1.04%~3.64%。  相似文献   
973.
聚煤盆地的形成及其含煤性是在一定地质历史条件下,构造和沉积作用的结果。深入的研究区域内一些具代表性的聚煤盆地,掌握其构造和沉积规律,对于预测新的煤田有重要意义。根据松辽盆地南部(两拉木伦河一西辽河以南约8万km^2范围内)一些已知含煤盆地的地质分析,总结了三种聚煤盆地沉积类型。以辽河断裂为界,东部以河流相沉积为主,西部以湖泊相沉积为主,西部以东西向断裂分各北分区、南分区,北分区属山前浅水湖泊沉积类型,南分区属深水湖盆边缘沉积类型。并初步分析了它们与构造的关系。对于该区寻找新的含煤盆地,以及在一些含煤盆地内预测可采煤层地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4.
鲈鱼群体生化遗传研究Ⅱ.种群生化遗传结构及变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5年6月-1996年5月分别在汕头及青岛收集共100尾鲈鱼生化样品,采用淀粉胶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鲈鱼17种同工酶,记录了31个基因座位,统计卫基因频率,结果表明,2群体间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分别0.9920和0.0080,作者初步认为中国近海鲈鱼为1个种,分南,北2个种群,汕头种群多态座位比例为22.6%,青岛种群为25.8%,x^2检测表明,2个群体多态座位等位基因频率除汕头的Est-4外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汕头与青岛种群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079和0.099,表明目前鲈鱼种质资源状况尚好,但当前捕捞鲈鱼苗的压力过大,应严格控制鲈鱼苗的捕捞,以免因滥捕仔稚幼鱼而导致资源衰竭。  相似文献   
975.
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城市边缘区界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广州市为例,在总结和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栅格的城市化特征属性概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多准则判读的城市边缘区界定方法,利用 K-means空间聚类法对广州市城市边缘区进行划分,得到城市特征属性回归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城市边缘区主要分布于主城区和若干中心镇周围,并随城市交通轴线发散分布,与广州城市总体规划发展布局相一致.城市特征属性受到城市开发强度的重要影响,两者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76.
提出一种基于相似性保持和特征变换的高维数据聚类改进算法.首先,通过相似性度量函数计算得到高维空间对象相似度矩阵,并利用近邻法、Floyd最短路径算法将相似度矩阵转换为最短路径距离矩阵;然后,将高维特征变换转化为遗传优化问题,利用特征变换降维后的二维数据进行k-均值聚类,并根据(高维坐标,降维后二维坐标)值进行RBF神经...  相似文献   
977.
廖晓和 《测绘通报》2020,(11):163-166
本文基于高速公路高精度点云数据,首先通过点云数据的分类处理实现对树木点云数据的提取,将树木点云投影到水平面,采用DBSCAN密度聚类算法实现单根树木的提取;然后在数据密集区域存在树木树冠点云重叠的区域,本文结合树干几何特征提取树干的位置信息,计算所有点云到树干中心的欧氏距离,将所有点云归类到最近的树干进行粗分割;最后根据粗分割的树木轮廓特征确定树冠模型与树冠中心,提出了采用基于密度特征的格网竞争算法对重叠的区域进行精细分割。试验表明,本文采用的树木分割方法能够实现单棵树木精确提取。  相似文献   
978.
基于空间聚类的物流配送决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与车辆运输导航、物流配送的结合并形成空间决策的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城市道路距离的两次空间聚类的实现框架和算法思想,并以烟草企业的物流配送为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79.
针对2016年西宁市区稳定和沙尘两种不同天气形势,基于后向轨迹气团的聚类分析法、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结合市环境监测站PM_(10)浓度质量资料,分析了西宁市区不同天气形势下不同来源区域PM_(10)质量浓度的贡献影响及其潜在源区。结果表明:西宁市区稳定天气PM_(10)均来自青海省境内,PM_(10)输送路径以西方和东方转向路径最多,占总轨迹数的34.78%和30.43%;西方路径主要从青海省格尔木市向东输送,东方转向路径则从西宁市西部地区向东转而向西输送,两者经过的地区均没有明显的沙源;PM_(10)的潜在贡献源区主要在西宁市区及其北部与大通县和互助县交界地区。沙尘天气PM_(10)输送路径除了以来自青海省海西州的西方路径为最多外,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东方转向路径也较多,占比分别达到42.11%和36.84%;西方路径PM_(10)主要从沙漠地带南疆—青海省海西州西部向东输送,东方转向路径PM_(10)则经河西走廊沙源地进入西宁市区;PM_(10)污染主要是PM_(10)由沙源地输送进入西宁市区聚集所造成。地形对PM_(10)的输送路径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0.
The 3-D radar reflectivity data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r use in data assimilation towards convective scale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as well as next generation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 Typically, reflectivity data from multiple radars are objectively analyzed and mosaiced onto a regional 3-D Cartesian grid prior to being assimilated into the models. One of the scientific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he mosaic of multi-radar observations is the synchronization of all the observations. Since radar data is usually rapidly updated (~every 5--10 min), it is common in current multi-radar mosaic techniques to combine multiple radar' observations within a time window by assuming that the storms are steady within the window. The assumption holds well for slow evolving precipitation systems, but for fast evolving convective storms, this assumption may be violated and the mosaic of radar observations at different times may result in inaccurate storm structure depiction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synchronization on storm structures in multiple radar data analyses using a multi-scale storm tracking algorith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