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7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390篇
测绘学   99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185篇
地质学   1677篇
海洋学   135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131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2篇
  1946年   2篇
  1941年   1篇
  1940年   1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1 毫秒
211.
为了揭示叠瓦状逆断层在地质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变化规律,为地震预报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以龙门山断裂带为研究背景,采用大型物理模拟试验,再现了叠瓦状逆断层的演化过程。通过对模型内部位移和应变的实时监测,得出了叠瓦状逆断层的变形和应力分布规律:1)除下伏断层的下盘局部斜向下外,整个构造区的变形以沿断层带斜向上为主;断层带同侧,变形量深部大于浅表层;水平向变形随与挤压端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并伴有瞬间的跳跃性增大。2)研究区除在断层上盘的浅层出现局部的拉应力外,其余都处在压应力状态,深部应力及其释放量都大于浅层;应力不是线性的增大或减小,而是随挤压端位移的增大沿某个趋势上下震荡。地应力在下伏断层带附近更容易发生聚积和释放,在变化时间上深部先于浅层。浅层地应力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再减小的规律;深部地应力的释放在上覆断层两侧出现了跳跃性的减小,而下伏断层的两侧先出现瞬时的增大,然后才逐渐减小。3)浅层变形量和应力变化具有相同的规律和同步性,但均滞后于深部应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212.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发育有一套厚达千米的白云岩层系,其中发育的鞍状白云石,记录了成岩过程中流体演化过程。本次研究通过电子探针分析鞍状白云石充填物的形貌特征、内部结构和地球化学特征,将本区的鞍状白云石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去白云石化鞍状白云石、富铁鞍状白云石和富铁富锰鞍状白云石等。三类白云石形成于不同的环境中,其形成流体的性质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去白云石环带白云石可能与层内流体有一定关系,富铁环带和富铁锰环带白云石都受到了与断裂相关流体的影响,而富铁锰环带的形成流体深度更深。  相似文献   
213.
唐文旭  曹强 《地球科学》2014,39(6):741-750
以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含油气系统研究为基础,应用二维(2D)盆地模拟方法,对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内主要生储组合E2s(油源)-E2s(储层)的油气二次运移演化历史进行了模拟恢复;并依据区内油气汇聚区带的平面分布特征划分油气运聚单元,基于此对各运聚单元内的烃源条件、输导体系、保存条件等油气成藏条件进行综合对比.研究表明:(1)岔路河断陷含油气系统要素配置关系良好,且发育3期油气成藏,E2s-E2s(!)为已证实的最重要的含油气系统;(2)岔路河断陷势能场分布控制了同期油气二次运移方向和强度,区内主成藏期油气二次运移范围广、强度(流线密度)大,有利运移指向区主要集中于西北缘盆缘断裂附近和东部的万昌、梁家构造带之内的油气低势区;(3)岔路河断陷可划分为4个油气运聚单元(Ⅰ、Ⅱ、Ⅲ和Ⅳ),运聚单元Ⅱ的成藏条件最为优越,而运聚单元Ⅰ内的万昌构造带围斜地区亦可作为本区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214.
Relatively abundant 17α(H)-diahopanes have been detected in the lower cretaceous lacustrine source rocks from the Lishu Fault Depression in the Songliao Basin Northeast China. Rich long chain tricyclic terpanes (carbon number up to C35) and gammacerane have been observed in those source rocks with relatively abundant 17α(H)-diahopanes, which is rarely seen in previous reports. In this paper, the formation of 17α(H)-diahopanes has been discussed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maturity, oxidation-reduction nature of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nd parent material composition by the GC/MS analyse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maturity and oxidation-reduction nature of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have little effect on the formation of 1 7α(H)-diahopanes in the investigated area. How- ever,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ong-chain tricyclic terpanes and 17α(H)-diahopanes argues strongly for a common origin, and the origin is related to the algaes in saline water environment. The algaes in saline water envi- ronment may be a kind of origin of 1 7α(H)-diahopanes.  相似文献   
215.
大红山铜(铁)矿床的形成与分布受控于康滇地轴早元古代裂陷海槽背景下发育的梳状断裂构造系;梳状断裂构造系通过控制沉积盆地、曼岗河组沉积作用、火山活动等间接控制了铜(铁)矿空间展布和定位.大红山矿区外围找矿首先应沿着同沉积断裂寻找古海底洼地.在康滇地轴基底大红山群及同时代含矿火山-沉积建造普遍被中生界覆盖的情况下,同沉积断裂相对于其他标志可能更易于识别,因而可作为区内勘查大红山式铜(铁)矿的重要准则.  相似文献   
216.
安林地区的构造活动,对剖析太行山东麓构造岩浆带成生、演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区自燕山运动开始就受到了变质核杂岩和伸展拆离构造控制,区内主要构造有NNE向和NW向两组,其中NNE向构造在区内等间距形成了五条规模大的深断裂,均具高角度正断层性质。NW向构造形成了天喜镇-磊口北西向构造岩浆岩带,包括了塔山穹窿式背斜和白玉村-宝山墙状岩体,两组构造均对燕山晚期中-碱性岩浆上侵和安林式矽卡岩型铁矿的形成具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17.
218.
该文详细地介绍了相位校准单元的电路和数学原理以及测试结果。在电路原理部分主要介绍相位校准单元的工作原理、各个关键点的波形以及用隧道二极管产生梳状谱的典型电路。数学原理主要阐述了测量梳状谱的数学依据。最后给出了该相位校准单元的测试要求和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219.
架状硅酸盐矿物晶体结构为氧离子作开层堆积,阳离子充填空隙而形成.矿物晶胞参数与硅氧四面体的排列方式有关,和硅氧四面体的棱长l、对棱间距T_(?)、四面体的高T_h等几何要素有确定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220.
河南省嵩箕地区登封群变质杂岩,原岩为一套造山带和岛弧的中基性、少部分为酸性的火山岩组合。其中郭家窑组为基性,常窑组、石牌河组逐渐向酸性火山岩过渡,石梯沟组属正常沉积岩系列。该群微量元素丰度值与地壳克拉克值相比,普遍偏低,其中Rb、Sr、Ba、F、Li等元素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