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21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842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01.
902.
903.
康滇地轴东缘的砂岩型铜矿,集中产于会理和米市两个红色盆地内。这两个红色盆地,据研究是二叠纪玄武岩喷溢后经地壳均衡调整后的陆内断陷盆地。其内沉积了一套巨厚的侏罗纪、白垩纪红色岩系.构成由砂砾岩-砂岩-泥岩-泥灰岩-石膏的多旋回沉积组合,为河流相、河流三角洲相、河湖交替相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904.
海拉尔盆地泥岩盖层演化过程及封盖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海拉尔盆地泥岩成岩及有机质成烃演化出发,研究了泥岩形成有效盖层的历史,提出了位于油气大规模形成期前或成熟初期的泥岩处于埋深800~1500m时为最优封盖期(GST期)。利用盆地泥岩盖层的埋深并结合其它地质资料,由GST期观点评价了海拉尔盆地中两套区域性盖层目前的有效封盖性。最后对盆地中处于不同演化阶段的泥岩盖层的封盖机理进行了探讨,指出该盆地泥岩盖层具3种封闭机理。  相似文献   
905.
薄互层条件下AVO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结合实际资料在详细分析砂泥岩薄互层反射特征基础上,提出气层反射特征不仅有AVO正异常,还有AVO负异常及非正非负AVO异常.由于实际的砂泥岩薄互层组合的复杂变化,在解释中不能硬套通常的厚层反射或单个薄层的模式.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位,必须制作与实际地质情况相一致的CDP道集记录地震模型,才能得到正确的反射特征.应用本文提出的方法预测了宋站等地区的气藏分布,经钻探证实,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06.
907.
908.
山西太原西山晚石炭世太原组介形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金华  周修高 《地球科学》1990,15(3):307-314,T001
  相似文献   
909.
张尔道 《地质论评》1944,9(Z2):229-230
著者於民国二十九年夏调查陇南秦岭西叚地质,由其野外观察材料草成此文,共分四段:(一)绪言——龙山运动一名之源起及作者调查该区时所见第三纪红层与其盆地四周较古岩层变动之情形,作者并用‘贵德系’一名代表第三纪红层全部。  相似文献   
910.
盆地红层嵌岩桩荷载传递性状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浏盆地内广泛分布着内陆湖相沉积的白垩系至第三系红层软岩,具有成岩差、易风化崩解等特性,其嵌岩桩的实际工作性状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规定不尽相同。为研究红层嵌岩桩的承载性能、桩身轴力传递规律、桩侧阻力和端阻力的发挥性状,对4根人工挖孔灌注桩进行了单桩静力载荷试验,分别采用滑动测微计和应变计来测试桩身轴力的变化。结果表明,红层嵌岩桩表现为端承摩擦桩特性,Q-s曲线呈缓变型;桩身轴力传递规律和桩侧阻力的发挥与覆盖层厚度、桩长、桩周土性质密切相关;由于红层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发挥极限侧阻所需位移仅为2~6mm,测试得到的极限侧阻力远高于规范值,表现出强化效应,使得红层嵌岩桩具有相当大的承载能力,但端阻力和侧阻力并非同步发挥。设计时应采用承载力和变形控制,参数取值应符合桩的荷载传递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