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15篇 |
免费 | 3746篇 |
国内免费 | 187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294篇 |
大气科学 | 911篇 |
地球物理 | 1473篇 |
地质学 | 7439篇 |
海洋学 | 1436篇 |
天文学 | 105篇 |
综合类 | 1045篇 |
自然地理 | 102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449篇 |
2023年 | 646篇 |
2022年 | 825篇 |
2021年 | 774篇 |
2020年 | 687篇 |
2019年 | 779篇 |
2018年 | 574篇 |
2017年 | 540篇 |
2016年 | 578篇 |
2015年 | 547篇 |
2014年 | 828篇 |
2013年 | 645篇 |
2012年 | 767篇 |
2011年 | 778篇 |
2010年 | 655篇 |
2009年 | 596篇 |
2008年 | 595篇 |
2007年 | 483篇 |
2006年 | 450篇 |
2005年 | 414篇 |
2004年 | 364篇 |
2003年 | 330篇 |
2002年 | 303篇 |
2001年 | 316篇 |
2000年 | 248篇 |
1999年 | 284篇 |
1998年 | 298篇 |
1997年 | 298篇 |
1996年 | 263篇 |
1995年 | 218篇 |
1994年 | 241篇 |
1993年 | 207篇 |
1992年 | 204篇 |
1991年 | 136篇 |
1990年 | 135篇 |
1989年 | 128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5篇 |
1974年 | 8篇 |
1972年 | 3篇 |
1961年 | 2篇 |
1957年 | 5篇 |
1954年 | 6篇 |
1950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基于CA与AO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以三峡库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与AO(ArcObject) 相结合的方法, 在VB 环境下编程来 进行三峡库区地类变化模拟研究。以1995 年和2005 年的土地利用图为基础数据, 比较研究期各 地类的变化数量与方向以确定地类转换之间的优先级, 然后确定地类的转换概率。研究结果表明 此方法便于理解与操作, 同时模拟精度高; 预测结果说理性强, 其结果显示三峡库区城镇建设用 地增加, 耕地面积减少, 水域的面积在增加。其预测结果可以指导库区的土地利用规划, 为库区有 效土地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2.
南岭钨矿床研究一直是重要的前沿课题,近十余年来测试方法和技术的革新为南岭钨矿床研究注入了新活力,也取得了众多新进展.本文在系统查阅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其进行总结,概括如下:①该区的岩浆-钨成矿活动不仅有燕山期,也有加里东期和印支期,但以燕山期最为强烈;②花岗岩浆是南岭钨矿床主要的直接物质来源,即使有少部分成矿物质是热液直接对含矿地层淋滤、萃取而来,但却被认为是次要的;③与花岗岩有关钨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来自花岗岩浆,在成矿作用晚期有不同程度的大气降水混入;④与钨有关的花岗岩主要由下地壳的早—中元古代岩石重熔形成,但地幔岩浆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花岗岩的形成作用;⑤碱质交代在花岗岩浆演化形成钨矿床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⑥不同学者对燕山期钨成矿作用动力学背景尚有不同看法,但该时期确定为板内伸展和裂谷环境已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23.
乙醇增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直接测定地质样品中碲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建立了HF—HN03密封酸溶以及Na2O2熔融处理样品,乙醇增强灵敏度,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直接测定地质样品中微量和超痕量碲的方法。样品溶液中加入乙醇(φ=4%),在0.85L/min的载气流速下,碲信号可增强2.5倍以上。碲的方法检出限(100,DF=1000)为0.02μg/g。用土壤和水系沉积物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了方法的准确度,标准物质的绝大多数分析结果与标准值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分析了大洋多金属结核样品及深海沉积物样品中的微量碲,结果与其他方法相符,精密度试验RSD(n=3)<10%。 相似文献
124.
