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73篇
海洋学   49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4年   1篇
  1949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本文用合成资料讨论了夏季南亚季风系统中期变动过程中200hPa辐散环流的变化,揭示了一些有意义的新事实:(1)南亚季风区到太平洋信风区存在两个主要的辐散中心,它们分别位于菲律宾以东海面和西太平洋的加罗林群岛.前者存在明显的东西振荡过程,它和南亚季风环流的中期变动有密切的联系,后者位置稳定少变,但强度变化明显.(2)对澳大利亚高压起着主要作用的是源自加罗林群岛辐散中心的南支辐散气流,而不是源自南海的辐散流;在源自上述两个辐散中心的南支辐散气流的共同作用下,在澳大利亚以西海面上还维持一个独立的辐合下沉实体,其强弱变化有明显的准双周振荡过程.(3)在黄淮地区存在一个与东亚大陆季风雨带相对应的次级辐散中心,其向南的辐散气流与源自南海到西太平洋向北的辐散气流在东亚大陆的副热带地区汇合下沉,引导西太平洋副高伸入大陆;一旦这一次级中心消失,副高随即退出大陆.(4)当菲律宾以东海面的辐散中心移到中南半岛,则与加罗林群岛辐散中心之间的辐散气流在南海地区辐合下沉,这时该地区赤道反气旋活跃,表明其动力性质明显.  相似文献   
102.
构造变动对油气藏保存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在油气藏保存条件的诸多因素中,构造变动是最直接、宏观的影响因素。通过综合研究,建立了构造变动对原生油气藏保存的四种影响模式,即整体上升对油气藏盖层的影响,差异升降及断裂活动对圈闭客积的改变,断层的封启性对油气藏保存、散失或再分配的影响等。其影响的结果或程度主要取决于升降的幅度、断裂(活动)性质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和断裂封闭或开启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油气封盖层的厚度及其封盖能力受构造抬升、剥蚀作用的影响较大,油气藏储集容积是区域构造面倾角的函数,二者成反比,而有效封盖厚度是盖层真厚度、断层落差和盖层倾角的函数。  相似文献   
103.
基于企业微观数据,定量刻画高铁开通前后站区产业空间格局变动,并诊断和确定在不同阶段的关键驱动要素及其贡献度。结果表明,高铁站区产业空间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但“以高铁站点为中心的向心集聚”在高铁开通初始阶段尚不明显,开发强度并不随着与站点距离增加而降低,核心区的开发强度小于影响区。除了圈层空间分异之外,产业分层集聚态势凸显,与高铁乘客的商务特征相对应的商务服务业在高铁开通后空间集聚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几类产业;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与高铁开通相关性不明显;交通运输业和住宿餐饮业作为交通站区的基础服务产业,相关程度介于以上两类之间。从内外两方面驱动因素构建的高铁站区产业空间格局变动模型分析得出,除了交通条件、外部规模经济等传统区位因素外,产业属性、地价对高铁站区产业空间格局的变动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4.
2000~2010年南京都市区人口空间变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南京市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南京都市区2000~2010年人口空间变动及其规律。研究发现,① 10 a间南京都市区各地域人口均呈现增长态势,近郊区成为人口增长最为剧烈的区域;人口重心逐渐向南移动,同时人口分布的核心区域有向内收敛的趋势。② 根据测定系数、F检验与图像分析的综合判断,对数正态模型能够较好拟合人口分布的单核心结构,两年份曲线的变化表明郊区化的主体仍然是近郊区,尚未发展到远郊化的程度。多核心模型的拟合表明南京都市区已初步形成多核心结构,且主中心对人口仍具有强大吸引力;而多核心与单核心模型同时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说明多核心结构尚未发育成熟。③ 南京都市区人口分布的空间异质性越来越高,人口分布趋于复杂,表明都市区正在向更加高级的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105.
