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5篇 |
免费 | 165篇 |
国内免费 | 24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篇 |
大气科学 | 28篇 |
地球物理 | 60篇 |
地质学 | 704篇 |
海洋学 | 92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52篇 |
自然地理 | 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46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51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41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4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133.
134.
已有研究表明铝土矿中鲕粒的Al含量普遍高于基质,但鲕粒富集Al过程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对桂西地区铝土矿进行宏微观观察以及电子探针测试(EPMA)和X粉晶衍射分析,研究了矿石构造和元素地球化学变化规律,试图分析铝土矿中鲕粒生长机制。含矿岩系层序多变特征表明桂西铝土矿为陆相成因;鲕粒内部圈层Al含量大于50%,而Si含量小于1%,Fe含量波动于1%左右,证明矿石中鲕粒Al的含量比基质的高,同时硬水铝石的结晶程度亦较高;与鲕粒生成有密切关系的构造主要为凝胶和裂隙,两者为正反馈关系;胶体在分离过程中出现分凝,主要形成富铝、富硅和富铁凝胶,分凝过程中Fe、Si亲和性强,两者的迁移能力均高于Al。分析认为鲕粒形成于浅埋阶段,是一种凝胶的反复分凝过程,受控于湿润-干热气候,成鲕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即充水阶段、湿润阶段和干热阶段,成核机制为脱水收缩,圈层增长机制为成胶-凝胶老化交替。铝土矿型风化壳的物质搬运过程使鲕粒的圈层停止生长,形成夭折鲕,若条件有利则形成再生鲕。首次引入磁场的概念解释了鲕粒保持浑圆形习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5.
软弱夹层粘粒含量与抗剪强度参数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表明,赋存环境相同、粘土矿物成分以伊利石为主的软弱夹层,在相同稠度状态下粘粒含量与抗剪强度参数具有很好的相关性。通过现场和大量的室内试验成果,建立了各种稠度状态下粘粒含量和抗剪强度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式,揭示了在研究粘粒含量对抗剪强度参数影响时,还应当考虑软弱夹层所处的天然状态。结合《温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中提出的用粒度成分定量指标选取软弱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对软弱夹层抗剪强度参数取值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6.
纤蛇纹石纤维管和10(A)埃洛石纤维管是自然界中两种主要的天然硅酸盐矿物纤维管.纤蛇纹石纤维管的内径为3.5~11 nm,外径为20~50 nm,属中孔纳米材料. 相似文献
137.
饱和粉砂不稳定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净砂和级配良好粉砂(含10 %粉土)进行一系列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CU),研究了粉土、孔隙比和围压对饱和粉砂不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净砂与粉砂在不排水剪切条件下均会出现应变软化现象(即不稳定性)。同一围压下脆性指数(IB)随孔隙比增加,但不稳定线的应力比随孔隙比增加而减小。引用等效粒间孔隙比(ege)后,净砂和粉砂在ege-ln p?平面上拥有基本相同的临界状态线。在临界状态理论及等效粒间孔隙比的基础上,提出在同一修正状态参数(?ge)下净砂和级配良好粉砂有相似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8.
本选用中国冰川目录数据库中的青藏高原内陆水系冰川粒雪线、中值高度和地理坐标资料,利用计算机绘图方法,绘制出冰川粒支线、中值高度在空间的变化趋势,以便全面认识该地区的冰川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139.
咸淡水驱替过程中含水介质渗透性变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集青岛市大沽河下游咸水入侵区砂样,首先对含水介质的粒度和矿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室内砂槽模拟试验,对咸淡水驱替过程中含水介质的渗透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咸淡水相互驱替时,含水介质的渗透性会发生显著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驱替液盐浓度的变化,使得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等非膨胀性粘土矿物经释放、迁移、絮凝和沉积,从而重新分布所引起的。含水介质渗透性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即位于距入水处不同水平距离以及不同高度处的含水介质,其渗透性变化规律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0.
粘粒含量对甘肃黄土抗液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黄土是介于砂土与粘土之间的一种过渡性土壤,它具有砂土的某些特性,又具有粘土的某些特性,存在一定的粘塑性。通过对含粘粒黄土所做的实验研究,包括:粘粒含量不同的原状土样所做室内的动三轴试验、激光粒度分析试验、化学分析和电镜扫描,试验结果分析对比后,得出了含粘粒黄土抗液化性能的特性。并得出以下结论:(1)粘粒颗粒级配不同,也引起黄土动力稳定性的变化;(2)液化强度与粘粒含量并非呈单调增加关系,无论固结压力如何,粘粒含量Pc=15%左右时抗液化性能最低;(3)粘粒含量为一定值时,液化孔压比偏大,偏离这一值时,液化孔压比偏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