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635篇 |
免费 | 3917篇 |
国内免费 | 387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41篇 |
大气科学 | 2411篇 |
地球物理 | 2159篇 |
地质学 | 13539篇 |
海洋学 | 4217篇 |
天文学 | 170篇 |
综合类 | 5127篇 |
自然地理 | 72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0篇 |
2023年 | 739篇 |
2022年 | 1000篇 |
2021年 | 1109篇 |
2020年 | 790篇 |
2019年 | 943篇 |
2018年 | 628篇 |
2017年 | 659篇 |
2016年 | 744篇 |
2015年 | 849篇 |
2014年 | 1977篇 |
2013年 | 1551篇 |
2012年 | 2025篇 |
2011年 | 1946篇 |
2010年 | 1923篇 |
2009年 | 2208篇 |
2008年 | 2006篇 |
2007年 | 1669篇 |
2006年 | 1897篇 |
2005年 | 1871篇 |
2004年 | 1531篇 |
2003年 | 1231篇 |
2002年 | 1179篇 |
2001年 | 1074篇 |
2000年 | 815篇 |
1999年 | 793篇 |
1998年 | 824篇 |
1997年 | 742篇 |
1996年 | 625篇 |
1995年 | 540篇 |
1994年 | 481篇 |
1993年 | 416篇 |
1992年 | 390篇 |
1991年 | 315篇 |
1990年 | 345篇 |
1989年 | 214篇 |
1988年 | 43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5篇 |
1963年 | 4篇 |
1960年 | 2篇 |
1946年 | 2篇 |
1941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31.
932.
为提升国内油气自主保障能力,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以大量煤田地质勘探和煤质分析资料为基础,对宁东煤田甜水河勘查区富油煤的煤岩煤质进行系统研究,结合煤层显微组分、硫分、煤灰成分对研究区富油煤成煤环境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甜水河勘查区各煤层焦油产率8.63%~9.87%,整体富油性较好,以富油煤为主。有机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惰质组次之,壳质组少量,为中水分、低灰-中灰、中高挥发分、低硫-中低硫、中等煤化程度烟煤。研究区各煤层形成于温暖潮湿的古气候条件,成煤时水动力条件较弱、覆水较深,泥炭沼泽还原性较强。 相似文献
933.
西准噶尔南部石炭纪地层层序及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准噶尔南部石炭系希贝库拉斯组、包古图组和太勒古拉组自创名以来,其地层层序和时代已争论了近半个世纪,其主要原因在于对三个组的岩性组合特征认识不够全面,经常误用其他地质单元中的古生物或年代学证据来限定这三个组的时代,从而导致出现多种层序和时代的划分意见。此次研究在1∶25万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重新测制了三个组的层型剖面,并结合区域上大量的辅助剖面和路线地质调查,厘定了三个组的定义、特征及分布范围。根据在层型剖面附近组与组界线处发现的冲刷构造和粒序层理等重要的示顶沉积构造,确定了三个组的层序关系自下而上分别为希贝库拉斯组、包古图组和太勒古拉组。三个组中的“化石混杂”现象是由于人为地层划分错误造成的,误将其他地层单元中的化石认作这三个组的内容。经厘定,这三个组中只有早石炭世的化石最为可靠,结合新发现的植物化石材料,希贝库拉斯组的时代为维宪早期,包古图组为维宪晚期,太勒古拉组为维宪末期至谢尔普霍夫期。根据三个组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认为西准噶尔南部在早石炭世维宪期浊流流向NE,从维宪末期开始浊流流向SW。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西准噶尔南部石炭纪古地理演化过程,认为西准噶尔南部晚古生代残余洋盆在早石炭世接受充填,希贝库拉斯组的粗碎屑岩代表了充填作用的开始,至太勒古拉组上段粗碎屑岩的出现,表明残余洋盆已经基本填满。西准噶尔残余洋盆最终闭合是在晚石炭世晚期,以佳木河组磨拉石及陆相火山岩的出现为标志。 相似文献
934.
滇西北金沙江带蛇绿岩,蛇绿混杂岩形成环境及时代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本文对滇西北金沙江带蛇绿岩及其混杂岩的产状、规模,岩石学及岩石化学特征等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并根据大量的化石资料,将该区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厘定为晚石炭世至二叠纪,蛇绿要岩的形成时代厘定为早、中三叠世,论证了本区蛇绿岩产于规模较小的洋盆环境之中,由于金沙江洋盆发育阶段较短暂,不具有隔离冈瓦纳及扬子两大古生物地理区系的作用,因此,金沙江缝合带不能构成古特提斯域的主缝合带。 相似文献
935.
