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46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利用1971—2016年吴江区常规气象观测资料、2004—2016年吴江区自动气象观测数据、2016年吴江区各镇人口和面积数据、2016年ASTER GDEM 高程数据和Landsat 8 OLI_TIRS卫星遥感数据,将湖陆风指数引入人居自然环境适宜性评价体系,建立缓冲区后,分别计算气候适宜性指数、地被指数、水文指数、湖陆风指数和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分区分级评价了吴江区人居环境的自然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1)吴江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度从西部往东部逐渐递减。(2)一般适宜区主要位于吴江区的东北部和东南局地,中度适宜区分布在中北部和南部,较高适宜区位于中部以西太湖沿岸,高度适宜区位于紧临太湖的西南地区,极高适宜区位于西南角局部地区。(3)引入湖陆风指数后,评价结果能更好地反映临湖平原的湖陆风环流对局地气候所起的关键作用。(4)建立缓冲区后的水文指数分布能够更客观地反映吴江区不同尺度水体分布对人居环境自然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探讨ArcGIS技术在"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简要介绍ARCGIS结构,着重讨论基于ArcGIS的"水资源调度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和功能实现,最后就数据库设计和缓冲区分析关键技术进行说明,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3.
针对无人值守大规模自动气象站的数据采集特点和要求,基于无线通信网络,设计了一种浪涌气象数据采集系统,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讨论.首先,分析了系统数据传输的协议结构及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基于UDP协议的可靠应用协议,并就其工作过程及可靠性传输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解决了无线数据传输的不稳定性问题;然后,利用多线程技术和大规模通信事件响应处理技术,提出了实现数据接收线程池的方法,通过引入"数据分区管理"的概念,论述了数据并发处理缓冲区的设计,解决了大并发系统容易丢失数据、堵塞和低效率等问题;最后,通过对系统测试及其在业务中应用的分析,表明该系统实时、高效、可靠,能满足目前业务的需求,并对未来业务的发展具有同样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4.
基于OGC WPS的GIS空间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超  徐青  孙庆辉  黄启雷  王冬 《测绘科学》2011,36(6):198-200
针对Web Service在解决功能互操作方面存在不足以及日益增加的基于网络的空间数据处理需求,OGC制定了一个Web服务标准WPS以解决存在的问题.本文根据WPS标准以及其定义的3个方法设计了一个WPS服务的三层体系结构,并将GIS空间分析中的缓冲区分析封装为WPS服务,使得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调用,从而较好地解决了空间...  相似文献   
95.
以阜新市地名数据库为基础,运用MapObjects组件和VB开发平台,建立阜新市地名查询系统,实现了系统的浏览、图层管理、绘图、地名查询、缓冲区分析、最短路径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96.
缓冲区分析是地图与GIS信息处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提出一种判定点在折线缓冲区内的算法,分两步对折线凸侧角点以及一般位置的折线段缓冲区进行分析,重点介绍了折线凸侧角点的缓冲区失真情况。在Google地图中,以判定图上地物标注点是否在沿道路折线的缓冲区范围内为例对此算法进行验证,从而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7.
来宾市岩溶塌陷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塌陷是广西重要的地质灾害现象,对环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危害极大。本文借助于GIS技术分析研究岩溶塌陷的时空分布特征。首先,分析了来宾市塌陷区的形成条件因素,塌陷形态特征;其次,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分别做断层、塌陷坑缓冲区,分析断层、地裂缝与岩溶塌陷坑的分布规律特征,并就这些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受断层影响分布的塌陷坑发生条件、塌陷坑和地裂缝的关系;最后,分析塌陷坑、地裂缝变量随降雨量控制的时间延续性特征,实现对研究区岩溶塌陷的时空分布特征的可视化表达。实验证明,该方法是GIS技术在岩溶塌陷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中的有益尝试,为后续塌陷灾情评估提供了辅助性参考。  相似文献   
98.
地震与活动断裂空间关系的三维可视化建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回顾国内学者利用2D GIS空间分析功能研究地震与活动断裂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利用3D GIS更能准确地分析地震与活动断裂之间的三维空间关系.采用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设计的数据结构,在ArcGIS下构建了三维断层模型,尝试性地提出了基于三维断层模型的三维空间缓冲区模型;并利用向量判别法实现了三维缓冲区的空间分析,进而实现了地震与活动断裂三维空间关系的分析方法,基于该模型对太原市区内主要断裂与地震的空间分布关系进行了初步定量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9.
<正>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2007年4月由国务院批准建立。保护区总面积64027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21358公顷,缓冲区面积17609公顷,实验区面积25060公顷。范围涉及大石桥乡、滔河乡、金河镇、盛湾镇、老城镇、仓房镇和  相似文献   
100.
利用栅格地图间接缓冲区分析方法,对地震分析软件栅格地图进行修改,解决了邻区地震发生时无法直观判断地震速报范围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