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56篇 |
免费 | 755篇 |
国内免费 | 131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8篇 |
大气科学 | 10篇 |
地球物理 | 299篇 |
地质学 | 3691篇 |
海洋学 | 269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105篇 |
自然地理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67篇 |
2022年 | 81篇 |
2021年 | 84篇 |
2020年 | 97篇 |
2019年 | 111篇 |
2018年 | 111篇 |
2017年 | 79篇 |
2016年 | 113篇 |
2015年 | 149篇 |
2014年 | 146篇 |
2013年 | 125篇 |
2012年 | 174篇 |
2011年 | 169篇 |
2010年 | 164篇 |
2009年 | 223篇 |
2008年 | 247篇 |
2007年 | 197篇 |
2006年 | 260篇 |
2005年 | 201篇 |
2004年 | 200篇 |
2003年 | 190篇 |
2002年 | 189篇 |
2001年 | 157篇 |
2000年 | 177篇 |
1999年 | 127篇 |
1998年 | 123篇 |
1997年 | 115篇 |
1996年 | 87篇 |
1995年 | 96篇 |
1994年 | 65篇 |
1993年 | 59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1926年 | 1篇 |
1924年 | 3篇 |
1923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的试验和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桩承式路堤中的土拱效应进行了三维模型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应力折减系数大小和填土中的竖向应力分布特点。对比分析了实测值与Terzaghi方法和Hewlett & Randolph方法计算值之间的差异,验证了各方法的适用性。采用三维有限元对模型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路堤填土的大主应力方向、应力水平和沉降模式等几个关键问题。试验和数值结果表明,Terzaghi方法与Hewlett、Randolph方法给出的应力折减系数数值接近,但填土中竖向应力分布模式截然不同,且与实测值有所区别。若在Terzaghi方法中采用合适的滑动面形状,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较吻合,能够反映竖向应力沿深度分布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建立的6×6桩刚柔桩基模型,对复合桩基协同工作性状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在不同刚、柔性桩数比例与不同荷载水平下桩顶荷载、地基中应力与应变的变化规律。如果刚、柔性桩数比例不变、桩承受荷载小于其承载力极限值,则在不同荷载水平下刚、柔性桩顶所受荷载比值基本不变;同一荷载水平下存在刚性桩数与总桩数的一个经济比例(不大于40 %),当刚性桩数与总桩数比小于该比例时,增加刚性桩数量能有效减少浅层土中的应力,减沉效果明显;当刚、柔性桩数比例大于该比例时,增加刚性桩数量,地基中应力与应变减少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3.
994.
结合构建的饱和土结构性动力本构模型以及通用有限元程序,以城市高架桥梁建设中常采用的单柱墩基础为原型,建立了摩擦桩-土-结构体系、端承桩-土-结构体系的有限元-无限元计算模型。分完全粘结、滑移无开裂、开裂无滑移、开裂滑移四种情况考察了桩土界面力学行为对两种系统动力反应特性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无论是端承桩还是摩擦桩,界面力学行为对桩截面的剪应力和桩身水平位移分布形态影响均不大。四种情况中,完全粘结时,摩擦桩在近地表处桩截面剪应力值最大,开裂滑移时最小,而端承桩则刚好相反。水平位移分布均可分为线性增大和加速非线性增大两个阶段,以近地表处为分界点,且均以开裂滑移时最大,完全粘结时最小。界面力学行为极大地改变了端承桩桩身加速度时程的分布形态,但对摩擦桩则几乎没有改变;对于不同界面力学行为,两种桩型在近地表处均出现加速度峰值,完全粘结时值最大,开裂滑移时最小。相比摩擦桩而言,界面力学行为对端承桩的影响要大的多,研究分析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95.
996.
内孤立波具有较大的振幅与较强的垂向剪切,能对海洋工程设施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本文设计实验研究了内孤立波与直立小直径桩柱的相互作用,采用粒子图像速度测量法(PIV)测量内孤立波的流速场,并采用自行设计的测力天平测量桩柱受力,测量分析了内孤立波对小直径直立桩柱产生作用力的实验值,与Morison公式计算的理论值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第一模态内孤立波的流速方向以及作用力在桩柱的上下部分方向相反,产生很强的速度切变和扭力,对小直径直立桩柱造成破坏。通过与Morison公式计算的理论值比较,发现实验值与理论值的大小以及分布规律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97.
分层土中群桩水平动力阻抗的改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力Winkler地基梁模型,建立了主动桩和被动桩的简化解析运动方程,考虑地基土的分层特性、桩身剪切变形和转动惯量,提出了计算分层地基中单桩和群桩动力阻抗的改进计算方法,并与已有文献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的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更接近。在低频段,改进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结果较一致,但随着桩身剪切模量的减小,两者差异增大。差异主要是由考虑桩身剪切变形和转动惯量引起的,且前者影响较大,在低频段差异亦十分明显,而后者影响较小,在群桩阻抗峰值区域和高频段差异明显,需考虑桩身转动惯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准确地确定嵌岩钻孔灌注桩的嵌岩深度,以保证其单桩承载力,是岩土工程师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介绍了现场确定嵌岩钻孔灌注桩嵌岩深度的实用方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说明了其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999.
实际工程中桩基经常受到各种动荷载作用,如高铁路基中的加固桩长期承受列车行车时产生的循环动荷载作用,桩基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承载特性研究对动荷载下的工程设计至关重要。X形桩是一种在传统圆形截面桩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异性桩技术,其承载机制不同于传统圆形截面桩。为了深入研究X形桩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和荷载与沉降规律,开展了砂土中X形桩竖向循环加载大比尺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循环加载的进行,X形桩顶产生累计沉降,且循环荷载比越大,加载频率越高,桩顶沉降越快;循环加载初期,X形桩顶动刚度降低,桩身轴力响应增大,桩侧摩阻力发生弱化,之后逐渐趋于稳定,且桩身下半段侧摩阻力较大;在同等加载条件下X形桩与等截面圆形桩相比,承受动荷载能力较强,桩侧摩阻力较大,长期循环加载作用下产生的累计位移较小。研究结果可为X形桩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扩底桩深度效应数值解法及其承载力确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根据经典弹性力学理论分析了扩底桩桩-土作用的力学性质和荷载传递机理。用离散法计算侈层地基上桩-土作用的应力、应变及其分布规律,求得桩端阻力临界桩长、临界厚度数值解与其与土的性质和桩的几何尺寸之间的相互关系,给出了考虑深度效应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理论解和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