以演化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综合经济地理学、产业经济学等相关研究成果,认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是本地要素与全球力量、历史条件与现实努力、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构建了基于多尺度、多要素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分叉动力机制分析框架。同时,以武汉市作为案例区,通过梳理武汉市生物产业形成和演化历程,总结影响其生物产业发展的要素和作用形式。研究发现:生物产业与本地光电子产业之间的技术联系、高校和研究所、以及企业本身仅仅是决定生物产业在武汉市形成的一部分因素,地方政府、跨国公司和留学归国人员等主体也是促成生物产业“生根发芽”的重要主体,它们在武汉生物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作用程度是不同的。这一点是区别于欧美发达国家以技术为核心的产业分叉研究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目前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仍然停留在“量的扩张”阶段,与欧美发达国家以“质的提升”为主的发展本质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36.
我国开发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受理审核的各类开发区及其所含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分析可以发现,受地方利益驱动和规划管控不力等因素影响,我国开发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空间扩张冲动难以遏制、土地利用粗放、引资质量和水平不高、区域空间开发秩序混乱、环境风险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建议对现有开发区进行清理整顿,加强入园企业准入管理,进行区域产业整合,优化开发区布局以及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937.
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国地缘战略:国家周边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批判地缘政治学的兴起,围绕古典地缘战略理论的争论一度成为学术研究的焦点,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是激起有关“一带一路”是否是中国当前全球地缘战略的讨论。2019年新冠疫情叠加中美大脱钩使得中国适时调整和制定符合当前整体地缘环境态势的地缘战略迫在眉睫,这关系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民族复兴能否实现。本文借鉴哲学中的主体间性概念重新解读了古典的地缘战略理论。在归纳总结古典地缘战略理论所具有的固有特征后,反驳了“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地缘战略的观点。借用古典地缘战略隐含的构建方式,在分析全球地缘环境、中美地缘关系和中国地缘环境后,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前中国的地缘战略——国家周边论。但是,我们应该承认,无论对中国还是对美国而言,继续围绕中国周边地区的对抗甚至全球尺度的冲突对于双方甚至全球都是不利的。中美必须走出过去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强国必霸的主体间性的共识,在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实现中美互动实践的良性循环,以此结束当今世界的种种冲突,走向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938.
(1)中天山北缘韧性剪切带除右旋韧剪变形之外,还发育相对较弱的左旋韧剪变形,局部残留加里东晚期的逆冲推覆韧剪变形;右旋韧剪变形的变形温度环境为中-低温,左旋韧剪变形的变形温度环境为高温、中温、中低温及低温。(2)中天山南缘韧性剪切带以右旋韧剪变形为主,兼具左旋韧剪变形;右旋韧剪变形的变形温度环境为中温、中低温、低温,左旋韧剪变形的变形温度环境为高温、中温、中低温及低温。(3)东天山存在一系列右旋韧性剪切带,中天山南北两缘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变形与辛格尔断裂、兴地断裂等右旋韧性剪切带的变形以及塔里木北缘东部晚震旦—早古生代地层的同劈理褶皱变形、南天山泥盆纪地层的变形可能具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939.
借鉴国外CO2地质储存潜力与适宜性调查评价工作程序,在充分考虑我国复杂的地质背景、CO2地质储存研究现状等因素的基础上,将我国CO2地质储存潜力与适宜性评价工作划分国家级潜力评价阶段、盆地级潜力评价阶段、目标区级潜力评价阶段、场地级评价阶段、灌注、监测运行期评价阶段,按评价精度由低到高,分称为CO2地质储存潜力与适宜性评价E、D、C、B、A级;并对我国CO2地质储存潜力与适宜性进行了E级评价,即运用层次分析-模糊指数法对我国陆相沉积盆地进行了初步筛选,并对其储量进行了计算,认为我国陆上沉积盆地深部咸水含水层是最主要的CO2地质储量场所。 相似文献
940.
在国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管理工作的调整、提升也到了紧要的关口:过去几年高速增长积累的问题集中爆发,行业企业必须应对业务模式转型、国际化发展带来的新挑战、新问题.现阶段,思考如何以创新思维开展新时期质量管理工作,对提升勘察设计行业工程质量水平,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