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2篇 |
免费 | 152篇 |
国内免费 | 12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篇 |
大气科学 | 7篇 |
地球物理 | 30篇 |
地质学 | 492篇 |
海洋学 | 73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37篇 |
自然地理 | 2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地气物质纳米微粒的实验观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地气法 ( geogas)是寻找深部矿和隐伏矿的一种新方法 .选取实地地气测量和室内模型试验中具有地气异常的采样片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 ,结果证实地气物质是纳米微粒形式迁移的 .地气物质的颗粒大小为n·nm到n·1 0nm ,在采样片上堆积成较大颗粒 ( 1~ 2 μm或n·1 0 μm) ;观察到其颗粒形状为球状、片状等 ;已测定的成分主要有Cu ,Zn ,Cr,Au ,Al,V ,Si,Cl,S ,Ca等 ,与地气异常成分一致 .从现代纳米科技的新认识 ,探索了地气法找矿机理 ,以及地壳上升气流中成矿物质纳米微粒的存在、迁移等纳米地质学问题 . 相似文献
612.
613.
基于吸附等温线的表面分形研究及其地球科学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矿物岩石的表面微形貌和孔隙结构是影响其地球化学行为的关键因素,从纳米尺度上表征这一特征对地球化学动力学研究和材料研发有着重要的意义。重点介绍了基于吸附等温线的分形研究方法,以表征纳米尺度上矿物或岩石表面的不规则性和微孔隙结构。从该方法的物理化学原理出发,对比分析了其适用范围和样品限制。在综合当前煤岩学、土壤学、材料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分形研究方法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14.
锰结核矿物及其原位复合材料吸氢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自东太平洋中国开辟区的锰结核,主矿物相为钡镁锰矿、钠水锰矿,以及属XRD隐晶质的针铁矿与四方纤铁矿,部分矿物相结构特征与人工合成的纲伙碳管十分相似。在室温中压下采用等容压差法测量了锰结核的气态贮氢能力,测得锰结核样品的吸氢量为0.31%。以乙炔为碳源,在750℃下采用气相沉积法直接在锰结核上成功地催化制备出多壁纳米碳管和纳米碳纤维,同样条件测试这种矿物碳管原位复合材料的吸氢性能,其吸氢能力达到1%左右。保持锰结核矿物结晶结构在加热脱水过程中的稳定性,对提高其贮氢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15.
616.
用氢氧化钠-过氧化钠混合熔剂分解样品,酸提取后加入亚硫酸钠水浴加热消除过氧化氢和大量钛的干扰,硅钼蓝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钛铁矿中二氧化硅的含量。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分析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相符,相对标准偏差(RSD,n=7)为0.34%~2.24%。 相似文献
617.
本实验以新月菱形藻为受试生物,研究了低浓度不同粒径TiO2颗粒(21nm、60nm和400nm)对海洋微藻生长、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的影响,并测定了相应的活性氧自由基(ROS)的含量,初步探讨了TiO2颗粒对海洋微藻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mg/L TiO2颗粒对新月菱形藻生长的抑制作用随着粒径的减小而逐渐增强,第48h、72h、96h呈现出显著的纳米效应。TiO2颗粒可以诱导藻细胞内ROS的含量增加,对藻细胞产生氧化胁迫,新月菱形藻的抗氧化酶活性发生应激响应,以清除过量的ROS,但剩余的ROS对藻细胞产生氧化损伤,导致MDA含量升高,并且纳米级TiO2颗粒对新月菱形藻的氧化损伤大于微米级颗粒。在不同粒径TiO2颗粒的胁迫下,藻细胞SOD和CAT活性的响应也存在差异。本研究将为开展人工纳米材料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潜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18.
介绍一种测震台站智能隔离防雷系统的设计实现。其电源部分设计为步进电机控制双电瓶交换充电、放电,保证设备与交流市电完全隔离;信号传输部分设计为通过无线局域网(WLAN)将测震信号传输到网关,再通过有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此设计的优点是使测震核心设备与市电和外线完全物理隔离以达到最好的防雷效果。同时制作先进的NEMS传感器用于检测空间电磁场的变化,根据相应算法判断当地是否发生雷电,在附近有雷电发生时可控制断开信号线、市电等达到保护相关仪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19.
对硅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钛铁矿中SiO2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建立了数学模型,认为测量过程中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标准物质、样品制备、曲线拟合,以及重复实验产生的不确定度.当SiO2平均含量为0.67%时,评定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5%(k=2). 相似文献
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