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20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01篇
海洋学   254篇
综合类   99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凡纳滨对虾血淋巴、类淋巴细胞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罗鹏  邱德全 《海洋通报》2005,24(1):27-30
以 ×L-15 培养基为基础,添加不同比例的胎牛血清和对虾肌肉提取液配制成不同的培养液,当 22×L-15培养基、胎牛血清和对虾肌肉提取液的比例分别为 60 %、20 %、20 %时,培养效果较好。培养液 pH 维持在7.0 ~ 7.2时血淋巴和类淋巴细胞生长最好,且类淋巴细胞迁出迅速。绝大部分血淋巴细胞贴壁迅速并伸展成多角样或披针形,一般存活 7 ~ 9 d,少部分呈悬浮状态的血淋巴细胞存活达 60 d 以上。培养中如未及时去除对虾血清,血淋巴细胞迅速衰老并死亡。类淋巴组织细胞 6 d可形成单层,迁出细胞主要有两种形态: 多角样和成纤维样,细胞可存活 16 d以上。  相似文献   
92.
凡纳对虾引进亲本及其子代RFLP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 PCR-RFLP 技术分析凡纳对虾两个引进亲本群体及其各自子一代的遗传变异情况。用一对引物对这四个群体进行 mt DNA-细胞色素氧化酶I部分片段的 PCR 扩增,扩增结果为一条约 1.25 kb的条带。用 19种限制性内切酶对该扩增条带进行酶切分析,其中 Hinf I, Sty I, Taq I 这 种酶有酶切位点。用这3种 3酶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RFLP )分析,共获得 种限制性类型 基因型 。而且内切酶 2 ( ) Sty I在两个不同的引进亲本群体及其各自的子一代的扩增产物的酶切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3.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运用Western—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等现代免疫学方法,对对虾中的类Ig(immunoglobulin,免疫球蛋白)蛋白进行定性和定位研究。结果发现,虾血清中有两种分子质量约为70ku和62ku的蛋白可与抗人Ig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同时,虾血细胞——无颗粒细胞的外膜及虾类淋巴器、肝胰脏、心脏、胃和肠等5种组织器官的石蜡切片与抗人Ig反应呈不同程度的阳性,其中类淋巴器和肝胰脏显色较深。提示,虾体内确实存在能与抗人Ig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类Ig蛋白,其不仅存在于虾血清中,还存在于无颗粒细胞、类淋巴器和肝胰脏等组织中,为对虾的免疫系统的研究和疾病的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4.
【目的】克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一种新的含酪氨酸酶结构域血蓝蛋白(Tyrosinase-domain containing hemocyanin,TDCH),研究其免疫功能。【方法】根据NCBI上公布的tdch基因序列设计克隆引物,通过RT-PCR方法获得tdch的编码区;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tdch的结构特征;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tdch在凡纳滨对虾12个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hylococcu saureus)、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白斑综合征病毒、脂多糖及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I:C)]刺激后在鳃和血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利用RNAi技术敲降tdch在对虾中的表达,研究其在对虾抗副溶血弧菌免疫中的作用。【结果与结论】克隆获得tdch的编码区全长,编码551氨基酸的蛋白,理论分子质量为63.37 ku,等电点为7.74;tdch除含有血蓝蛋白结构域以外,还含有酪氨酸酶Tyrosinase结构域;tdch在对虾肌肉、肝胰腺、鳃、...  相似文献   
95.
本文研究了水体中添加聚羟基丁酸戊酸酯(PHBV)和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1及H1与短小芽孢杆菌(B.pumilus)BP-171、盐单胞菌(Halomonas sp.)DN3的不同组合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系统水质和对虾生长、非特异免疫指标的影响。研究分别设置了PHBV添加组(D1)、芽孢杆菌H1添加组(D2)、芽孢杆菌H1+PHBV添加组(D3)、芽孢杆菌H1+盐单胞菌DN3+PHBV添加组(D4)芽孢杆菌H1+BP-171+盐单胞菌DN3+PHBV添加组(D5),以不添加PHBV和益生菌的实验组作为对照(DZ)。研究表明:同时添加益生菌和PHBV处理组的水体总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总无机氮和总氮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单独添加PHBV可有效降低水体总氨氮、硝酸氮、总无机氮和总氮浓度,但对亚硝酸氮影响不大(P0.05);单独添加枯草芽孢杆菌H1对总氨氮、硝酸氮去除效果最佳,而同时添加PHBV和3株益生菌对亚硝酸氮去除效果最佳;各处理组总磷平均浓度未见差异,同时添加PHBV和益生菌可显著降低水体活性磷浓度(P0.05)。各处理组对虾的特定生长率、成活率、总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同时添加益生菌和PHBV处理组效果最佳;添加益生菌和PHBV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对虾的非特异免疫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水体中添加适宜的益生菌和PHBV可有效改善水质,提高对虾的生长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对虾的非特异免疫能力。添加益生菌处理优于单独添加PHBV,同时添加益生菌和PHBV有助于提高对虾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96.
