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6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464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崔军文 《地质论评》1994,40(2):106-110
在综述有关青藏高原隆升的各种观点和模式后,依据青藏高原新生代变形和岩石圈组构特征,提出了高原隆升的新的动力学模式——岩石圈深层扩张模式。其基本观点是强调由于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的强烈俯冲造成岩石圈组构和变形的不均一性及岩石圈中存在的碰撞→收缩(重力不均衡)→伸展(均衡调整)的正向转变和由伸展→收缩的逆向转变的反复交替。据此将青藏高原的造山带划分为三种成因类型:喜马拉雅型、冈底斯型和昆仑型。  相似文献   
42.
43.
研究了阿尔泰地区NW走向高角度冲断构造中主干的阿巴宫—库尔提断裂带。详细研究了断裂构造岩的变形构造和组构及其所显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存在早、晚更替且性质不同的变形显微构造。早期以糜棱岩中的韧性变形构造为主,发育有递进变形的不对称构造(压力影、旋转变斑晶、S—C构造等),是断裂中剪切变形运动指向的主要判据。晚期为脆性破裂构造,与早期变形组构具继承、叠加关系。研究了石英光轴的组构形式,证实存在:早期共轴纯剪变形的小圆环带组构和非共轴简单剪切变形中,呈递变关系的点极密—大圆环带—交叉大圆环带组构型式。对变形构造和组构所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阿—库断裂带的形成和变形历史为:①地壳早期NE挤压收缩环境,形成劈理化带;②在持续NE向挤压作用下,大规模剪切、逆冲叠置,和地壳加厚,产生重熔岩浆和流体再分配效应,促使糜棱岩带形成和发展;③晚期地壳NE向挤压下,以垂直差异抬升和大量碎裂岩化高角度逆冲断裂的继承、叠加为特征。在区域大地构造的关系上:①、②对应于地槽褶皱、封闭的地槽体制(海西期),③对应于地洼体制(后海西期)。  相似文献   
44.
安徽安庆月山岩体的磁组构及古地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阎桂林  张鸣 《地球科学》1990,15(6):667-673
  相似文献   
45.
46.
煤田构造研究中石英组构分析逐渐受到重视,但其成因和意义问题却远未能得以解决。笔者根据赣中武功山两侧煤田滑脱构造的石英C轴组构分析结果,提出石英C轴“似不完整小圆环带”型式的组构主要是在岩层早期总体压缩及稍后的褶皱时的压缩变形过程中形成,是由低压缩应变量条件下晶格的底面滑移所致,环带中心的方位指示构造主压应力方向。此外还根据石英组构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47.
“郯-庐断裂带南段深层次的塑性变形特征及区域应变场”(以下简称“郯-庐带应变场”)一文(发表于本刊,1984,第6卷,第4期)作者认为,郯-庐断裂带南段是一个对应于郯-庐断裂带深层次的大型平移韧性剪切带,并根据变形砾石讨论了区域应变场,用剪切的片理面、劈理面走向、褶皱轴迹以及原始片理面上的拉伸线理(经过展平)作为拉伸构造线的标志测量θ′角并计算位移量。同时还讨论了应变在垂深(实为地层)  相似文献   
48.
土类对正冻土成冰及冷生组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室内相同温度条件下5种土类的冻结试验,研究了不同土类冷生组构的形成,试验表明,分凝冰层及冷生组构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土的水,热性质以及分散度等因素。日本火山灰中冻结缘具有较高的导湿系数,且冻结锋面前移速度缓慢,形成7.2cm的厚冰层;临夏高岭土、内蒙古粘土和兰州黄土中冻结缘导湿系数逍渐减小,且冻结锋面前移速度逐渐加大,形成从厚层状到微层状冷生构造的演变,分凝冰层厚度逐渐减薄,从3-10mm到小于1  相似文献   
49.
甘肃北山地区岩石磁组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肃北山地区岩石磁组构特征是磁各向异性度P值大,反映该区总体韧性剪切变形强烈磁椭球扁率E>0占优势,磁面理发育,部分样品磁线理发育,反映变形以压扁变形为主;但局部剪切拉伸变形明显,最小磁化率轴投影显示变形主压应力为近南北向为主.矿化蚀变的糜棱岩中P值与金品位呈反相关,说明矿化蚀变的热液作用削弱了岩石中已经形成的磁化率各向异性,反映出矿化蚀变晚于构造变形的时序关系.这与该区处于塔-哈两板块碰撞带的大地构造位置以及碰撞带的变形性质、变形样式、变形动力学和运动学,以及成矿作用的特点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50.
通过系统而又详实的地质学、组构学、岩相学和矿物学的研究,报道了一种独特的新类型热水沉积岩--产在湖相断陷盆地中与锡铜铅锌银复杂元素组合的多金属矿床密切共生的菱铁绢云硅质岩.无论其地质背景、物质组分、还是共生的金属矿石都独具特色,具有很高的研究意义.在内蒙林西县大井矿床,这种热水沉积的菱铁绢云硅质岩至今仍然被错误地认为是一种酸性次火山岩脉,并因此盛行次火山热液充填成矿的观点.研究表明,没有坚实的地质学和组构学研究基础,任何地球化学研究可能都是没有意义的,这对于各种高新技术使人眼花缭乱的今天或者今后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