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分析了爆破地震效应原理,指出爆破振动速度是导致结构破坏的一个重要物理量,他可使建筑物的正常工作受到影响,同时,对附近居民产生影响。结合桃矿爆破地震观测,研究了爆破地震质点峰值振速衰减规律、振动频率、 纵波速度和振动持续时间等地震效应及其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02.
流体饱和度会改变裂缝性储层的纵波速度,从而影响地层速度的频散特性及各向异性程度,导致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复杂,储层预测多解性强,流体识别难度大.本文根据多相流体饱和裂缝性储层的特点,借助于Norris和KG模型,建立部分饱和裂缝-孔隙等效介质模型,给出频变地震波速度随流体饱和度变化的精确关系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气、水两相共存时,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加,高频段纵波相速度逐渐增大,各向异性程度逐渐减小;低频段纵波相速度逐渐减小,各向异性程度不变;相速度频散及其各向异性程度逐渐增强.组合已有的孔隙弹性理论模型,对实验室人工裂缝-孔隙砂岩岩样的纵波速度进行拟合,计算得到的曲线与实验室测量散点值吻合度较高,表明组合模型在给定参数下的有效性.该研究能够为多相流体饱和裂缝性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为提高储层预测的确定性和流体识别的准确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3.
从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剩余静校正异常对叠加结果影响的基本假定和数学模型,详细推导剩余静校正异常的幅度和波长(剩余异常变化速率)对 纵波和转换波叠加的影响与地震排列长度、信号频率、反射同相轴时间关系的公式。并按公式研制了相应的软件。分析这些关系表明:地震信号的高频分量受剩余异常影响大;剩余异常引起的能量衰减与深度无关,剩余异常引起的相位延迟随深度而变化;由于切除,长波长异常使浅层同相轴形态畸变,短波长异常使深层同相轴能量衰减;转换波比 纵波剩余异常幅度大且变化剧烈.转换波剩余异常是Vp/Vs,界面深度和炮检距的函数。这些参数间的关系可作为最佳采集参数设计和处理方法选择的一种依据。 相似文献
104.
为了解不同介质中天然气水合物的声学特性,在特制的高压反应釜中分别进行了纯水、松散沉积物和岩心中甲烷水合物的生成和分解的模拟实验,同时应用超声技术进行了探测。在纯水-甲烷体系中,声波速度的变化主要受温度的制约,水中生成的絮状水合物并没有使声波速度发生明显变化;在纯水-松散沉积物-甲烷体系中,声波速度和系统主频的变化灵敏地反映出体系内水合物的生成和分解;在纯水-岩心-甲烷体系中,随着水合物的生成, 纵波速度、横波速度以及 纵波幅度均增大,这说明 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随着孔隙度的减小而增大,而 纵波幅度的衰减则随着孔隙度的减小而减小。实验结果显示,超声探测是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实验中的一项有效的探测技术。 相似文献
105.
中国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集中降雨和强烈蒸发的特殊气候环境加剧了对土遗址的破坏。以掺入不同含量Na2SO4和NaCl的重塑土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开放系统下干湿循环过程,并采用声波测试,反映含盐类遗址土在干湿循环下的劣化过程;测试多次循环后的遗址土剪切强度随含盐量的变化规律,并从盐类性质及波速两方面分析了干湿循环对遗址土剪切强度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含水率一定的情况下 纵波波速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干湿循环后的土体黏聚力随着盐分含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内摩擦角则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 纵波波速与黏聚力随着含盐量的增长整体变化趋势有较好的相关性,与内摩擦角的相关性则表现为 纵波波速的间断性和内摩擦角阶段性的契合。 相似文献
106.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方法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工程和活动断裂探测中过去还没有开展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先例.本文简要介绍了在北京黄庄—高丽营断裂上开展的三分量浅层地震反射试验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方法,以及取得的初步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 纵波震源或横波震源激发、三分量接收的浅层地震勘探方法,可获得较高信噪比的浅层地震 纵波、横波和转换波剖面,特别是水平分量采集的横波和转换波可提供很有意义的地下结构和构造信息.综合利用 纵波、横波和转换波剖面特征进行的地质分层和断层解释结果取得了与跨断层的钻孔联合地质剖面结果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7.
将密度异常因子应用于测井数据,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密度异常因子是借助于Gardner速度密度关系的推导方法而推导出来的一种密度属性,而密度异常是由储层中的含烃饱和度或岩石的矿物成份组成的。这里从与密度关系密切的岩石物理背景出发,探讨了密度异常的物理机制,并且分析了密度异常因子的计算公式,最后通过具体的实例,说明了密度异常因子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8.
深入了解不同压力、频率、流体含量和流体分布对岩石中弹性波传播特性的影响,对指导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尺度下的波致流效应,是声波传播过程中产生速度频散和衰减的重要原因.本文以不同压力下水饱和区域改进的骨架模量为纽带,建立了联合介观尺度斑块饱和效应与微观尺度喷射流效应的部分饱和岩石声学理论模型.开展针对性声学实验,根据不同压力下部分饱和砂岩纵波速度测量数据,确定理论模型中的相关参数,从而实现对不同压力下部分饱和岩石纵波衰减的定量表征.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与实验测量的纵波衰减的对比,分析不同压力、含水饱和度以及频率对岩石纵波衰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压力,较高含水饱和度以及较高频段,喷射流效应较强,因此新建模型计算的衰减明显大于斑块饱和模型的衰减.由于新建模型体现了斑块饱和效应与喷射流效应的综合影响,相比于斑块饱和模型,新建模型计算的部分饱和岩石的纵波衰减更接近于实测衰减,但受到岩石自身因素影响,新建模型计算的衰减仍略小于实测衰减. 相似文献
109.
本文讨论利用S波与它的反射转换波SP′的走时差来测定我国各基本台(武汉除外)附近地壳厚度的某些结果。所谓SP′波是直达的S波经地表面反射转换为P波,再被M界面反射到地面来的波。本文讨论了SP′震相的分析问题,采用适当的地壳参数,可以算得在S波的数种反射转换波中,SP′波的能量最大。对其它易与SP′相混的波也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10.
随着多道遥测地震仪和三分量数字检波器的问世及数字处理和资料解释技术的进步,众多欧美大学、研究所及油气公司的地球物理学者针对多波地震勘探理论、资料处理模块、 纵波对比试验等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深层横波震源技术尚不成熟,大量的多波技术研究仍然是针对转换波。为保证 纵波资料质量,一些项目将传统检波器获得的 纵波资料与三分量获得的 纵波资料进行对比,即用三分量数字检波器采集的同时,仍用传统 纵波检波器进行采集。此外,与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相配套的三维多波VSP技术等也处于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