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2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229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837篇
海洋学   485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41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基于ArcGIS,将汾河源区景观带谱分为亚高山草甸带、针阔叶林带、灌丛荒草带和河流两岸农田耕作带等4个类型,并对不同景观带表土沉积粒度和地球化学元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汾河源区表土沉积物以粉砂为主,辅以一定数量的极细砂和粘土,细砂和中粗砂含量较低;总体上沉积物分选差,呈正偏和极正偏的分布,峰态中等到尖窄;沉积物沉积环境复杂多样,风成、海相/河流沉积并存,与区域地质构造运动、风成物质堆积和河流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地球化学元素分析发现该区表土沉积以SiO2、Al2O3、Fe2O3为主,与上部陆壳(UCC)和中国黄土(CL)相比具有显著的同源性;而Ca和Mg等活动性元素则随海拔高度影响的降水变化呈现明显的垂向差异;沉积物化学风化基本处于脱Ca和Na的初级阶段,属寒冷干燥条件下的低等化学风化。研究旨在揭示沉积物粒度特征和地球化学行为,为进一步认识汾河源区生态环境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42.
湿沙层水分及其运移过程是沙漠地区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湿沙层规模巨大,本文对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湿沙层水分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湿沙层水分具有区域相似性特征,含水量多小于3%;吸附水和沙粒空隙间的水汽是湿沙层水分两种主要的类型,沙粒粒级级配影响吸附水水量变化,两种水分在沙山垂直剖面上的运移过程及相互转化可能维持了湿沙层水分的相对平衡状态;沙丘表层形成的“逆温层”以及由此引起的沿沙丘表层向沙丘内部的热量传递,形成与湿沙层水分蒸发相反的空气运动方向,使得湿沙层水分在夏季晴朗的白天受到保护;夏季受温度梯度影响,湿沙层中的水汽和膜状水向沙山底部缓慢运移;冬季受温度梯度和水势的双重影响,沙山底部潜水面附近的水汽和膜状水向上缓慢运移,补给湿沙层;湿沙层水分来源包括大气降水、大气水汽、凝结水及地下水等。  相似文献   
943.
响水河中游右岸沙丘群粒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勇  韩广  杨林  郭宇航  肖涛 《中国沙漠》2017,37(1):26-32
在野外实地考察和测量的基础上,沿盛行风向,对西辽河平原西部响水河中游右岸普遍发育的新月形沙丘链进行样品采集。经室内激光粒度仪测定,研究了河岸沙丘粒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响水河右岸沙丘及丘间地以中沙为主,而河谷谷底细沙含量最多,平沙地次之。(2)滨岸沙丘由迎风坡脚到丘顶平均粒径变小,远岸沙丘由迎风坡脚到丘顶平均粒径变大;多数沙丘分选性由两侧坡脚到丘顶变好;多数沙丘丘顶偏度值和峰态值大于两侧坡脚。(3)滨岸沙丘受风、水两相作用,能从较深地层获得沙源;其下风向沙丘主要受风力作用,沙源主要为丘间地沙及上风向风沙流携带的较细沙。  相似文献   
944.
腾格里沙漠南缘土门剖面末次间冰阶层段(TMS 3)由风成砂、黄土状亚砂土、砂黄土、古土壤、湖相沉积物和冲积黄土等6种沉积相相互叠覆构成。粒度分析结果显示,该层段以砂质沉积物为主,粉砂次之,黏土最少,平均值分别为65.45%、26.72%和8.83%;在砂粒级中,以细砂含量最高,其次为极细砂,其余为中砂-粗砂颗粒。粉砂含量、黏土含量、Mzσ在风成砂中呈现谷值,在其他沉积相为峰值,中砂-粗砂和细砂则相反。粒度指标指示腾格里沙漠南缘土门剖面末次间冰阶至少经历了13次暖湿和12次冷干的气候波动,且可划分为TMS 3e(54 200~59 750 a BP)、TMS 3d (54 200~40 800 a BP)、TMS 3c (40 800~32 800 a BP)、TMS 3b (32 800~25 400 a BP)和TMS 3a (25 400~22 940 a BP)等5个亚段, 25次冷暖波动与格陵兰冰芯和中国南方石笋记录的D/O事件以及北大西洋深海沉积物记录的H事件具有很高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945.
