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8篇
  免费   563篇
  国内免费   856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650篇
地质学   2523篇
海洋学   99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75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3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德兴-铜厂岩块地层序列属怀玉地体构造沉积区.金矿赋存于中元古界韩源组.控矿构造为北东东向韧性剪切带及顺层滑脱碎裂岩带.矿石类型为蚀变糜棱岩型和石英脉型.韧性剪切强应变岩带且叠加碎裂化部位是找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993.
武功山北缘剥离断层、近水平韧性剪切带与伸展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兆松 《现代地质》1990,4(1):101-106
武功山北缘的伸展构造结构完整,系由以脆性变形的上拆离盘及近水平的韧性剪切带为代表的变质核杂岩体所组成。上拆离盘组成于一系列的北倾犁式正断层系及拉张断陷盆地;变质核杂岩体的岩石以舌状—饼状褶皱、片理化、拉伸线理及条带状糜棱岩等近水平的韧性剪切变形为其特征。根据由伸展构造所控制的拉伸断陷盆地的沉积物时代来推测,武功山北缘的伸展构造可能发生于印支运动晚期。  相似文献   
994.
曲国胜  张进江 《现代地质》1992,6(2):188-200
海西中晚期阿尔泰造山带中发育了一系列剪切弧形推覆构造系,平面上呈弧形,剖面上呈叠瓦状背驮式由北东向南西斜—逆冲,其成因是斜向的壳内叠积及受早期类拗拉谷楔形构造和斜—逆冲下盘边界的联合影响,喜马拉雅期推覆系重新复活。应变恢复表明现长为50Km的剖面其原长最小为266.7Km,最小缩短量为216.7Km,海西早期类拗拉谷的最小宽度为170Km,应变恢复结果与斜—逆冲模式一致。  相似文献   
995.
刚性测试技术在现场抗剪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提出了利用刚性的测试技术在现场测定岩体弱面抗剪特性,从而能够了解剪应力-剪切位移变化的全过程,和弱面剪切破坏的机理以及确定各种强度极限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6.
997.
剪切波速与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剪切模量和卓越周期等参数密切相关,是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判定场地类别的一个主要指标和参数。鉴于海域工程中剪切波速往往难以直接由原位测得,而室内实验结果又常常与野外现场物探测试值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如何通过其他途径有效获取满足工程需要的剪切波速参数在海域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具有迫切的实用需求。为此本文通过对渤海海域数十个石油平台项目中一系列饱和黏性土样品的剪切波速与抗剪强度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尝试采用多种可能的函数来拟合确定二者之间的经验关系。结果表明:对于渤海海域黏性土剪切波速V_s与抗剪强度S_u之间的最佳统计经验关系为幂函数V_s=53.751S_u~(0.376)。此关系可为渤海海域工程中通过不排水抗剪强度估算剪切波速提供一种简便可行的实用性方法。  相似文献   
998.
999.
本文采用自主编写的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法程序,在平面应变单轴压缩条件下,开展了非均质岩石试样破坏过程中剪切带、声发射数及应变能释放量的演变规律研究,探讨了形状参数和Weibull分布函数的定位参数的影响,而过去的研究更多地关注形状参数的影响.仅粒子的黏聚力被认为服从Weibull分布.当粒子破坏后,粒子的黏聚力跌落至残余值,在此过程中,最大主应力(即第3主应力)保持不变.得到了下列结果.随着定位参数的增加,破坏粒子的分布由弥散向集中转变,岩样的纵向应力峰值增加.每20个时步数目的全局最大声发射数和全局最大应变能释放量均发生在峰后应力迅速跌落过程中,与二者有关的8个量随形状参数或定位参数的演变规律较为复杂,这应与岩样破坏形态的多样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青藏高原东南缘作为高原物质侧向挤出的前沿地带,是研究岩石圈变形机制、高原物质侧向逃逸和深部动力学等科学问题的关键地区之一.本文利用研究区内540个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面波资料,基于程函方程面波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周期14~80 s瑞利面波相速度和方位各向异性分布图像.结果显示:14~20 s周期内,面波方位各向异性分布与断裂带的走向和最大主压应力的方向密切相关,可能受到了断裂带和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共同作用.川滇菱形块体的北部次级块体及丽江—小金河断裂带附近随着面波周期的增加,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从NS向逐步转变为NE-SW方向,并与断裂带大致平行,而其以南的攀枝花附近表现为高相速度和弱各向异性的特征.我们推测,在川滇菱形块体北部存在明显的下地壳流,流动方向与块体向南的挤出方向基本一致,该地壳流受到攀枝花附近的高速、高强度坚硬块体阻挡,其前缘向西南方向流动.川滇菱形块体中部地区由于坚硬块体的存在,下地壳没有明显的通道流.在红河断裂以西地区,30~60 s周期范围的面波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和红河断裂大致平行,推测可能与渐新世至中新世早期印支地块向南东方向的挤出密切相关.研究区东北部,四川盆地南缘地壳各向异性以NE-SW和NEE-SWW向为主与SKS快波方向明显不同,推测主要与该地区地壳的早期构造变形有关同时也说明SKS各向异性主要来自上地幔介质;在研究区南部104°E以西的中长周期面波各向异性方向与SKS分裂研究获得的近EW快波方向基本一致,但在104°E以东地区面波各向异性较弱且快波方向与SKS的观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我们推测东部SKS各向异性来源深度至少在150 km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