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204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555篇
海洋学   8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4 毫秒
81.
We restudy the possible contribution of mature gamma-ray pulsars to cosmic ray positrons based on the new version of outer gap model. In this model, the inclination angle and average properties of the outer gap are taken into account, and more mature pulsars can have the outer gap and emit high energy photons. Half of the primary particles in the outer gaps will flow back toward the star surface and emit synchrotron photons, which can produce electron/positron pairs by the cascade of pair production. Some of these pairs will escape from the light cylinder and be accelerated to relativistic energies in the pulsar wind driven by low-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waves. Using a Monte Carlo method, we obtain a sample of mature gamma-ray pulsars and then calculate the production of the positrons from these pulsars. The observed excess of cosmic positrons can be well explained by this model.  相似文献   
82.
太阳是距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除了可见光以外。长期以来,科学家们相信,在地球和太阳之间还一定有着某种联系。观测发现,太阳每时每刻往外喷射着高速带电微粒流——也称为等离子体流,人们已习惯地称其为“太阳风”。它有时伴随着日冕物质抛射十分强劲。产生名副其实的“太阳风暴”。当太阳风暴袭击地球时,幸亏有地球磁层作为天然防线,人们才得以安然无恙。  相似文献   
83.
本文在研究西藏北拉萨块体中段桑心日岩体中的暗色包体时发现了一种具有特殊岩石成因的暗色包体。暗色包体呈椭球状,在暗色包体和寄主岩的接触面上通常形成一个明显的可能由风化作用造成的间隙面。暗色包体为二长玢岩-花岗闪长玢岩,寄主岩为花岗岩,暗色包体明显较寄主岩更基性,更富Na_2O、CaO、MgO和Fe_2O_3~T。暗色包体和寄主岩具有明显不同的稀土元素特征,暗色包体的稀土元素含量变化较大,最基性样品具有最高的稀土含量,随着基性程度的降低稀土元素含量明显下降。随着岩浆的进一步演化,岩浆向花岗岩方向演化,稀土含量又逐步升高。寄主岩和暗色包体具有基本一致的微量元素组成,具有典型的弧岩浆岩的特征,富集Rb、Cs、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h、U,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此外,暗色包体和寄主岩具有明显的Ba、Sr的负异常。暗色包体成岩年龄为75. 6±1. 2Ma,寄主岩的成岩年龄为71. 8±0. 6Ma,暗色包体成岩年龄较寄主岩早约4Myr。两者具有一致的锆石原位Lu-Hf同位素特征。综合以上岩相学、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我们认为桑心日暗色包体和寄主岩来源于同源母岩浆,初始岩浆在母岩浆房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含钾角闪石结晶分离作用,并沿早期较弱的构造裂隙侵入到地壳的某一层位,随着构造活动进一步加剧,经过进一步分异母岩浆大规模上侵,并将早先侵位处于半塑性状态的暗色包体侵吞、裹挟至近地表。桑心日暗色包体最可能的成因模式可以解释为同源岩浆不同期次间的物理混合。  相似文献   
84.
孙凤春 《吉林地质》2019,38(3):68-71
本研究以PNIPAM(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单体,先制备出来Fe3O4@SiO2纳米颗粒,再与DMP(十二烷基三硫代碳酸酯)链转移剂进行酯化反应,制备的产物作为新的链转移剂,在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的条件下,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活性聚合法制备温度响应性磁纳米粒子。通过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谱图表明成功地合成出所需的产物。通过扫描电镜对其进行分析,所得到的Fe3O4@SiO2-PNIPAM聚合物纳米颗粒分布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85.
为构建一种能够简单、快速、特异性检测复杂环境水体中雌激素污染的方法,利用石墨纳米颗粒作为荧光淬灭剂、核酸适配体作为识别元素、1-芘丁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作为异型双功能交联剂,构建了一种新型纳米荧光探针;并探究了构建荧光探针时核酸适配体初始投加量和荧光探针投加量对雌二醇检测的影响及最佳实验条件下检测雌二醇的效果和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核酸适配体能成功修饰在石墨纳米颗粒表面形成的稳定荧光探针;构建荧光探针时核酸适配体的最佳初始投加量为1.0 μmol/L;检测雌二醇时,荧光探针的最佳投加量为4 μg/mL;最佳实验条件下,相对荧光强度与雌二醇的质量浓度在50~800 ng/mL范围内成正比,最低检测限为34.5 ng/mL,且该荧光探针能实现对雌二醇的简单、快速、特异性检测。  相似文献   
86.
在郭德冰芯不同粒径(〉2.0μm,2.0~2.5μm,〉5.04μm)的微粒数据处理基础上,进行了微粒的变化特征以及微粒所揭示的气候信息分析,并将其与小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记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微粒含量变化与极地微粒研究所得的结论基本一致,即微粒含量高地,气候多为冷干;微粒含量低时,气候多为暖湿,微粒变化异常这一规律时,多为尘暴发生之时,微粒含量的多少与当地的大风强度,地菜,尘暴的规模,频率和强  相似文献   
87.
低温高压地质体因与地壳碰撞、俯冲等构造活动密切相关,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地学界关注的研究对象。但由于受研究手段、分辨能力所限,对于呈微米纳米级微粒形式存在于低温高压微地质体(即矿物)中的成分、物相及其成因等问题的研究,至今仍是地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随...  相似文献   
88.
祁连山敦德冰心微粒变化特征和大气环境记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祁连山敦德冰心总微粒含量、粒径分布以及总微粒含量、粗微粒含量与沙尘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粒主要来源于亚洲粉尘发源地和区域性源地,属于典型的陆源微粒。微粒含量和微粒粒径变化反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波动历史,沙尘暴频率高时,微粒含量高,微粒粒径大,反之,微粒含量低,微粒粒径小。末次冰期以来,微粒含量变化呈减少趋势,暖期微粒含量低,冷期微粒含量高,夏季微粒含量高,冬季微粒含量低;不同粒径微粒相关性良好,反映了它们在来源、沉积和冰内变化方面具有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89.
我们知道的最古老的化石是年龄为3500Ma的光合蓝藻细菌。可以想象,在这些复杂生物发育之前还经过了一长串的进化步骤。老于3600Ma的上壳岩石全部经过了高级变质并且大多数已严重变形,因此,形态化石(如果以初始状存在)不太可能被保存下来。因而,在确定生...  相似文献   
90.
均相沉淀法制备Ni(OH)_2和NiO纳米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NiSO4·6H2O 为主要原料、以CO(NH2)2 为沉淀剂,采用均相沉淀法合成了纳米级Ni(OH)2 和NiO粉末,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 、差热分析(DTA) 等实验手段对样品的热稳定性、相转变温度、相结构和粒子形状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NiO粉末的粒径约为6nm ,且基本成球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