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46篇 |
免费 | 4966篇 |
国内免费 | 347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64篇 |
大气科学 | 2298篇 |
地球物理 | 5764篇 |
地质学 | 8403篇 |
海洋学 | 2548篇 |
天文学 | 368篇 |
综合类 | 1232篇 |
自然地理 | 20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1篇 |
2023年 | 759篇 |
2022年 | 874篇 |
2021年 | 838篇 |
2020年 | 803篇 |
2019年 | 858篇 |
2018年 | 645篇 |
2017年 | 629篇 |
2016年 | 622篇 |
2015年 | 701篇 |
2014年 | 1079篇 |
2013年 | 820篇 |
2012年 | 967篇 |
2011年 | 971篇 |
2010年 | 998篇 |
2009年 | 967篇 |
2008年 | 935篇 |
2007年 | 867篇 |
2006年 | 894篇 |
2005年 | 813篇 |
2004年 | 711篇 |
2003年 | 769篇 |
2002年 | 735篇 |
2001年 | 717篇 |
2000年 | 581篇 |
1999年 | 477篇 |
1998年 | 535篇 |
1997年 | 448篇 |
1996年 | 426篇 |
1995年 | 392篇 |
1994年 | 381篇 |
1993年 | 322篇 |
1992年 | 339篇 |
1991年 | 258篇 |
1990年 | 230篇 |
1989年 | 183篇 |
1988年 | 61篇 |
1987年 | 49篇 |
1986年 | 48篇 |
1985年 | 55篇 |
1984年 | 37篇 |
1983年 | 31篇 |
1982年 | 32篇 |
1981年 | 19篇 |
1980年 | 27篇 |
1979年 | 14篇 |
1978年 | 13篇 |
1976年 | 12篇 |
1974年 | 11篇 |
1954年 | 2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01.
冀东地区的古老变质岩系是一个出露的大陆地壳断面。根据变质岩系的变质相、亚相的研究和地质温压计计算的结果推定的深度,并结合地球物理测深资料,以及笔者测定和前人的岩石高压下波速实验资料提出了本区大陆地壳结构的岩石学模型。下地壳由麻粒岩相岩石组成,上部为角闪石麻粒岩亚相的中性成分的麻粒岩,下部为辉石麻粒岩亚相的基性成分的麻粒岩构成,底部夹有透镜状蛇纹石化橄榄岩以及紫苏花岗岩。中地壳主要由高角闪岩相的中性-中酸性成分的片麻岩、片岩构成,顶部为低角闪岩相的片麻岩、片岩,广泛发育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岩体,含隙间高温流体相(fluid phase),形成高导-低速层。上地壳主要为绿片岩相(部分低角闪岩相)的板岩、千枚岩、片岩、变粒岩以及花岗岩组成,顶部为沉积盖层 相似文献
102.
块金成因新见及其分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描述了块金的形成新机制。在热液中呈金氢化物、金羰基化合物及纳料金粒子、纳米金合金粒子活化迁移。在表生条件下,金硫代硫酸盐配合物、金粒子、金合金粒子是金迁移的主要形式。块金是地质的、化学的、物理的、生物化学的综合作用的结果。按块金成因分为内生块金和次生块金。按单块块金质量分为4级。 相似文献
103.
104.
冻融循环对盐渍土黏聚力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试验,测试了冻融循环对不同含盐量和不同含盐类别盐渍土黏聚力的影响规律。从结晶体位置变化、微观结构、盐类性质及未冻结水含量三个方面分析了冻融循环对盐渍土黏聚力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水率一定的情况下,无论是向土中加入Na2SO4,或者是CaCl2,经冻融循环后黏聚力都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减小,且第1次和第2次循环为主要减小阶段;加入CaCl2后黏聚力的减小程度比加入等量Na2SO4后小;冻融循环过程中结晶体析出时位置的变化是土体黏聚力和干密度减小的主要原因;经SEM图片分析,大孔隙占总孔隙面积的比例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减小;盐渍土中CaCl2溶液的含量对冻融循环中黏聚力的变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5.
航空数码相机及其有关问题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介绍了两种航空数码相机的结构;分析了它们与中心投影的关系及相关的问题,如摄影比例尺、像片覆盖范围、测图精度等;并指出了这两种航空数码相机带来的两个问题:像对数增多、高程精度降低;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按图幅为单位进行立体测图、DEM生成,基本实现模型接边自动化;按多目视觉的理论,利用大重叠影像增大交会角,提高高程精度. 相似文献
106.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是一种绿色低碳的新型土体改性技术.该技术当前主要适用于渗透性较好的砂土,普遍使用两相处理方法,即菌液和胶结液分开施用.然而,对于渗透性相对较差的黏性土,传统的两相处理方法难以适用.为此,引入新的单相胶结方法,即菌液和胶结液混合施用,通过调节溶液的初始pH值为细菌水解作用提供窗口期,避免微生物絮凝阻塞孔隙,使混合液均匀分布于土体一定深度范围内,从而达到显著提升胶结效果的目的.利用喷洒法将混合液喷洒至土体表层进行MICP处理,处理完成后使用超微型贯入仪SMP-1测试土体表层不同深度处的结构强度,分析土体力学特性的空间差异,对土体的胶结效果进行定量评价.此外,探究了胶结液浓度(0.2M、0.5M和1.0M)及胶结方法(调节pH与否)对于土体结构强度及MICP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相MICP技术对黏性土进行改性,能够显著提高其结构强度,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不高于1.0 M的胶结液浓度范围内,黏性土的胶结效果随着胶结液浓度增加而提升;相比较而言,调节pH的单相胶结方法对于提升土体胶结的深度和均匀性有明显积极作用.新型单相MICP技术简单易行,能够节约成本,在黏性土表层加固方面具有潜在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7.
道路网数据中微观结构的识别对于多尺度路网建模、步行导航等至关重要。复杂道路交叉口是重要的道路微观结构之一,针对目前道路复杂交叉口基于几何形状描述与图形匹配识别方法存在的不足,从复杂交叉口识别与化简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利用路段分类进行复杂道路交叉口识别与化简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点密度聚类的方法对道路交叉口进行定位,然后利用路段的规模、形状和属性等特征构建特征空间,将交叉口的识别作为一种区分主干路段与辅助路段的两类分类问题,利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对交叉口区域内的路段进行分类,从而完成交叉口的识别与化简。利用开放街道地图(Open Street Map)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道路交叉口。 相似文献
108.
109.
景贵飞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5,28(1):1-4
在今天数字城市、数字政府等领域内大规模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时候,属性信息为主的应用成为地理信息系统必须要考虑的一个方向。属性信息的种类和多寡将直接影响这类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程度和应用深度.属性分辨率将是种类和单个种类数量的函数。属性分辨率有助于分析地理信息市场的结构和组织。 相似文献
110.
滇西地区地处欧亚板块碰撞或俯冲的边界地带,曾受到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其地质环境和构造背景十分复杂,是我国地震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 本文选用国家、地方和流动数字台网的16个台站的远震记录. 其中PASSCAL甚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站4个,提取有效接收函数近2 000条. 两条测线的直线距离分别为650 km和450 km, 横切了滇西地区的一些主要构造单元. 研究表明,怒江断裂可能是一条具有俯冲性质的缝合线. 川滇菱形块体东西两侧的分界线¾红河断裂和小江断裂可能是直立的缝合线或碰撞带. 攀西构造带仍具有大陆裂谷的特征,即地表凹陷、上地幔隆起. 滇西地区的构造格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造山带与缝合线相间分布. 滇西地区由北向南地壳厚度渐次减薄,S波速度整体偏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