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9篇
  免费   408篇
  国内免费   891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08篇
地质学   2737篇
海洋学   30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15篇
自然地理   15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2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2年   4篇
  1949年   3篇
  1944年   6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3篇
  1941年   3篇
  1934年   8篇
  193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A Tertiary non-marine stratigraphic sequence composed of carbonates(limestone),siliceous carbonates,coaly layers overlain by pyroclastic rocks and lavas,outcrops in the Gavatha area of northwestern Lesvos Island.Pure earbonates eonsist almost completely of calcite,the siliceous carbonate sediments of quartz,opal-CT and calcite,the shales of quartz,opal CT, K-feldspar,smecite-illite and ealcite,and the coaly layers of organic matter,quartz,opal-CT,feldspars and pyrite,Geochemical data indicate that smectite-illite,feldspars and associated elements(La,Zr,Y,Ba,Ce)are the products of alteration of volcanic rocks in a subtropical area A combination of sources in suggested for the formation of silica polymorphs:(a) biogenic or non-biogenic silica(opal-A) that was originally present in the form of diatiom frustules of in the form of inorganically prccipitated silica;(b)transformation o opall-A to opal-CT and quartz opal-C from alteration of volcanic glass of intercalated tuffites and overlying volcanics;and(c)opal-CT deposited primarily from hydrothermal solutions.  相似文献   
992.
蠕状石成因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华  陈华 《世界地质》1996,15(1):7-12
重点介绍了蠕状石成因的研究现状和目前流行的几种成因假说,并对其进行了讨论和评价,尤其对“出溶硅氧泵模式”假说的蠕状石出溶的原理、过程和“硅氧泵”的实验机理、数据等、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993.
坠石是沉积时落入水体底部沉积物中的单个或集群状外来碎屑,按其搬运载体不同可分为:(1)冰筏成因坠石:冰山作用形成的坠石和季节性冰体形成的坠石;(2)非冰筏成因坠石;动物植成因坠石和其它成因坠石。坠石是寒冷气候的标志,其形成时的气候具有多解性。  相似文献   
994.
在对辽宁省宽甸县花园沟硼矿床的研究中,发现了硼铝镁石,它与遂安石、袁复礼石、硬石膏等并生,产于硼矿体中.硼铝镁石是一种比较稀少的硼酸盐矿物,为此,对其进行了矿物特征的研究.硼铝镁石为黄色,粒状;晶体形态呈短柱状和权状,类似于橄榄石的晶体形态,弱多色性、Ng-淡黄、Np-近于无色;折射率Ng=1.7076,Np=1.6708,Nm=1.6962;-2V=54°,H=6-7,VHN100=1215kg/mm2;D测=3.50.化学成分除Al和Mg外,其次是Fe2+和Fe3+,且Fe2+>Fe3+晶体化学式为:晶体结构属斜方晶系,空间群pnma,a=9.893(6)A,b=5.076(4)A,c=4.335(3)A,Z=4.成因分析表明,硼铝镁石富Al、Mg、B,经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995.
实验资料表明,一些火成镁铁质包体是在岩浆库中下伏的镁铁质岩浆层和上覆较富硅质岩浆层分界处通过气相溶离和汽泡化作用形成的。报道了南极半岛西北帕默陆地坎贝尔山脊一个大的复式岩体分界面上出露的几平方米的厘米尺度的羽状构造,认为这种羽状构造可作为岩浆层上下标志,对解释古地磁资料可能具有特殊的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冻结”镁铁质包体的形式。  相似文献   
996.
李思权 《江西地质》1996,10(2):93-100
碛肚山S型火山-侵入杂岩及其有关矿产,位于武夷山南段高位构造-岩浆-稀有、有色金属成矿带。该成矿带受石城-寻邬断裂制约;火山-侵入杂岩直接受黄地火山盆地控制,该盆地曾发生多次喷发-侵入活动,伴随形成独具特色的锡,银,铜,铍,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997.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铝矾土中的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铁民 《岩矿测试》1996,15(4):290-292
通过对照硅在热解石墨管、涂钼及涂钨石墨管中的原子化行为,选用涂钼石墨管和La做基体改进剂,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铝矾土中的硅。经铝矾土管理样分析验证,方法可靠。实际样品分析结果与重量法和钼蓝法相符,对质量分数w(SiO2)在4%水平的铝矾土进行分析(n=5),其RSD在12%~17%。  相似文献   
998.
下扬子区中-晚三叠世黄马青群为湖相沉积,其边缘相带发育完整,而前黄马青期海相沉积的西北缘相带缺失,说明由于扬子板块同华北板块的拼接作用导致了黄马青期盆地的新生与前黄马青期盆地的构造侵蚀。黄马青群底部产出一系列扇砾岩,标志着在板块拼接早期,下扬子区地壳已开始受到构造变形。黄马青群砂岩中含有多硅白云母、变质岩及构造岩岩屑,砂岩中所含变质型重矿物组合与构成大别地块及张八岭隆起的宿松群及张八岭群同源。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还显示,其沉积盆地属于走滑盆地,盆地同具有很厚地壳的基底隆起带相邻。  相似文献   
999.
本文对江西修水,湖北通城区碳酸盐型,黑色页岩型铀矿床的部分含矿围岩,矿石铀含量及有机碳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按照有机质氯仿沥青质分析操作规程,进行了抽提,分离工作,初步探讨了铀与有机质衍生物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铀与有机质及氯仿抽提物呈依附关系;(2)外生铀矿床中有机质演化途径不尽相同;(3)非烃与铀关系密切,可作为外生铀矿床聚铀作用的指示剂。  相似文献   
1000.
淮北煤田下石盒子组七煤段沉积模式与聚煤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田地质工作者发现,我国晚古生代煤系高建设性三角洲成煤作用尤为发育。采用地层垂直层序分析,砂体分析,岩矿及地化分析,测井曲线分析等方法,并编制了分析性图件,对本区七煤段进行剖析,认为该段是一套以浅水三角洲环境为主的沉积组成;同时,对其成煤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