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8篇
  免费   271篇
  国内免费   285篇
测绘学   202篇
大气科学   166篇
地球物理   138篇
地质学   1613篇
海洋学   13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10篇
自然地理   20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4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大型断裂系统在古板块研究中的意义──以中亚地区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亚地区由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塔里木等三个古板块构成。研究发现,三个古板块均对应着各自具有特征的大型断裂系统.后者的表现是:各断裂系统中主要的一组断裂与对应的古陆缘平行,而次要的一组断裂与对应的古陆缘垂直或呈大角度斜交,也表现在每个大型断裂系统内部运动学的协调性。本文还讨论了大型断裂系统的研究在古板块划分、恢复古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特征和复原古板块原始形态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岩溶地下水系统是西南岩溶石山地区最基本的水系统,而岩溶地下水系统划分则是正确评价、合理开发利用西南石山地区岩溶地下水资源的重要基础。本文首先按西南岩溶水出露条件划分出3620个岩溶地下水系统,其中地下河系统1179个、岩溶泉系统1152个、集中排泄带岩溶地下水系统562个、分散排泄岩溶地下水系统727个,然后按岩溶含水岩组的出露条件将岩溶地下水系统划分为裸露型(2324个)、裸露覆盖型(108个)、覆盖型(275个)、裸露-埋藏型(98个)、埋藏型(88个)五种类型。除分散排泄岩溶地下水系统外,汇水面积大于1000km^2的其它岩溶地下水系统有26个。在地下河系统中,汇水面积大于10km^2而小于500km^2的有1049个,占88.97%,汇水面积小于100km^2的有711个,占总数的60.3%;在岩溶泉系统中,汇水面积小于50km^2的有814个,占总数的70.66%;在集中排泄带岩溶地下水系统中,汇水面积大于100km^2而小于500km^2的有303个,占总数的53.91%。流量统计结果显示,流量大于1000L/s的岩溶地下水系统有286个,占总数的11.2%,流量大于50L/s至小于500L/s之间的有630个,点总数的63.73%。[   相似文献   
993.
化德群的重新厘定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填图研究表明,化德群上、下亚群并不是上下关系,而是层位相当的一套地层,而且商都一带的白云鄂博群也属化德群的一部分。依据详细的构造解析和地层剖面研究,重新建立了化德群的地层层序,从老到新划分为毛忽庆组、戈家营组和三夏天组。侵入化德群的杂岩体分别获得1854Ma、1808Ma和2091Ma、2154Ma锆石U-Pb年龄,表明化德群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而不是过去所认为的中新元古代。化德群经历了两期构造变形,早期为北东东走向的复式向斜,晚期又遭受了构造叠加,形成了北北西向褶皱构造,其主期变形可能发生在2.0Ga左右,它的褶皱造山是华北克拉通在古元古代向北增生的体现,这对研究华北克拉通的增生、裂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吴智勇  姜衍文 《湖南地质》1996,15(4):246-249
本文简介了黄赤交角、偏心率、岁差等地球轨道三要素和米兰柯维奇理论。概述了第四纪及前第四纪沉积物中与地球轨道三要素有关的周期性沉积记录,指出对旋回沉积的研究,可望为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一个标尺。  相似文献   
995.
扬子克拉通北西缘碧口群的解体与地层划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匡耀求  张本仁  欧阳建平 《地球科学》1999,24(3):251-255,286
碧口群组成十分复杂,论述了对其解体的必要性;解体出了包括鱼洞子花岗绿岩地体周缘的稳定陆缘沉积建造,扬子地台北西缘古元古代间裂谷型火山-沉积建造,中元古代洋壳残生及深海沉积物和新元古代的火山弧前盆地堆积,新元古代的残留地中海式堆积以造山后的山间盆地堆积等众多不同性质的构造地层单元;并对其形成过程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96.
中国上石炭统上部及下二叠统海相地层中阶的划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明确而详细地提出了中国上石炭统上部及下二叠统海相年代地层单位的具体框架。将上石炭统上部划分为消遥阶、下场家河阶;下二叠统划分为上杨家河阶、范家河阶、垭口阶及隆林阶。明确了阶的定义、动物群特征、磁性地层特征及其与相关地层的关系。所划分的阶均能与世界标准年代地层进行详细而有依据的对比。  相似文献   
997.
关于中国的海相三叠系建阶及下三叠统分阶界线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殷鸿福  童金南 《地球科学》2002,27(5):490-497
国际地层委员会提出将在近年内完成各地质年代中阶间界线层型的选定工作.全国地层委员会也于第3届全国地层委员会上提出了中国各时代地层的建阶方案.因此, 以阶为实体的年代地层学研究已成为当前地层学研究的焦点.介绍了国际三叠系年代地层划分方案及确定过程, 并列述了中国海相三叠系建阶方案.重点讨论了中国海相下三叠统各阶顶、底界线及其确定标准和标志, 提出了中国下三叠统建阶工作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98.
针对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问题,利用迄今分辨率最高、连续性最好的测井资料,对其应用小波变换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经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测井资料的小波变换能够很好地识别地质作用中的隐蔽周期.通过大量的实际对比工作,发现利用dmey小波对自然伽玛曲线做一维连续小波变换,以及利用Daubechies小波对电阻率曲线做一维离散小波变换,都能在地层多级别旋回性的研究中取得较好效果,并且克服了利用岩心资料分析确定层序界面时的人为影响,弥补了利用岩心、地震等资料确定层序界面位置时的模糊缺陷,使层序界面的位置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999.
内蒙古草原气候特点与草原生态类型区域划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素华  宫春宁 《气象科技》2005,33(4):340-344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给草原畜牧业生产的分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对内蒙古草原气候特点及气候对牧草生长、畜种分布和土壤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内蒙古气候湿润度的某些等值线与土壤带的分界线几乎完全重合,表明土壤带的形成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而气候和土壤环境是草场类型及其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以气候湿润度为主要依据,结合内蒙古土壤带的水平分布特征,进行草原生态类型区域的划分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具有稳定性。指出近年来的气候增暖以及由此引起的其他气候变化,虽使草原生产力有一定的提高,但并未使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类型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000.
青藏高原四季划分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青藏高原60个测站19612007年逐日气温资料, 分析常用的四季划分方法在高原的适用性, 指出各种四季划分方法的不足和局限, 并根据四季持续时间的合理性、物候特征、海拔高度、气候 (温度) 分布特征等因素提出了针对不同的生产、生活目的而建立的新四季划分方法。探讨认为: (1) 根据高原物候特征和气温相结合的方式得到的“物候四季划分方法”即“4℃-12℃-10℃-1℃”对高原农牧业尤为适合; (2) “海拔季节划分方法”对高原旅游和人们衣着尤为适合, 海拔季节划分方法把高原分成二个区:海拔4000m以上四季划分方法为“5℃-12℃-12℃-5℃”, 4000m以下四季划分方法为“5℃-15℃-15℃-5℃;” (3) “生活季节划分方法”对高原不同区域的生产生活尤为适合, 生活季节划分方法将高原分为三个区:Ⅰ区四季划分方法为“6℃-16℃-16℃-6℃”, Ⅱ区四季划分方法为“5℃-12℃-12℃-5℃”, Ⅲ区四季划分方法“7℃-7℃”划分春冬和秋冬, 不存在夏季。最后, 综合以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初步定义“高原普适季节划分方法”即“5℃-15℃-15℃-5℃”为高原总体的四季划分方法, 对高原整体的国民经济和政府活动、旅游、人们的衣着、生活生产、季节类产品的销售具有总体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