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本文对吉林红旗岭富家矿床中的矿石矿物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化学和硫同位素研究。矿石矿物共生组合主要为磁黄铁矿(Po)-镍黄铁矿(Pn)-黄铜矿(Cp)-黄铁矿(Py),其中Po有单斜磁黄铁矿(Mpo)、六方磁黄铁矿(Hpo)和六方陨硫铁(Tr)相之分,并以Mpo(低温相)为主;Pn有Pn(1)→Pn(2)→Pn(3)的演化趋势;Py有Py(1)→Py(2)→Py(3)→Py(4),均为同一矿化期的不同世代的产物。利用Py-Po矿物对计算出矿石矿物的结晶温度介于500~300℃之间,大致结晶顺序为Pn→Po→Cp→Py。硫同位素特征表明,δ~(34)S值变化较小,介于–4.70‰~+2.40‰之间,δ~(34)S值呈塔式分布,集中分布于–2.5‰~+2.5‰之间,δ~(34)S值略高于地幔硫(0±2‰),并有δ~(34)S_(Po)δ~(34)S_(硫化物)δ~(34)S_(Py)的特征,表明硫来源于地幔,仅有微弱的地壳物质混染,且成矿熔体中硫已达到平衡。结合野外矿体特征和矿石组构特征,富家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成矿作用方式以岩浆熔离作用为主,兼具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成矿作用;矿床为通道式成矿,属于深部熔离-贯入式成因。  相似文献   
42.
The Hatu large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on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Xinjiang. Its mineraliz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auriferous quartz veins and Au-bearing altered fracturing zones. Studies on mineralogy, inclusions and decrepitation temperature indicate that the gold deposit was formed by overlapping of two kinds of fluid of different origins, instead of gradual evolution of a single fluid. The auriferous quartz veins are related to magmatism-originated fluid, but the Au-bearing altered fracturing zones to deep-derived fluid. Bonanzas in quartz veins were formed and localized at overlapping positions of two types of fluid under intensive compression.  相似文献   
43.
为评价引起红旗岭矿区G8重力异常的原因,采用解重力勘探反演问题的选择法对其进行重新解释评价。根据剩余重力异常,结合异常地段及其外围地质、地球物理条件建立正演计算模型,进行正演计算并与实测重力异常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G8重力异常并非是由镁铁-超镁铁岩体引起,而是由地层密度局部增大及重力高背景场的局部重力低G11的衬托效应引起。  相似文献   
44.
郗爱华  顾连兴  李绪俊  郑远川 《地质学报》2006,80(11):1721-1729
中国北方兴蒙造山带东段吉林省中南部产有一系列铜镍硫化物矿床,红旗岭矿床代表的是早三叠纪同造山期与超镁铁质-镁铁质岩浆作用相关的矿床类型.含矿母岩主要是由辉长岩-二辉岩-橄榄辉石岩-辉石橄榄岩等构成的杂岩体和顽火辉石岩超基性岩脉,构成星点状—稀疏浸染状、稠密浸染状、斑杂状、致密块状四种矿石类型.硅酸盐岩石的矿物组合为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斜长石,为钙碱性系列岩石组合类型.岩石化学显示其微量元素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亏损高场强元素Ti、Nb,相似于俯冲带拉斑玄武岩,可能为幔源岩浆混染地壳物质的结果.同位素年代学证实岩体就位时间约为250Ma左右的早三叠纪,与区域变质和中国北方大面积的同造山花岗岩年龄相似.暗示了含矿岩体的形成和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作用有关,是造山挤压过渡期伸展体制下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5.
