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银山多金属矿床原生分带形成的矿物溶解度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德会  岑况 《矿物学报》1998,18(2):194-202
银山多金属矿床发育有序的原生金属分带,以3#和13#次火山岩的铜区作为成矿中心向上向外,由Cu-S-Au带、Cu-Pb-Zn带、Pb→Zn-Ag带→Pb-Ag带。使用多相多组分化学平衡计算程序(VCS),模拟了成矿过程中主要成矿元素的溶解度,结合已有的实验研究成果,从环境物理化学条件改变对矿物溶解度影响的角度.探讨了原生金属分带形成的化学机理。研究不仅更深入地揭示了分带形成的物理化学因素,而且对进一步认识络合物在热液成矿中的意义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2.
对 pH 2~ 1 1 .6和 0 .0 1 mol/L或 0 .1mol/LNaNO3 溶液中 ,δ MnO2 对Au Cl4-,AuCl2 -和Au(S2 O3 ) 2 3 -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吸附 .在pH 4和两种电解质条件下δ MnO2 吸附AuCl4-和Au(S2 O3 ) 2 3 -后表面金的最大吸附密度分别为 0 .1 8~ 0 .2 1和 0 .2 8μmol/m2 ,金的表面覆盖率约等于或低于 1 % . 3种金络合物的吸附均表现为随pH上升而减少 ,符合阴离子的吸附规律 ;其吸附大小次序为 :Au(S2 O3 ) 2 3 ->AuCl4->AuCl2 -;3种金的本征平衡常数logKint为 1 .1 7~ 2 .71 ,均大大地高于铜和镉的本征吸附常数 ;δ MnO2 优先吸附AuCl4-的水解混合配体络合物 ,并形成内圈表面络合物 .  相似文献   
113.
地下水中络合物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兵 《世界地质》1998,17(3):79-82
络合物广泛存在地下水中,研究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特征,水岩相互作用以及水中各组分浓度变化迁移规律时,必须考虑水中络合物影响,依据化学平衡原理和化学热力学,建立起一般地下水中络合物的化学模型,利用计算机模拟求各个组分和络合物的浓度,使用本方法对大同麻峪口地区水样进行了计算,取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14.
腐殖酸与铅锌相互作用的实验地球化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腐殖酸是沉积有机质的成分。实验证明,腐殖酸对铅锌离子具有强烈的富集能力。通过替代反应初步确定了腐殖酸与Pb,Zn之间几种结合方式及各种结合方式占数据和比例;证实富非酸和胡敏酸与Pb^2+,Zn^2+之间形成了两大类络合物:一类其稳定常数小于EDTA-Pb(Zn)络合物;另一类稳定常数大于EDTA-Pb(Zn)络合物。  相似文献   
115.
郁云妹 Gamm.  CH 《地质论评》1994,40(4):354-360
在控制氧逸度和酸度的条件下测定了30℃时钯和铂氯络合物溶解度,将溶解度资料作用,求得它们的氯络合物种类分别为PdCl^2-4和PtCl^2-4,计算了相应反应式的平衡常数及推导了平衡常数与温度从属关系表达式,讨论了实验结果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16.
锆—槲皮素—EDTA三元混配络合荧光体系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弱碱性条件下,EDTA与Zr(Ⅳ),槲皮素发生三元混配络合反应,形成组成比为2:1:3的锆-槲皮素-EDTA混配荧光络合物,由此建立了锆的选择性较好,灵敏度较高的荧光测定方法。该法测定Zr(Ⅳ)的线性范围为0.18-3.65μg/ml,方法检测限达3.5ng/ml。将此法用于直接测定合金样中的锆,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7.
118.
《地球化学》1972,(1):49-53
长期以来,人们用观察的方法对地壳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一些经验,提出了一些假说,并用于指导生产实践。但是由于我们在地表所研究的地质体又往往为较晚期的地质作用重叠而复杂化,加之内生地质作用是在地壳深部有温压联合作用下进行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人们对它们真象的全面认识。为了认识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同其他自然科学研究一样,在地质科学研究中也采用了实验的方法,高温高压下成矿作用实  相似文献   
119.
120.
金迁移的一种可能机理——羰基络合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提出金迁移的一种可能机理,一价金与一氧化碳结合形成〔Au(CO)2〕^+。它可能是成矿流体中金迁移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