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7篇
  免费   500篇
  国内免费   624篇
测绘学   1875篇
大气科学   339篇
地球物理   494篇
地质学   2330篇
海洋学   681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431篇
自然地理   61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493篇
  2013年   316篇
  2012年   486篇
  2011年   453篇
  2010年   459篇
  2009年   497篇
  2008年   516篇
  2007年   447篇
  2006年   418篇
  2005年   386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202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之一,极其宝贵,土地合理利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土地资源尤为紧缺,因此要大力提倡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土地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32.
论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基础(Ⅰ)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7  
黄秉维 《地理学报》1996,51(4):350-354
地球系统科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它脱胎于气候系统研究,跨越一系一自然与社会科学,将全球变化与区域变化冶为一炉,所涵差的时间数十年至一二百年,在此时间尺度内,所涵盖的对象基本上是大气、海洋与陆地以及介于其间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陆地最重要、最复杂、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亦最大,目前未知数亦最多。宜先在跨学科的综合工作上多下功夫,积极推动地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33.
宓泽锋  曾刚 《地理学报》2021,76(4):1006-1018
经济地理学者对于新兴产业的产生区位长期存在争论,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探究其区位规律既是重要的学科问题,又对国家培育新兴产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梳理“区域产业分叉”和“区位机会窗口”的观点,辨析出知识流动是影响新兴产业区位的关键点;以燃料电池产业为例,结合“相关多样化”假说的观点,采用面板空间自回归模型对知识基础的具体...  相似文献   
34.
罗明军 《地理教学》2013,(18):38-40
正一、问题缘起与动机传统地理教学方式的一般做法是:以纪律教育来维持组织教学,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背诵、抄写来巩固已学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新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它的缺陷越来越显现出来。即它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把学生看成是接纳知识的容器。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虽然强调了教学过程的阶段性,却是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前提的,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35.
中国高铁网络结构特征及其组织模式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基于2018年高铁网络OD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高铁网络、城市节点等方面探讨中国城市高铁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地域组织模式,结果表明:①中国高铁网络整体较为松散,东北地区网络密度最高,东部和中部地区作为整体网络的中介作用明显;②重要高铁线路的"廊道效应"突出,中心度呈现出以京广、京沪和沪昆高铁组成的"三角旗状"空间格局并向两侧城市呈不规则递减的态势;③多层级网络识别出紧密关联高铁线路和四横四纵向八横八纵格局的转变;④高铁网络的地域组织形式表现为点-轴串珠模式、双核组团模式和极核模式,高铁网络的完善使组织模式由单核趋向于网络化转变。  相似文献   
36.
2008年世界铜资源供需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资源状况尽管世界每年铜金属产量规模均超一千万吨,但是随着新一轮矿业经济周期中全球铜矿勘查投资的不断增加,世界不断有新的铜资源被发现,使得世界铜资源储量及基础储量总体呈增长态势,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向好。据美国地质调查局资料,近10年来,世界铜资源储量及基础储量均约增长了50%,静态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至35年(图1)。  相似文献   
37.
从旅游线路组织模式的研究角度,重点分析世博旅游线路组织模式与规律,有助于对旅游地进行客源市场定位和产品开发。基于旅游社国内世博旅游线路报价单,统计并分析大小华东区域旅游线路组织模式的类型、特征,以及旅游线路中旅游目的地的组合规律。结果表明:单目的地模式和完全环游模式是大小华东地区最重要的两种旅游线路模式;上海世博+古镇园林为主题的旅游路线最受世博游客欢迎;世博游客大都选择在小华东区域内进行游览;大小华东地区各目的地在旅游线路中出现频次存在较大的差异,整体上以上海、杭州、南京、苏州作为门户型和离境型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38.
信息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组织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科学认知信息化多重形态(包括要素形态、技术形态、设施形态、经济形态和运动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分别阐述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组织作用。信息资源通过改变原有生产要素的结构对区域经济发生作用;信息技术不仅可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还将企业和贸易扩展到网络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拓展了信息通达性,促进了主体间的信息交流,并使原有的区域空间结构发生了微调下的整体增强变化;信息产业在直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还通过前后向联系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信息流对物流、人流、资金流和技术流具有组织作用,有助于实现流动的组织和组织的流动。  相似文献   
39.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旅游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产业结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系统结构,旅游产业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对地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将自组织理论引入到旅游产业结构研究中,分析了旅游产业结构系统的自组织性,构建以实现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为目标的旅游产业自组织理论,探讨实现旅游产业结构自组织的途径,最终目标是建立以旅游业的食、住、行、游、购、娱等部门组成的耗散结构,进而实现旅游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0.
More than 240 items of historical records containing climatic information were retrieved from official historical books, local chronicles, annals and region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yearbooks. By using moisture index and flood/drought (F/D) index obtained from the above information, the historical climate change, namely wet-dry conditions in borderland of Shaanxi Province, Gansu Province and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BSGN, mainly included Ningxialu, Hezhoulu, Gongchanglu, Fengyuanlu and Yan’anlu in the Yuan Dynasty)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limate of the region was generally dry and the ratio between drought and flood disasters was 85/38 during the period of 1208–1369. According to the frequencies of drought-flood disasters, the whole period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1) 1208–1240: drought dominated the phase with occasional flood disasters. (2) 1240–1320: long-time drought disasters and extreme drought events happened frequently. (3) 1320–1369: drought disasters were less severe when flood and drought disasters happened alternately. Besides, the reconstructed wet-dry change curve revealed obvious transition and periodicity in the Mongol-Yuan Period. The transitions occurred in 1230 and 1325. The wet-dry change revealed 10- and 23-year quasi-periods which were consistent with solar cycles, indicating that solar activity had affected the wet-dry conditions of the study region in the Mongol-Yuan Period. The reconstructed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two other study results reconstructed from natural evidences, and were similar to another study results from historical documents. All the abov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limate in BSGN was characterized by long-time dry condition with frequent severe drought disasters during 1258 to 1308. Thus, these aspects of climatic changes might have profound impacts on local vegetation and socio-economic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