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4篇 |
免费 | 152篇 |
国内免费 | 12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篇 |
大气科学 | 7篇 |
地球物理 | 30篇 |
地质学 | 492篇 |
海洋学 | 73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37篇 |
自然地理 | 2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23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本文以碳粉为主体,加入5%的二氧化硅,能促使中等挥发的元素提前蒸发,40s内就可同时测定锌、铁、钙、镁、磷、铜、铅、铝、锰等9个元素。 相似文献
122.
硅钨酸是一种杂多酸。在600~650℃失水分解成SiO2和WO3。其SiO2含量为1.80~2.35%,WO3含量达85%。 相似文献
123.
124.
应用于矿产勘查的地下纳米物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应用于矿产勘查的地下纳米物质刘应汉任天祥汪明启(地质矿产部物化探所,河北廊坊065000))关键词纳米物质地球化学测量矿产勘查收稿日期:1996-12-24修改稿:1997-3-17第一作者简介:刘应汉男1965年生工程师勘查地球化学诞生于90年代的... 相似文献
125.
为探究一种灰黑色砭石的矿物学特征及成因,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微商热重分析(TG-DTG)及激光诱导离解光谱(LIBS)等分析方法对其矿物组成、结构特征、热力学性质及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灰黑色砭石主要组成矿物为方解石(>98%),并含有少量石英、云母、长石、黄铁矿及微量石墨(<2%)。晶面尺寸测试及SEM分析结果显示,以上矿物单晶粒径大多处于纳米级别,砭石中矿物主要以块状、棒状及片状等3种集合体形式存在。微晶石墨呈分散态赋存在砭石中是灰黑色砭石致色的主要原因,而石英、云母、长石、黄铁矿及石墨等杂质的存在、纳米级的结构特征和类质同象导致砭石中方解石的热解温度远低于标准的纯方解石。砭石中纳米级方解石微球粒及石墨和黄铁矿微晶的存在,说明纳米级灰黑色砭石的形成可能与微生物的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6.
基于深地勘探的化探新方法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大发展时期,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然而随着已知矿、露头矿及浅部矿的日渐枯竭,未来的勘探工作重点势必将由地表浅部转向地下深部的隐伏矿勘查。国内外找矿实践证明,化探在寻找深部及隐伏矿床方面是一种直接、快速、有效的方法技术,而且随着"深穿透地球化学"概念的提出及发展,通过对穿透能力很强的气体、纳米级微粒、离子提取技术和植物地球化学测量技术的研究,提出了相关的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探方法技术,本文对其异常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就其在寻找深部及隐伏矿床中的成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7.
128.
纳米硅粉水泥土的工程特性及固化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具有优异特性的纳米硅粉作为外掺剂应用于水泥土,基于室内试验,分析了纳米硅粉水泥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纳米硅粉水泥土的固化机理,重点分析了纳米硅粉外掺剂在水泥土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9.
130.
伊利石单元粒子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元粒子是单晶体构成的细小的粘土颗粒,是由一种或多种层状结构的硅酸盐构成的混层粘土的基本单元。多数伊利石单元粒子以混层晶体的建筑砌块的形式产出,砌块与砌块之间,在 a、b方向通过砌块的边缘界面相砌合而连接,在 c轴方向通过平面界面相砌合而连接。还对伊利石单元粒子的生长机理及形成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利用伊利石单元粒子的厚度划分成岩作用阶段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伊利石单元粒子的形成过程有三个阶段:蒙脱石伊利石化过程中2nm厚的伊利石粒子的成核作用阶段、成核作用与生长作用阶段和表面控制生长阶段。伊利石单元粒子生长过程中,伊利石单元粒子呈现从板状体到条状体的生长,而板状颗粒又呈现各种螺旋生长图案,有圆形、残缺的圆形、多边螺旋、平行阶梯状螺旋、交错螺旋等。伊利石单元粒子的厚度分布服从对数正态型,其峰值为10.5nm。单元粒子与纳米科技两者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所采用的方法基本一致,建议今后将研究单元粒子与研究纳米粘土矿物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