陶光活  李晓峰  王军鹏  蒋康 《地球科学》2020,45(9):3436-3450
崇礼地区红旗营子岩群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该区红旗营子岩群的岩石组合、构造属性及时代归属对于探讨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大地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崇礼地区红旗营子岩群中的镁铁质岩石进行了野外、镜下岩相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分析,并讨论其对华北克拉通北缘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地壳演化的指示意义.研究区红旗营子岩群中的镁铁质岩石以夹层产出于表壳岩中,主要由斜长角闪岩和斜长辉石角闪岩组成.红旗营子镁铁质岩石主量元素中SiO2(40.17%~51.53%)、Na2O(1.52%~3.47%)和K2O(0.43%~1.23%)含量范围较大,具有较高的CaO(9.15%~12.68%)、MgO(5.90%~13.36%)和Al2O3(9.81%~20.92%)含量.镁铁质岩石轻稀土元素轻微富集,重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近平坦,大离子亲石元素Ba、U、K、Sr富集,高场强元素Th、Nb、Ta、Ti明显亏损.斜长角闪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 477±23 Ma(MSWD=3.1),上交点年龄为2 468±22 Ma,表明其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斜长角闪岩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εHf(t)为负值(-5.2~0),一阶段模式年龄(TDM1)为2 673~2 783 Ma,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2 880~3 074 Ma,均大于锆石的形成年龄,指示其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再循环.镁铁质岩石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其形成于岛弧相关环境.结合华北其他地区研究成果,本研究表明崇礼地区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可能发生了一期与岛弧有关的岩浆事件.   相似文献   
46.
近日,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一队召开会议,对2006年度生产过程中涌现出来的5台"红旗钻机"进行了表彰奖励,并号召全队干部职工向他们学习,发扬克服困难的攻坚精神,扎实工作,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7.
分布在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崇礼—赤城地区的红旗营子(岩)群主要由变质表壳岩、晚古生代的闪长质—石英闪长质片麻岩和古元古代—新太古代的变质岩残片或残块组成。利用SHRIMP和LA-ICPMS法对红旗营子(岩)群变质表壳岩的锆石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变质表壳岩样品中除大量古元古代—新太古代的锆石年龄信息外,还有许多中元古代—晚古生代的锆石,且均有晚古生代甚至早中生代的多阶段变质作用的记录。这些证据表明红旗营子(岩)群并非早前寒武纪岩石建造,而是一套晚古生代的变质杂岩。红旗营子(岩)群周围侵入体的锆石U-Pb测年表明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它们与中亚造山带多阶段的俯冲、碰撞造山和后造山伸展事件相关。由于红旗营子杂岩中含有晚古生代退变榴辉岩和变质方辉橄榄岩,这可能意味着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冀北地块在晚古生代早期曾经从华北克拉通上裂开,在中亚造山带古亚洲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下又重新拼合,红旗营子杂岩代表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冀北地块与华北克拉通在晚古生代重新拼合的俯冲碰撞拼贴带。  相似文献   
48.
作为一个拥有五十余年历史的老矿山,红旗岭铜镍矿,保持矿产资源开采的持续性可谓当务之急。瞬变电磁法(TEM)因其探测深度大、对低阻体敏感等特点在红旗岭矿区的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续作项目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通过分析冀西北坝上地区石墨矿地质背景、含矿带、矿体、含矿建造、变质变形及混合岩化特征,总结得出该区石墨矿的成矿特征。通过对比区域典型石墨矿床与同一成矿带相邻石墨矿床的地质特征,结合区域大地构造演化规律,总结了石墨矿的成矿模式。按照“三位一体”找矿理论,总结了石墨矿的成矿地质体及构造特征,构建了石墨矿综合找矿模型。该区石墨矿呈似层状赋存于红旗营子岩群含石墨变粒岩中,矿带分布受大型复式褶皱控制,含矿建造的沉积时代为古元古代早期,变质成矿时代为古元古代中期,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成因类型为区域变质型。该区为浅覆盖区,“低阻-高极化”物探异常是重要的地球物理找矿标志,地质-物探-钻探相结合是石墨找矿快速、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0.
红旗岭矿区2号岩体硫化铜镍矿床位于红旗岭矿区Ⅰ岩带上,辉发河深大断裂带北西侧,富家-何家-北兴隆-长胜断裂构造系统中,并侵位于北兴隆复背斜的轴面核心位置,是Ⅰ岩带上一个较大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辉发河深大断裂为岩体的形成提供幔源岩浆上升的通道,其主要扮演了一种导矿构造,而在富家-何家-北兴隆-长胜次级断裂为2号岩体的形成提供了容矿空间,也是重要的容矿构造,同时矿体的富集受岩体岩相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