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0篇
  免费   863篇
  国内免费   646篇
测绘学   943篇
大气科学   120篇
地球物理   299篇
地质学   2815篇
海洋学   288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268篇
自然地理   17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张艳  王涛  赵亮  刘颖  徐青  孙雷 《海洋测绘》2006,26(5):65-67,78
针对无人机载线阵CCD传感器摆扫成像的技术特点,利用GPS/INS组合导航系统提供的导航遥测数据,对无人机载的线阵摆扫CCD影像建立了严格的成像模型,并设计了详细的几何校正流程。实验结果证实采用文中的成像模型和几何校正流程,可获得正确、高精度地理编码的线阵摆扫CCD正射影像。  相似文献   
182.
渤海湾表层沉积硅藻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渤海湾潮间带4条长度为2~3 km的测线的14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硅藻,结合前人在浅海区(低潮线以下至水深约30 m处)15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硅藻资料,发现并统计了分属于21属的46种硅藻。应用对应分析方法,将渤海湾潮间带及浅海区表层沉积硅藻初步划分为3个组合。其中,组合Ⅰ为条纹—柱状小环藻-圆筛藻组合,分布在以泥质为主的潮间带区;组合Ⅱ为双眉藻-曲壳藻组合,分布在砂质为主的潮间带区;组合Ⅲ为条纹—柱状小环藻-菱形藻-圆筛藻-具槽直链藻组合,分布在浅海区。从潮间带向浅海区,随水深的增加,呈现出条纹—柱状小环藻数量减少、具槽直链藻数量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3.
地震调查方法在水合物中的应用分为两个主要阶段:调查初始阶段和调查深入阶段。调查初始阶段以“突出天然气水合物的四大主要识别标志(似海底反射、振幅空白带、穿层特征、振幅和速度结构异常)”为主要目的,为资料的处理、解释提供丰富的地震信息。从而圈定天然气水合物富集程度高、成藏条件好的“目标”靶区,开展深入调查,更好地展现“天然气水合物矿体立体上的形态特征”,了解“水合物矿体的厚度、顶底界面及富集程度”。文中从震源技术研究、高分辨率地震调查技术的调谐组合参数研究和野外施工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出发,根据大量野外技术试验资料和有关科研成果,总结了在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初始阶段的特点及相应的地震调查技术。  相似文献   
184.
南海现代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组合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98年6~9月南海海洋环境调查及1987年SO-50中德联合调查中所取得的资料,对南海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组合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将南海与渤海、黄海、东海现代沉积过程中的正构烷烃碳分子组合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南海北部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分布范围为nC15~nC33,双峰群,居前的低碳数主峰碳为nC19~nC22,居后的高碳数主峰碳为nC27,nC24以后奇碳的优势明显,OEP为2.13,nC23-/nC24 值平均为1.53,沉积物中陆源输入居多;南海南部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分布范围为nC15~nC33,呈双峰群,居前的低碳数峰群以nC19~nC23为主峰碳,居后的高碳数峰群以nC27或nC29为主峰碳,OEP为1.58,nC23-/nC24 值平均为2.15,沉积物中海洋生物来源居多。南海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为海洋和陆源两种有机质来源。(2)南海南部处于典型热带海洋环境,生物生产力较高,大量硅质、钙质生物在海域繁殖,生物效应降低了陆源物质的丰度。物源效应和生物效应的差异是南海南、北部现代沉积物的碳分子组合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3)南海现代沉积物各站位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P r/Ph值基本小于1,说明沉积物沉积时为缺氧还原的沉积环境,但局部海域沉积环境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受到涌升的南极底层水的影响。(4)南海与东海、黄海、渤海不同海域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分子组合特征对比可知,各海域沉积物均显示出物源效应。  相似文献   
185.
相控震源对地震信号信噪比的改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测区噪声很强,采用组合震源工作仍然不能满足信噪比要求时,为进一步提高地震勘探信噪比,引入能形成定向地震波的相控震源.针对水平层状介质模型,对组合震源、相控震源地震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定量计算了采用4,8,15,20单元的组合与相控震源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同组合地震相比,相控地震使来自不同反射层的反射波信号的信噪比平均提高了154~990 dB.结果表明,相控震源地震得到的反射波信号信噪比高于组合地震,并且随着激震器数目增加,相控震源合成地震记录中的反射波地震数据信噪比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6.
城市活断层地震勘探的最佳组合方法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近年来在全国开展的大城市活断层地震探测实践,在简要介绍各种地震勘探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不同地震勘探方法的适用范围、获得的主要成果和所解决的主要问题。讨论了现阶段用地震勘探获取地壳结构和对不同深度断层定位的最佳组合方法,即对于有沉积覆盖的隐伏数百米深度至地表的断层,可用浅层地震勘探对其进行追踪,基底(埋深数公里)以上断层可采用高分辨地震折射探测;对于地壳中、深断裂应用反射地震勘探和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联合探测方法;还可以进一步采用三维深地震测深方法获得城市下方的三维结构和构造信息。采用这样的组合探测方法能够较好地获得断层在不同深度的产状与展布以及由深至浅完整的分布图像,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87.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动力响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动力响应有其特点,本文结合福州光明港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实际工程,开展环境激励及汽车动载激励试验,并应用有限元进行分析和研究,表明理论计算与实测的频率和振型等动力特性较吻合,同时进行组合作用、横向支撑连接、体外预应力等参数研究,为该类型组合连续梁桥的动力性能研究与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8.
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结构设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抗震设计中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必要性,指出了研究双向地震作用的必要性,通过国内外规范相关条文的对比指出目前研究有待完善的关键问题和方向,结合近期研究成果对其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9.
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简述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可以充分发挥钢和混凝土2种材料的优势,改善传统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延性和耗能能力较差的缺点,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中具有应用优势。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一些新型的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并简述了其抗震性能的研究现状,最后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0.
藏北安多-巴青地区侏罗纪含礁层系岩相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岩性及其组合特征,本文将西藏北部安多—巴青地区侏罗纪含礁地层划分为流水成因的颗粒岩岩相、流水成因的碎屑岩岩相、复成因的泥晶—泥质灰岩岩相、生物及生物化学成因的障积岩岩相、生物及生物化学成因的粘结—障积岩岩相和生物及生物化学成因的骨架岩岩相等6大类型,计16种岩相。它们构成了潮坪相组合、台地浅滩相组合、开阔台地相组合和台地生物礁相组合共4种岩相组合,并由下而上有规律地形成2种岩相序列,即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台地相序列和碳酸盐台地相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