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0篇
  免费   406篇
  国内免费   259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390篇
地质学   1362篇
海洋学   38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20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3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2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海南三亚鹿回头半岛珊瑚礁和连岛坝的发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海南岛南端三亚市鹿回头半岛由鹿回头岭陆连岛、椰庄连岛坝和南边岭-火岭三部分组成。该地珊瑚岸礁发育良好。为揭示珊瑚礁发育历史,作者在椰庄连岛坝上打了一口深达26.5m穿透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钻孔,并对钻孔岩芯进行了微体古生物和孢粉分析以及14C和热释光年龄测定,从而区分出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两套海相地层,其间隔以晚更新世末期的陆相沉积。研究表明,本区的珊瑚礁主要建造于标高-13—-9m左右的松散沉积物基底上,开始出现于8500—8000aB.P,繁盛于6300—4800aB.P.的全新世最高海面时期,当时海面高于现今2—3m或更多。近五千年来,随海面波动和下降,珊瑚礁发育渐趋衰退,连岛坝随之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992.
渤海湾沿岸晚第四纪地层 C14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47个C14年代数据,对渤海湾沿岸晚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年代划分。以全新世海相地层下伏的泥炭层或淤泥层为标志层,其下为晚更新世地层,其上为全新世地层,年代界限为距今10300年。全新世地层进一步划分为早全新世地层、中全新世地层和晚全新世地层,其年代依次为距今10300—8000年、8000—2500年、2500—现代  相似文献   
993.
海陵岛及邻区地质环境与灾害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詹文欢 《华南地震》1998,18(3):58-63
海陵岛及邻区是华南沿海地质环境与灾害较集中和类型较齐全的地区之一。根据野外调查资料,简要地分析了该区地质环境因素中的活动断裂,地震活动、地震裂纹、第四纪沉积与沙土液化、滑坡与崩塌、海面上升与地面沉降、风沙灾害等,这些因素多分布在洋边海周缘和海陵岛南部海岸。这些地区的构造活动性较强,同时也是多组活动断裂相互交切的地方,另外在基岩海岛的岸边,还见有崩塌, 在工程建设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994.
珠江三角洲及其邻近海域第四纪地质与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伟光 《华南地震》1998,18(2):58-62
第四纪地质研究的角度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认为北东,近东西和北西向三组断裂带把整个珠江三角洲断陷分割成7个次一级断块,并根据控制各次级断块的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的强弱。  相似文献   
995.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第四纪孢粉及其环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潘安定 《冰川冻土》1998,20(2):141-149
由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两剖面中,孢粉记录所反映的气候旋回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对比,两者之间有良好的对照性,据此可划出22个主要旋回和部分次一级旋回.根据孢粉组合分析,早更新世早期是第四纪期间水热条件最为优越的时期,22MaBP以来气候向干冷发展,18~177MaBP湿润程度最高,17~16MaBP前后,伴随黄土沉积出现,植被与环境发生历史性转折.  相似文献   
996.
阳原县泥河湾地层中的新展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997.
长江口南岸平原第四纪沉积与环境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了解上海地区100m以浅第四纪地层(地基土层)的三维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年代、沉积环境等,我们利用了已有1200多项工程的钻孔资料,井施取样孔16口,其中钻穿松散沉积层(深277.8m)孔1D,深145.25m孔1口,深50~100m孔10口,其余4孔孔深小于50m。对所取岩芯作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在第四纪下限,第四系内部各统界限的划分,100m以浅各沉积层的三维空间分布、成因、时代以及海进海退、气候变化等研究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本区松散沉积层的厚度一般为200~350m,第四系厚约210m,其中中、下更新统的界面位于埋深150m左右,中、上更新统的界面位于埋深130m左右,全新统底界  相似文献   
998.
第四纪孢粉分析的时间序列与空间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卓 《地球科学进展》1998,13(3):300-305
论述了第四纪孢粉时间序列和孢粉空间模型在不同尺度上的时空代表性,同时介绍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方法和主要成果。利用数理统计方法来定量恢复古气候已成为目前第四纪孢粉时间序列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各种尺度的第四纪孢粉空间模型图可以反映植被对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响应。根据孢粉数据与气候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还可换算成古气候图。此外,在全球气候模拟和植被模拟中,孢粉数据成为必不可少的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999.
中国第四纪晚期环境与文化两大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昆叔 《第四纪研究》1998,18(2):191-191
约11000aB.P.中国第四纪晚期发生了由晚更新世末次冰期转变为全新世冰后期,由于该期冷暖环境的剧变,促使人类文化由旧石器时代转变为新石器时代,这是晚近环境和文化的两大事件,它们各自发生、形成,以及彼此间关系的研究,因涉及到认识自然环境和人类演变规律的关键,故是人们既感到迷惑又必须重视的问题。近年间在地球科学领域内,季风对环境变化的驱动和效应,以及海陆对比等环境变迁研究的长足进展,对我国第四纪晚期发生冷暖环境变化过程和状况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例如,华北约30000~23000aB.P,我国北方海侵发生,云杉(Picea)、冷杉(Ables)植被发育和多技毛犀(Coelodontaantiqui  相似文献   
1000.
韩广  张桂芳 《第四纪研究》1998,18(3):283-283
科尔沁沙地位于酉辽河冲积平原。作者根据对亲曼旗中部沙地的野外考察并结合遥感分析认为,河流对科尔沁沙地的形成和演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奈曼旗中部沙地系科尔沁沙地南缘。西辽河的支流教来河和时令河小清河自南向北流贯该区,沿河分布着许多牛轭湖、沼泽地和沙丘,小清河河道上还分布着长有旱柳的甸子。区内遗留着数条已废弃的古河道,在遥感影像上可清晰地分辨出京通线沿线及教来河以东的古河道,其景观特征与小清河河道类似,但湖泊和沼泽地较少,而长有旱柳的甸子较多。教来河起源于辽西山地北坡,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低山黄土丘陵区。进人本区前,其泥沙含量在酉辽河水系各支流中是最高的,多年平均值达74mg/m3;进人本区后,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