注射生物胺对凡纳滨对虾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注射生物胺(多巴胺、5-羟色胺)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 mei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生物胺(10-9mol.尾-1)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数量、血淋巴酚氧化酶活力、溶菌和抗菌活力影响显著(p<0.05),而对照组各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在实验时间内,注射生物胺处理组各免疫指标呈明显峰值变化,血细胞数量均在3h达到最小值,血淋巴酚氧化酶活力和溶菌、抗菌活力均分别于6h时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且多巴胺处理组各免疫指标比5-羟色胺处理组变化更明显,其中大、小颗粒细胞和血淋巴酚氧化酶活力在12h后保持稳定,总血细胞和透明细胞数量18h后趋于稳定,血淋巴溶菌和抗菌活力在24h后稳定,而且稳定后各免疫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7.
本研究比较了饲料中添加粪肠球菌(Enterococcusfaecalis LYB1)、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 W2)和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 NJ17)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的生长、抗病力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以基础...  相似文献   
98.
东昆仑东段纳赤台岩群变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昆仑东段出露的下古生界纳赤台岩群为一套变沉积-火山岩系,是该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物质记录。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纳赤台岩群变沉积岩主要岩石类型有绢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长石石英片岩和绿泥绢云片岩,局部夹有少量大理岩、片麻岩和石英岩,其原岩主要为砂岩、杂砂岩及少量泥质岩。岩石具较高的SiO2(平均为69.82%)、Sr(平均为559.60×10-6)、Ba(平均为194.68×10-6)含量,微量元素含量与大陆上地壳丰度很相近,轻重稀土分异明显、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有明显的负Eu异常,反映出源区的物质成分主要为长英质,来源于上地壳,很少有地幔物质的加入。化学蚀变指数为49.70~75.95、成分变异指数为1.32~2.01,表明物源区风化程度较低,处于寒冷、半干旱的气候区,是活动构造带的首次沉积。变沉积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环境,与共生的变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所指示的构造环境一致,共同记录了早古生代原特提斯洋向北俯冲导致东昆仑地区拉张形成弧后小洋盆的地质过程,进一步证实东昆南构造带的早古生代板块体制应该属于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99.
黔西织纳煤田上二叠统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西部织(织金)纳(纳雍)煤田以发育海陆过渡相含煤岩系而成为研究西南地区晚二叠世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的理想地区.作者对该煤田上二叠统含煤岩系(龙潭组和长兴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并探讨了层序地层格架下煤层厚度的变化规律.以区域不整合面以及下切谷砂体底部冲刷面等为层序界面,结合石灰岩标志层向古陆方向延伸距离而显示的...  相似文献   
100.
纳日贡玛含矿斑岩体形成机制及其成矿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系统研究纳日贡玛含矿斑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深入剖析了含矿斑岩体的形成机制及其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纳日贡玛含矿斑岩体与藏东玉龙含矿斑岩体同属一个成矿带,是喜玛拉雅运动第一幕(40~35Ma)的产物。斑岩体主体部分是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少部分为花岗闪长斑岩,围岩为中二叠世尕笛考组(P2gd)的玄武岩。含矿斑岩为同源岩浆经长期演化、多期侵位而形成的复式岩体,它们多沿区域性断裂呈串珠状断续分布。斑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以及各种裂隙是主要矿体的产出部位。岩体侵入后,由于热重力扩散作用和Cu、Mo元素化学性质的差异,导致成矿元素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分带性,并且显示出下部富钼、上部富铜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对于深入认识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和指导下一步勘探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