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232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684篇
海洋学   8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01.
辽东半岛南部韧性推覆剪切带的主要特征是全区普遍发育有平缓密集的片理或劈理、SEE—NWW向拉伸线理、同方向“A”型褶皱以及糜棱岩带、旋转构造等。通过拉伸砾石、拉伸鲕粒的有限应变分析,砾石1、砾石2的富林指数分别为1.187、1.186、鲕粒的富林指数为1。拉伸砾石变形量,X轴拉伸165%,Y轴不变,Z轴缩短60%,拉伸鲕粒变形量,X轴拉伸54%,Y轴不变,Z轴缩短30%。韧性剪切带主界面沿本区沉积盖层(上先寒武系—古生界)与基底(太古代鞍山群变质岩系)之间的不整合面发育。主滑脱面之上的外来系统中(上先寒武系—古生界)还发育着次滑脱面。  相似文献   
102.
张荫本 《地球化学》1978,(4):321-323
The chain-, tadpole-, and drag-shaped grains in carbonate rocks have resulted from.plastic deformation in response to wave movement or from a combined action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pressures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syngenesis-diagenesis.  相似文献   
103.
桂西南锰矿赋存于上泥盆统五指山组中段,产锰矿三层,大多由锰质豆鲕粒组成。笔者研究了下雷锰矿床的锰质豆鲕粒,按其形态、结构构造和矿物成份划分为16种类型,并据①其沉积环境属断陷深水台沟相;②富集于几个矿段;③其碳酸锰矿物δC~(13)值为-6.23~-7.78‰,说明碳源于深部岩浆;④豆鲕粒由菱锰矿,蔷薇辉石、黑云母、锰铁叶蛇纹石、绿泥石、柘榴石等热液矿物组成。因此认为,锰质豆鲕粒形成于海底热气液喷溢口及其附近热水流动带,而低温滞水带不易形成豆鲕粒。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龙永煤田童子岩组煤系顶部鲕状带"鲕粒"赋存规律及其矿物学特征、宏观特征、围岩特征的野外研究及镜下观察,分析了"鲕粒"的成因及其岩相意义,为龙永煤田童子岩组顶部地层提供了对比依据.  相似文献   
105.
纳米铁去除饮用水中As(Ⅲ)和As(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园英  秦臻  刘菲 《岩矿测试》2009,28(6):529-534
在好氧水体中,As(Ⅲ)比As(Ⅴ)更易迁移,而且在水处理过程中去除效率更低。在实验室合成制得BET比表面积为49.16 m2/g,直径范围为20~40 nm的纳米铁。通过批试验考察纳米铁对As(Ⅲ)和As(Ⅴ)去除能力及其反应动力学情况。结果表明,在pH为7,温度20℃时纳米铁能够快速地去除As(Ⅲ)和As(Ⅴ),在60 m in内,0.25 g纳米铁对起始浓度为968.6μg/L As(Ⅲ)和828.9μg/L As(Ⅴ)的去除率大于99.5%。反应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标准化后的As(Ⅲ)和As(Ⅴ)比表面积速率常数kSA分别为1.30 mL/(m2.m in)和1.64 mL/(m2.m in)。由实验结果可知,具有高反应活性的纳米铁是用于含砷饮用水处理非常有效的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06.
滇黔桂(金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成矿区.为探究该地区金矿成矿规律,文章通过研究该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及构造演化,分析区域重力场、航磁场、化探异常等与金的成矿关系,探讨微细粒浸染(卡林)型金矿的时空演化规律,并提出成矿模式与成矿模型,建议今后该地区金矿找矿工作以微细粒浸染(卡林)型金矿为主攻矿种,加强深部勘探.  相似文献   
107.
增江颗粒有机碳同位素的AMS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河流每年向海洋输送约1Gt(1015g)的碳,其中40%为有机碳。然而,在海洋沉积物中却难以寻找到足量的陆地碳的生物地球化学标记[1]。显然,陆地碳在河流搬运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变化,乃至“踪迹全无”。河流有机碳可大体上划分为颗粒态(POC)和溶解态(DOC)两种基本类型。就全球范围讲,河流输送的POC和DOC在数量上相当或DOC略高些。但在一些高浑浊的河流,尤其是亚洲季风区的河流中,POC在有机碳中却占绝对优势。如珠江干流水体中POCDOC比值高达5.0左右[2]。因此,亚洲季风区河流中所搬运的POC对其注入水域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影响深远。河流有机质的来源复  相似文献   
108.
PTB全球最大生物灭绝事件后,早三叠世被认为是微生物发育繁殖的黄金时期,浅水环境是微生物活动及微生物岩形成的最有利环境。借助高分辨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在川东北地区开江—梁平海槽西侧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浅水碳酸盐岩台地边缘的鲕粒灰岩中发现了三种微生物矿化组构:空腔状微生物矿化组构、显微瘤状微生物矿化组构和纤状微生物矿化组构;通过沉积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认为显微瘤状微生物矿化组构是微生物新陈代谢时形成的纳米球状云质颗粒,纤状微生物矿化组构是微生物的胞外聚合物,而空腔状微生物矿化组构则属于微生物个体。这些微生物矿化组构的发现,为早三叠世微生物大爆发提供了一定的直观证据;推测大量的微生物活动是早三叠世碳酸盐快速沉积现象的直接诱因,并导致于二叠纪末发育的克拉通内裂陷——开江—梁平海槽在早三叠世被快速填平。  相似文献   
109.
黏粒含量对黄土抗剪强度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不同黏粒含量对黄土抗剪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揭示黏粒含量对抗剪强度的影响及其微观机理,为黄土地区的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自制负压湿筛装置筛取不同黏粒含量的黄土试样,采用静压法将不同黏粒含量的黄土试样制成同一干密度不同含水率试样进行直剪试验。研究表明:随着含水率的增长,不同黏粒含量试样黏聚力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并在含水率14%附近达到最大值;内摩擦角则均呈单调下降的变化趋势。随黏粒含量的增长,不同含水率试样黏聚力呈增大趋势;内摩擦角呈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通过其微观结构可解释黏粒含量对黄土抗剪强度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10.
孙凤春 《吉林地质》2019,38(3):68-71
本研究以PNIPAM(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单体,先制备出来Fe3O4@SiO2纳米颗粒,再与DMP(十二烷基三硫代碳酸酯)链转移剂进行酯化反应,制备的产物作为新的链转移剂,在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的条件下,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活性聚合法制备温度响应性磁纳米粒子。通过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谱图表明成功地合成出所需的产物。通过扫描电镜对其进行分析,所得到的Fe3O4@SiO2-PNIPAM聚合物纳米颗粒分布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