以扎龙湿地龙泡子为研究对象,利用58个实测水深数据和季相最接近的Quick Bird数据,建立湖泊水深的反演模型。探索性地建立了单波段和多波段组合的线性(多元)回归模型、指数模型、二次多项式模型、微分模型和对数模型等;通过对比模型的决定系数R2,比较模型精度;线性模型、对数模型、指数模型和幂指数模型的R2小于0.5,而二次多项式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R2大于0.5,精度相对较高;筛选出拟合度较高的模型,用20个实测验证样本,采用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进行模型精度评价;最后,利用精度较高的模型,进行龙泡子水深反演计算。水深反演结果表明,用选出的模型反演得到的龙泡子水深基本一致,为170~200 cm,即使有稀疏的水草覆盖,依然可以表现出水深渐变的趋势。以蓝、绿、红和近红外波段多光谱遥感反射率为自变量,建立的线性湖泡水深反演模型y=123.990-3.332B1+183.859B2-237.133B3-37.143B4(y为水深;B1、B2、B3和B4分别为蓝、绿、红和近红外波段的水体反射率),能较好地反演扎龙湿地湖泡的水深。 相似文献
125.
滨海旅游是我国海洋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对滨海城市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该文在进一步界定滨海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滨海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基于系统动力学预测旅游环境承载潜力,建立特定情景下旅游环境承载力优化的多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利用NSGA-II算法求解旅游旺季、淡季和平季3种情景下的旅游环境系统对核心主体的承载力,以秦皇岛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提出提升滨海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6.
127.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深部斑岩矿体找矿突破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东段勘查程度最高、成矿元素与矿体类型复杂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通过4年多、近350 个钻孔的验证,不仅实现了矽卡岩矿体的找矿突破,同时在0-40线深部发现了产于二长花岗斑岩与石英闪长玢岩中的斑岩钼(铜)矿体,建立了“四位一体”的找矿勘查模式。斑岩矿体赋存标高一般处于4 600 m以下,矿体走向NW-SE,倾向NE,近直立,矿体垂向延伸大于350 m;斑岩矿石以发育细脉-浸染状、网脉状构造为特征;矿石中的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与辉钼矿,少见斑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初步查明:与铜矿化有关的含矿岩体主要为偏中性的石英闪长玢岩,蚀变以典型的细粒热液黑云母交代角闪石斑晶和基质而成的黑云母化蚀变为主;与钼矿化有关的含矿岩体主要为二长花岗斑岩,蚀变以硅化为主,次为绿帘石化、泥化和钾化。斑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常产出厚度超过200 m的巨厚矽卡岩矿体,且在岩体一侧有内矽卡岩产出。甲玛深部斑岩矿体的发现不仅证实了“斑岩-矽卡岩型”的矿床成因观点,而且完善了甲玛矿床成矿模式与勘查模型。 相似文献
128.
129.
武夷山成矿带是我国重点成矿带之一,分布着众多的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多样.通过对梁家铜多金属矿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等分析研究,得出矿区矿化类型有四种:接触带矽卡岩型、受层间破碎带控制的矽卡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斑岩-矽卡岩复合型.其中石炭纪藕塘底组(C2o)地层中受接触带构造控制的矽卡岩型和二叠纪茅口组(P1m)地层中主要受层间破碎带控制的矽卡岩型为矿区主要矿化类型,矿液分别来源于侏罗纪早世梁家单元(γJ1L)黑云母花岗岩体及白垩纪晚世五府岗独立单元(γπK2W)花岗斑岩体.深部的含矿流体随岩浆沿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向上运移,在运移过程中含矿流体不断分离、富集,逐步形成富矿热液.在岩浆演化的晚期,富矿热液在近地表附近沿着被交代岩石的接触面或甚至脱离岩浆体系沿着有利围岩层间破碎带发生交代作用而形成矿床.结合其它控矿因素得出该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0.
多源图象处理与分析系统(MSIMAGES)是地理信息系统(MAPGIS)的一个子系统.阐述了多源图象处理与分析系统的设计思想、原则、结构的选择,介绍了系统功能的分类和系统平台的选择,分析了图象系统所涉及的文件类型及其功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