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锆—槲皮素—EDTA三元混配络合荧光体系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弱碱性条件下,EDTA与Zr(Ⅳ),槲皮素发生三元混配络合反应,形成组成比为2:1:3的锆-槲皮素-EDTA混配荧光络合物,由此建立了锆的选择性较好,灵敏度较高的荧光测定方法。该法测定Zr(Ⅳ)的线性范围为0.18-3.65μg/ml,方法检测限达3.5ng/ml。将此法用于直接测定合金样中的锆,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2.
王亚飞 《地质与勘探》2022,58(6):1170-1178
山东牟平腊子沟金矿位于华北板块苏鲁造山带胶南-威海隆起区,牟平-乳山金矿成矿带中段,区内岩浆活动频繁,构造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本文通过镜下显微结构观察、电子探针测试分析对腊子沟金矿载金矿物的组成、成分及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首次在该矿区发现含金独居石和含金磷灰石,金含量达到0.283%~0.456%,推测金可能通过类质同象形式替代磷灰石中的Ca2+或独居石中的稀土元素(Ce2+、 La2+)以晶格金的形式存在。前人研究认为成矿流体中金主要以Au[HS]2-和AuCl2-络合物形式进行迁移,本次含金磷酸盐矿物的发现表明:可能部分金以磷酸根络合物形式进行迁移。  相似文献   
103.
104.
从Baeriswyl-Bishop模型出发,导出了严格的MX络合物链的连续哈密顿量,得到一组电子波函数满足的方程。进一步严格地求出这组方程的解析解。在零级近似下,该解回BB的简单扭折弧子解。文中采用的可推广到其他类似的系统。  相似文献   
105.
The apparent stability constants of trace elements (Pb,Cd) with chloride and sulphate complexes in KNO3 solution are determined by ASV method.The concentration of trace metals in the solution is approximately 10^-7—10^-8M.The constants of lead and cadmium complexes with chloride or sulphate ar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shift of peak potential (Ep) with the metals stripping current maximum using the equation of Lingane.The constants listed above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some of literature values. The distribution of lead and cadmium speciation in sea water at C1‰=19, pH=8 is also calculated.  相似文献   
106.
于1990年2月在青岛鲁迅公园采得海水样品;1989年5月在南京采得伊利石样品,在苏州采得高岭石样品;1990年3月实验室合成针铁矿和δ-MnO2样品。用振荡平衡实验、离心分离方法和光度分析方法测定3种电解质溶液(NaCL溶液、NaCl-ChCl2~溶液和海水)中磷酸盐在上述4种固体粒子上的交换率一PH曲线。测定结果表明,海水中磷酸盐在固体粒子上的交换率-PH曲线为V形,并建立阴离子液一固界面作用的交换率-PH公式;半定量地讨论V形交换率-PH曲线的形成机理,酸性溶液中,海水中腐殖酸和硫酸盐与磷酸盐竞争固体粒子上的作用点位,降低磷酸盐的液一固界面作用;碱性溶液中磷酸盐通过钙(Ⅱ)与固体粒子形成三元表面络合物,钙(Ⅱ)促进磷酸盐的液一固界面作用。海水中的钙(Ⅱ)、腐殖酸和硫酸盐是影响磷酸盐液一固界面作用的主要组分,酸性溶液中腐殖酸和硫酸盐降低磷酸盐在固体粒子上的交换作用,碱性溶液中钙(Ⅱ)会增加磷酸盐在固体粒子上的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热液中银、铅、锌共生分异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NaCl—HCl—H2O体系中银、铅、锌氯络合物稳定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热液中银、铅、锌氯络合物的稳定性受体系温度、pH、Eh以及组分浓度的控制。相同温度下,H^ 、Cl^-浓度降低,还原硫增加,均使络合物趋于不稳定,发生不同程度的沉淀分异。当t=300℃,[Cl^-]=0.24mol/L,pH=6.86时,铅氯络合物的沉淀量达55%,锌氯络合物的沉淀量超过92%。热液体系中硫化物的存在,对银的影响最大,溶液中的银氯络合物几乎沉淀完全,浓度可降至检测限以下。而铅和锌的氯络合物相对稳定。热力学计算表明:溶液中的银是以硫化银或自然银的形式沉淀析出。因此,还原硫的存在是导致热液体系中银与铅锌发生分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破山独立银矿卤族元素和Mn等成矿元素的研究,认为破山银矿中卤族元素和Mn与Ag的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由于矿区北部桃园花岗岩体侵入时带来了大量F等矿化剂元素,使含矿层中Ag、Pb、Zn等再次被活化浸出,成矿物质主要以卤族元素的络合物形式迁移和搬运,在构造有利部位同时在富Mn岩层富集成矿。由于卤族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差异,在不同深度矿体附近形成不同的扩散晕,可以利用这些规律指导找矿。  相似文献   
109.
银山多金属矿床原生分带形成的矿物溶解度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德会  岑况 《矿物学报》1998,18(2):194-202
银山多金属矿床发育有序的原生金属分带,以3#和13#次火山岩的铜区作为成矿中心向上向外,由Cu-S-Au带、Cu-Pb-Zn带、Pb→Zn-Ag带→Pb-Ag带。使用多相多组分化学平衡计算程序(VCS),模拟了成矿过程中主要成矿元素的溶解度,结合已有的实验研究成果,从环境物理化学条件改变对矿物溶解度影响的角度.探讨了原生金属分带形成的化学机理。研究不仅更深入地揭示了分带形成的物理化学因素,而且对进一步认识络合物在热液成矿中的意义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0.
对 pH 2~ 1 1 .6和 0 .0 1 mol/L或 0 .1mol/LNaNO3 溶液中 ,δ MnO2 对Au Cl4-,AuCl2 -和Au(S2 O3 ) 2 3 -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吸附 .在pH 4和两种电解质条件下δ MnO2 吸附AuCl4-和Au(S2 O3 ) 2 3 -后表面金的最大吸附密度分别为 0 .1 8~ 0 .2 1和 0 .2 8μmol/m2 ,金的表面覆盖率约等于或低于 1 % . 3种金络合物的吸附均表现为随pH上升而减少 ,符合阴离子的吸附规律 ;其吸附大小次序为 :Au(S2 O3 ) 2 3 ->AuCl4->AuCl2 -;3种金的本征平衡常数logKint为 1 .1 7~ 2 .71 ,均大大地高于铜和镉的本征吸附常数 ;δ MnO2 优先吸附AuCl4-的水解混合配体络合物 ,并形成内圈表面络合物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