粒级-标准偏差的计算可用来提取沉积序列的粒度敏感组分。采用线性粒级和对数粒级两种粒度划分方法,对青海湖东岸沙地多个风成砂-古土壤沉积剖面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粒级划分对于敏感组分提取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对数粒级提取的粗粒敏感组分比细粒组分具有更大标准偏差,而线性粒级的提取结果则显示细粒组分对于环境变化更为敏感;两种方法提取的细粒敏感组分差异较大,而较粗组分和粗粒组分较为一致。在运用粒级-标准偏差法提取环境敏感粒度指标时,两种划分方法都能有效地提取粗粒敏感组分,而在提取细粒敏感组分方面线性粒级较对数粒级划分法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采用线性粒级-标准偏差法提取了青海湖东岸沙地风成沉积物粒度敏感组分,发现黏粒组分(0~4μm)可以作为夏季风强度变化的替代性指标,中细砂组分(144~321μm)可以指示风沙活动的强弱,极细砂组分(60~126μm)可能受局部地形的影响较大,其古气候意义有待进一步查明。  相似文献   
946.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粒胶结体的粒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粒胶结体进行溶蚀分散获取组成沙粒,采用激光粒度仪分析粒度成分,并与区域内沙丘沙、垄间平地沙和风沙流输沙的粒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沙粒胶结体的粒度特征。结果表明:(1)沙粒胶结体中沙粒粒径呈多峰态分布,垄间平地沙呈双峰态分布,而沙丘沙和风沙流输沙呈单峰态分布;(2)沙粒胶结体内沙粒分选性较差,偏度属正偏,平均粒径(3.17 Φ)介于沙丘沙(3.10 Φ)和垄间地沙(3.28 Φ)、风沙流输沙(3.67 Φ)之间;(3)沙粒胶结体中沙物质主要组分为细沙和极细沙,与沙丘沙、垄间平沙地沙一致,而与风沙流输沙(极细沙和粉沙)不一致。与沙丘沙、垄间平地沙以及风沙流输沙相比,沙粒胶结体中粉沙、黏土和中沙相对富集,是现代地表物质的混合物;(4)与沙丘沙、垄间平地沙和风沙流输沙相比,沙粒胶结体内沙粒的蠕移-跃移、跃移-悬移截点粒径均偏细,蠕移组分所占比重很高。从组成颗粒的粒度组成来看,沙粒胶结体的形成受局地沙源和风动力的共同影响,是特殊环境条件下现代地表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947.
锡林郭勒草地表层土壤粒度分形特征及其与风蚀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锡林郭勒草地以400 m为间距均匀布设160个样点,采集各点表层0~1 cm土样,测定土壤机械组成,计算土壤粒度分形维数,分析锡林郭勒草地景观尺度土壤粒度分形特征及其与风蚀的关系。结果表明:(1)分形维数越小,土壤质地越粗,分形维数与小于0.05 mm细颗粒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大于0.05 mm粗颗粒含量显著负相关;(2)分形维数随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趋势为禁牧>轻牧>中牧>重牧>耕地。在草地条件下,土壤容重值越大,分形维数越小;在耕地条件下,二者无显著相关关系;(3)分形维数越大,风蚀危险性越低,分形维数越小,风蚀危险性越高。  相似文献   
948.
岷江上游叠溪古滑坡堰塞湖在地质历史时期(20~30 ka BP之间)发生了多次溃决,并在其下游岷江两岸形成一套规模罕见(长约5 km)的溃坝堆积物。通过现场调查、测量取样和室内筛分试验,分析了溃坝堆积物的物质组成、粒度分布及粒度参数等特征。结果表明:(1)堆积物主要由砾石、卵石、砂及少量粉/黏土组成;(2)从上段至下段,溃坝堆积物的平均粒径和分选系数逐渐变小,偏度值逐渐变大,且包含了所有的峰态类型;(3)溃坝堆积物各段的粒度频率曲线均为双峰型,概率累积曲线均表现为上凸型,且从上段至下段逐渐变紧凑。这些特征反映了溃坝堆积物物源区以粗砾石/块石为主,且从上段至下段,粗砾石逐渐减少,细粒成分逐渐增加,沉积物的分选性逐渐变好,溃决洪水的水动力强度逐渐减弱。本研究结果对于认识堰塞湖溃坝堆积物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49.
粒度时空对象关联关系描述现实世界客观实体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是对实体间关联、作用关系的表达,按照其描述主体的不同主要分为时间关联关系、空间关联关系、属性关联关系和综合关联关系。本文从全空间信息系统的背景出发,对多粒度时空对象关联关系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明确了其形式化表达方式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关联关系的构建和管理进行阐述和分析,说明了静态构建方式和动态构建方式的适用场景。关联关系通过约束作用和行为传导机制来维持数据世界的一致性和联动,本文最后对关联关系的约束类型及其定义和关系-行为传导机制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950.
对空间事物的表达与研究模型主要针对多粒度时空数据本身的描述,而不是描述多粒度时空对象的相关性。多粒度时空对象是一种新的时空对象表达方法,其中时空对象关系的演化过程是一种抽象的复杂的网络的过程。本文在多粒度时空对象表达的基础上,对其演化过程进行形式化定义,提出以时变网络的方法构建初步的关系演化过程模型。通过对基于时间切片的退耕还林演化过程关系的描述与表达,形成动态实时变化的网络模型,从而抽象表达退耕还林过程中的对象关系的演化过程。应用时变网络明确多粒度时空对象关系的演化过程,并对演化过程进行初步的表达和建模,可以使对象关系变化更加清晰化,提高其层次性和效率性,为今后研究多粒度时空对象关系变化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