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2篇
  免费   481篇
  国内免费   749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39篇
地球物理   255篇
地质学   1974篇
海洋学   31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03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原韦华 《大气科学进展》2013,30(6):1679-1694
Atmospheric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simulations of the summertime diurnal cycle of precipitation and low-level winds over subtropical China by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models were evaluated. By analyzing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convective and stratiform components, results confirmed that major biases in rainfall diurnal cycles over subtropical China are due to convection parameterization and further pointed to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convective rainfall being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losure of the convective scheme. All models captured the early-morning peak of total rainfall over the East China Sea, but most models had problems in simulating diurnal rainfall variations over land areas of subtropical China. When total rainfall was divided into stratiform and convective rainfall, all models successfully simulated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stratiform rainfall with a maximum in the early morning. The models, overestimating noon-time (nocturnal) total rainfall over land, generally simulated too much convective rainfall, which peaked close to noon (midnight), sharing some similarities in the closures of their deep convection schemes. The better performance of the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atmospherer. ocean coupled global climate model version 3 (MRI-CGCM3) is attributed to the well captured ratio of the two kinds of rainfall, but not diurnal variations of the two components. Therefore, a proper ratio of convective and stratiform rainfall to total rainfall is also important to improve simulated diurnal rainfall variation.  相似文献   
892.
伊宁苏勒萨依井田各煤层为低变质烟煤,瓦斯含量相对较低,以二氧化碳-氮气带为主。在垂向上,瓦斯含量随深度增大总体呈增加之势;在横向上,瓦斯含量自西向东有逐渐升高趋势,其富集地段主要分布于皮里青背斜南冀68线和72线南部一带,建议在矿井开采中,重点监测该地段。严禁超通风能力生产,防止瓦斯大量聚集而引起事故。  相似文献   
893.
东濮凹陷文南—刘庄地区沙二下亚段浅湖风暴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暴沉积是一种特殊的事件沉积,反映了区域特定时期的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变化.通过区域古地理研究和精细地层对比,探讨了东濮凹陷文南—刘庄地区沙二下亚段沉积时期浅湖风暴沉积证据及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风暴沉积模式.结果表明:沙二下亚段沉积时期湖盆沉积层序主要受气候条件控制,气候频繁变化导致风暴沉积广泛分布、多期发育;风暴沉积主要发育在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沉积早期发育在深水区,而到沉积晚期分布范围扩大;风暴沉积一般发生在每期砂组的边界附近,作为短期、等时的一种事件沉积,可以用来作为层序划分的辅助标志;研究区风暴沉积模式主要有Ⅰ类和Ⅱ类两种;Ⅰ类风暴沉积为类深水风暴沉积,发育A-D段沉积的类鲍马序列层序,但粒度要较深水风暴沉积细得多,多见于漫湖沉积环境相对深水区;Ⅱ类风暴沉积不发育Ⅰ类风暴的B和D段沉积;风暴流在风暴停止时越靠近湖盆中央,其沉积特征就越类似深水风暴沉积,反之则越类似Ⅱ类风暴沉积.  相似文献   
894.
IODP 312和309航次的科学目标一致,将在ODP 1256站位完成一个穿越火山基底以及下伏席状岩脉复合体并进入最上层深成岩的连续断面.该站位的地壳于15 Ma以前以200 mm/a的扩张速度形成于东太平洋海岭(图1;站位见309航次).  相似文献   
895.
2005年2月14日至2月28日,按照国家林业局和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统一部署,湖南省水鸟调查组围绕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横岭湖等洞庭湖区,共涉及到洞庭湖流域与长江交汇的6000平方公里范围内较典型的湿地区域,进行了为期14天的野外调查。  相似文献   
896.
东庄营村农业系统生态经济结构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宝音  周兴华 《中国沙漠》1993,13(2):19-28
本文通过分析东庄营村农业系统的现状,根据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的原则,利用生态经济平衡的原理,寻求农业系统最佳结构模式,以求土地资源利用充分、合理,农业系统结构趋于合理,系统功能改善,生态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97.
东坞山银多金属矿床产于区域性大断裂的复合部位,主要围岩为一套成因、成份十分复杂的角砾岩,次火山岩和碎裂砂岩,容矿构造为近东西向断裂的次级断裂挤压带。矿体呈脉状,规模中等,主要有益元素为铅、锌、银、铜,具明显垂向分带现象。成因类型属次火山岩型中温热液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898.
东西伯利亚是俄罗斯联邦最大的铀矿省,包括近20个规模不同的和建造属性各异的铀矿区。本文刊出了4种主要矿床类型典型矿区的一些具体的成矿特点,主要是交代型和多成因-交代型多期的花岗岩化。主导活化构造的主要特点是:内部组构复杂;具明显的放射性地球化学专属性;有大规模成矿预富集的地质-构造环境。查明铀矿区形成的规律性,有利于更有根据地预测具高含铀性的新矿区。  相似文献   
899.
青藏高原东南缘岩石圈变形强烈、地震活动频繁,对其深部结构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对其演化及强震发震机理等问题的认识.本研究利用青藏东南缘固定和流动观测台站记录的地震P波走时数据,采用体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得到研究区地壳、上地幔顶部三维P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范围呈明显的高速异常,推测为二叠纪时期地幔柱活动残留在地壳内的基性和超基性幔源物质.川西北次级块体和大火成岩省内带东西两侧存在低速带,可能是壳内部分熔融存在和中下地壳流动的证据:高原物质向南运移时受大火成岩省壳内高速体阻挡后分为两支,东支沿安宁河断裂—则木河断裂—小江断裂延伸,西支沿红河断裂向上地壳运移并逐渐穿过红河断裂.云南漾濞MS6.4地震序列全部位于西支低速通道之上,推测构造块体SE向运动和地壳流作用使得应力在上地壳震源区进一步集中,共同驱动断裂活动导致漾濞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900.
马鑫  付雷  李铁锋  闫晶  刘廷  王明国  邵炜 《现代地质》2021,35(1):209-219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是现今地球上构造活动最强烈、地貌演化最快的地区之一,属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水热活动强烈。基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地热地质背景,采用野外调查、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等手段,初步分析嘉黎地区深部地下热水发育特征及成因模式。结果表明,该区域地下热水均来自大气降水或冰雪融水,补给高程位于4 500 m以上,推测补给区位于研究区西北部片麻岩山区;区内地下热水均为未成熟水,热水补给水源沿断裂循环至深部热储,随后受热对流上升至地表出露成温泉,热水上升至浅表部与冷水发生混合,冷热水最大混合比可达91%;采用二氧化硅温度计、阳离子温度计以及硅-焓模型估算出热储温度最高达380 ℃,热水在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内循环深度达到6 900 m。研究区深部热源主要来自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及附近深大断裂,地表热显示主要受控于结合带两侧的次级张扭性断裂。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嘉黎地区地热成因模式,可为该区重大工程建设和高温热害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