目前,软土地基沉降计算理论尚不完善,计算精度还较低。上海浦东机场一跑道地基为典型的软土地基,从道面竣工开始就进行了道面沉降观测,已积累了11a的沉降观测资料。这些资料对于认识软土地基沉降变形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上海浦东机场一跑道道面沉降观测资料的分析,论证了一跑道地基沉降变形规律、建立了地基沉降模型。一跑道地基沉降以静载沉降为主,同时,飞机动载沉降、水位变动沉降也不可忽视。飞机动载沉降可以从跑道横断面实测沉降资料中分离出来,动载沉降多发生在通航2~3a内,之后,动载沉降增加缓慢。与飞机动载沉降相比,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地基沉降更大。不同时间,地基沉降组成不同,截止2009年4月,一跑道中心线附近地基平均沉降约为54cm,其中,静载沉降约为33cm、动载沉降约为5cm、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地基沉降约为16cm。  相似文献   
106.
网络广告成本由生产成本与管理成本构成。为考察其成本与网络广告量的关系,应该有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划分;网络广告的制作过程与发布过程必然要涉及到投入量与产出量,其制作与发布所耗费的成本则应是网络广告的总成本。  相似文献   
107.
基于产业结构贡献统计的多部门经济模型,分析1951—2012年广西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时间差异和2002—2012年广西各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差异。受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下不同政策手段与方式的影响,在时间上广西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呈两阶段波动收敛,在空间上三大经济区呈自西向东梯度推移的规律性变化,因受二产不断增加因素的影响,14个城市间产业结构变动过程差异显著,且三大经济区和14个城市的经济政策使产业结构变动与区域经济增长呈反向变化。后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开放统一要素市场,促进要素资源流动,构建分工合理与布局科学的产业体系,逐步以间接调控方式并遵循市场规律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应成为国家从宏观层面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时需要考量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8.
正2013年11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推动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依法公开查询系统。前不久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提到建立全社会房产、信用等基础数据统一平台,推进部门信息共享。我国《物权法》及学理受德国影响较大,建立"德式"不动产登记簿也有较高的呼声,然而照搬德国不动产登记制度是否适合我国实际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09.
海岸阶地的形成是海平面变动、地壳变动或两者共同作用之结果.研究海阶不仅可印证推论古气候、往昔海平面变化及地壳变动状况,更可藉以了解各区域间变动的差异,全盘了解大地构造的意义,同时,小规模的海阶变动,常与地震活动伴生,研究海阶可作为判读地震周期的依据之一,所以,世界各地位于地壳活动带的国家对于海阶的形态与演育过程均作详细的调查及研究.位于台湾海峡北部两侧的台湾西北部以及马祖、金门等海岸地区,都有海阶的分布.透过阶地分布、地形特征与阶序对比,同时,利用世界海阶对比基图找出该地区的地壳隆升率与海阶可能形成的年代,并藉以了解各区域间变动的差异.前述地区的海阶大致上可分成高位与低位2群,高位海阶分布的高度在15~275m之间,上覆红壤层,为晚更新世时期产物;低位海阶分布的范围较小,高度较矮,大部分分布于海滩与高位阶地末端阶崖问,沿着海岸呈带状分布,阶面大多无红壤层覆盖,海拔在10m以下.组成的物质多以砾石及砂为主,属于全新世时期的产物,即近1万年以来全球高海水位时期(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结束后)所形成.利用海阶对比基图与已有的定年数据,辅以地形地貌及堆积物特征比较,获得各段阶地之平均隆升率,台湾西北部之观音山北部沿海、客雅溪口南岸、后龙溪口南岸3个地区,分别是2.1mm/a、2.2mm/a、2.15mm/a,数值相近,显示该区之地盘隆升率及海平面变动状况大致相同;仅新竹山子顶沿海地盘隆升率较小,为1.4mm/a.此表示,台湾岛的海阶变化不仅受到海平面变动的影响,尚受到区域性地壳隆升的控制.马祖与金门地区的隆升率则分别为1.6mm/a、1.3mm/a,由于该区仅受新华夏断裂构造的控制,因此,其活动的幅度相对而言较台湾为小.  相似文献   
110.
基于GDP产业结构贡献统计的多部门经济模型分析了1952—2007年江苏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时间趋势特征;以截面数据为基础得出三大地区和13地级市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地域差异。研究表明:总体上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呈3次波动的下降趋势,波动周期逐渐收敛;空间上三大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贡献的变化遵循由南向北的梯度推移规律,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基本吻合;市际间差异明显,通过K-means聚类分为4种不同类型,产业结构贡献的空间格局重心开始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