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3篇
  免费   307篇
  国内免费   549篇
测绘学   273篇
大气科学   176篇
地球物理   176篇
地质学   1462篇
海洋学   185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168篇
自然地理   20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3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3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4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91.
海洋微生物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浩瀚的海洋世界具有高盐、高压、低温、寡营养等诸多特点。海洋中生存着丰富多样的海洋微生物,它们产生了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生物信息物质、药用活性物质、海洋生物毒素和生物功能材料等。其中海洋生物毒素是当前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它具有化学结构多样、分子量小、生物活性高及作用机理独特等诸多特点。几乎所有的海洋生物种类都有产毒的个体,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作为一个庞大的类群,海洋微生物产毒种类繁多,如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微藻等。与此同时人们还发现海洋微生物与其它的一些生物毒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研究较多的河豚毒素源于微生物的的观点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和其它的毒素一样,微生物毒素既有对人类有害的一面,也有造福人类的一面,而微生物毒素在进一步研究利用中的优势地位也使人们对其投注了更多的目光。作者拟就海洋微生物毒素的产毒种类、毒素特点、检测方法以及资源化利用等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92.
泥浆对钻头WC基胎体材料冲蚀磨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喷嘴闭路循环试验装置,测试了钻头胎体材料在泥浆冲蚀作用下所产生的总质量损失TML和由纯机械冲刷作用所产生的质量损失E。通过计算得到了由腐蚀及机械冲刷与腐蚀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质量损失C+S。结果表明,钻头胎体材料的冲蚀磨损不是纯由机械冲刷作用引起,而是由机械冲刷、腐蚀及他们的相互作用共同引起。因此,在有腐蚀性的泥浆中设计和选用PDC (金刚石复合片)钻头时,除了考虑胎体材料的抗冲刷磨损性能外,还应考虑钻头胎体材料的抗腐蚀性。   相似文献   
993.
土、岩及混凝土是一种内部结构极其复杂的材料,内部细观组成和结构决定了它们在外力作用下内部应力和应变等物理场的分布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它们的宏观力学响应和破坏机理和过程。自1995年以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材料细观空间结构及几何形态的精确量测和数字表述手段快速地被应用于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土和岩体材料细观结构定量分析中来。本文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了数字图像技术在土、岩及混凝土内部结构定量分析和力学数值计算中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成果,内容包括:单个骨料颗粒形态特征定量分析;土、岩和混凝土内部结构定量分析;岩体结构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土、岩和混凝土细观结构力学计算。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数字图像技术在岩土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认为数字图像作为一种空间分布测量手段和数字表述方法使得它具有巨大的潜力,特别是在岩土领域的纵深发展过程中,它可能实现考虑细微观结构性的岩土力学和工程分析和预测的、新的方法和理论。  相似文献   
994.
为掌握浅埋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覆岩破坏及裂隙带发育规律,以红柳林煤矿浅埋近距离煤层群开采为例,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和数值模拟研究,对浅埋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开采的覆岩破坏特征及裂隙带发育高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2煤开采的初次来压步距约为60m,周期来压步距约为15m; 2-2煤覆岩关键层破断后,导水裂隙带高度增长速度变大,并直达地表,高度达165m,裂采比大于27.5;多煤层开采下,3-1、4-2煤层导水裂隙带高度发育至上覆煤层底板后均发生突增并直达地表,最终导水裂隙带高度为175m,煤层的重复采动使得地表移动和变形值增大,破坏程度增加;多煤层重复采动导致工作面两侧应力释放,较单煤层开采最大应力值变小。研究结果可为近距离多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方德贤  赵坤  李明  葛文忠 《高原气象》2005,24(2):285-290
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具体的论述了虚拟数字视频积分器的原理和研制过程,简化了数字天气雷达系统的强度场数字处理终端。把所有的数字处理和计算交给电脑完成、从而用虚拟的终端代替了原来的数字视频积分器(DVIP)。  相似文献   
996.
本文基于以925hPaNCEP/NCAR再分析风应力距平为初始强迫场的Zebiak-Cane海气耦合模式对1997/1998E1Nino事件集合预报平均结果,对1997/1998E1Nino事件进行热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在整个E1Nino事件过程中,在赤道太平洋从西到东的各个Nino区中,平流作用主要起促进作用,而热力阻尼项则基本为衰减或抑止作用。(2)从Nino4区到Nino1+2区,纬向平流对SSTA上升的促进强度变化不大,而经向平流和垂直上升流对SSTA增加的促进作用在逐渐增强。同时,热力阻尼项对SSTA变化的抑制作用也呈依次增强。(3)平流项中,经向平流的贡献相对湿著。  相似文献   
997.
将中尺度非静力模式MM5中的积云参数化Grell方案作了改进,使它含有降水云的云水,即雨水含量,并用该模式对1998年6月29日08时-30日08时(北京时)和1998年7月1日08时-2日08时(北京时)发生在淮河流域的两次特大暴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同时通过采用R-qr关系将TRMM/PR(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Precipitation Radar)得到的降水强度资料月计算出比含水量qr,然后用qv′=qv qr取代原模式中的比湿qv。结果表明将TRMM/PR资料加入模式后,由于PR雷达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够很好地反映中小尺度系统的空间结构,能够使湿度值接近实际,缩短了中尺度系统的发展时间,使得模拟出来的降雨强度、雨量中心位置以及雨带形状更接近实况。  相似文献   
998.
近年来,随着大气观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冬季大雪年际变化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观测事实,增加了新的认识。认为大气环流对降雪的年际变化的影响只是重要方面之一。新的观测事实启示研究者,冬雪的年际变化和差异还可能与其他影响气候变化有更为复杂的因素——大气气溶胶特征有关。基于1980-2008年中国气象台站降水量资料和1980-2005年北方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资料,研究中国北方地区大范围多雨雪以及少雨雪年度变化与大气气溶胶分布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1980-2008年,中国北方地区典型的多雨雪年为1980、1984、1989、1993、1998、2003年和2006年;少雨雪年为1982-1983、1985-1988、1997、2001年和2005年。根据1980-2005年华北逐年冬半年雨雪总量与北方地区同期AOD相关分析,揭示中国北方地区雨雪年度变化与气溶胶光学厚度(AOD_550m)的年度变化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001的显著性水平。同期资料AOD。。。分析表明,中国北方地区冬季多雨雪与少雨年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差异显著,多雨雪年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显著偏厚,中国华北北部、东北南部地区AOD正距平的平均值达到1×10。-5×10^-3,冬季北方地区少雨雪年与此差异显著,AOD为显著负距平,其平均值为-5×10^-3。  相似文献   
999.
探测大气参数的GPS/MET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介绍了美国在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遥测地球大气的方法-GPS/MET,它是GPS导航定位技术与无线电掩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文中比较详细的描述了GPS/MET反演折射率和大气参数的方法和步骤,从国外得到的初步反演结果可看出,在5-40km之间,反演出的温度廓与探空资料吻合得到很好,而在5km以下和40km以上,反演的结果误差较大,GPS/MET探测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对天气预报和全球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二十世纪深圳气温变化特征及严重冷暖冬事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利用香港、澳门平均气温长序列资料,采用回归订正法将深圳平均气温序列延长到100多年,分析显示,深圳100年来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线性倾向达到0.6℃/100年,年平均气温、夏秋冬气温在1980’s后期至1990’s显著升高,夏秋气温升幅最大,春季气温升幅较小,且100多年发生的严重/异常的冷/暖冬事件中,严重/异常冷冬有2/3发生在上半世纪以前,严重/异常暖冬则有2/3发生在下半世纪,1990’s共出现4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