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55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庄炳亮  王体健  李树 《高原气象》2009,28(5):1095-1104
将区域气候模式(RegCM3)与对流层大气化学模式(TACM)耦合, 建立区域气候化学模拟系统(RegCCMS), 用以模拟研究中国地区黑碳气溶胶的空间分布、 第一间接辐射强迫及其气候效应。利用RegCCMS模式对2003年1月和7月进行模拟, 结果表明, 我国黑碳气溶胶主要集中在四川、 河北、 山东等地, 1月份浓度最高值中心在四川, 达到4 μg·m-3; 而在7月则出现在华中地区, 高值中心值为3.5 μg·m-3。地面浓度的季节差异不是很明显。1月和7月由黑碳气溶胶所造成的第一间接辐射强迫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389 W·m-2和-1.18 W·m-2, 局部地区达到-4~-4.5 W·m-2。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 考虑黑碳气溶胶的第一间接气候效应后, 使得近地面气温下降, 降水减少, 1月变化的平均值分别为-0.025K和-0.0027 mm·d-1, 7月变化的平均值分别为-0.16K和-0.095 mm·d-1, 在不同季节和地区, 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12.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用拟牛顿法通过菱形15波截断的谱方法对无强迫无耗散的正压涡度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1987—2006年共20a夏季的逐日定常自由模。由此诊断分析得到,自由模态中副高的第一次北跳日期一般超前于实际流场中副高的第一次北跳日期,而且超前于实际的入梅日期;丰梅年,自由模态中副高的第一次北跳比实际副高的第一次北跳平均提前9.3d,比实际入梅日期提前8~14d,平均提前10.3d;枯梅年,自由模态中副高的第一次北跳比实际副高的第一次北跳平均提前2d,比实际入梅日期提前2~5d,平均提前3.6d。这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预报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13.
吴晔  马亮  念东 《广西地质》2009,(10):46-48
大禹即位以后,开创了中国文献记载中最早的朝代——夏朝。不久,决心成为一个强有力统治者的他发出了历史上第一份重要会议通知——  相似文献   
214.
田忠华  刘利双  董永胜 《岩石学报》2017,33(9):2758-2774
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中胶-辽-吉构造带在古元古代经历了复杂的变形-变质-岩浆事件。前人工作中,对于辽河群早期构造事件(D_1)的形成背景还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针对辽河群第一期变形(D_1)中产生的各种构造要素,进行了详细的野外构造解析工作。D_1中构造要素主要包括了透入性面理S_1、褶皱F_1及其剪切带SZ_1。其中变泥质岩透入性S1面理劈理域主要由石英、云母、长石和石榴子石等矿物定向排列组成,矿物组合显示了绿片岩相变质作用。F_1褶皱包含了紧闭褶皱、倒转褶皱、鞘褶皱和平卧褶皱等。与D_1相关构造要素的几何学及其运动学特征都指示了D_1形成于挤压环境的动力学背景。此外,研究区辽河群内不仅可以观察到大量的倒转地层,还可见与第一期构造事件(D_1)相关的逆冲断层及其断层相关褶皱,同样指示了D_1形成于挤压环境。结合区域上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的资料,本研究认为:(1)南、北辽河群中泥质岩及其基性岩都经历了顺时针的P-T-t演化轨迹,M_2变质级别达到了中压环境,过程与地壳的挤压增厚相关,而不是与裂谷过程的低压变质作用相关;(2)花岗岩和基性岩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显示了胶-辽-吉构造带中段古元古代经历了俯冲作用的影响。综上,辽河群早期构造事件(D_1)受到俯冲挤压的影响,形成于俯冲(造山)背景。  相似文献   
215.
龙卷风紧擦气象站而留下器测记录在浙江省尚无先例,"启德"台风登陆前的1小时44分,洪家国家基准气候站即遭遇到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风向逆转近360°,气压呈漏斗状陡降.龙卷鼻触地半径15~20m,破坏带呈点状跳跃,全程1200m.计算得瞬时最大垂直破坏力28.66kg/cm2以上,伤2人,吓昏1人,直接经济损失337万元.  相似文献   
216.
《浙江测绘》1991,(4):F0002-F0002
国务院、中央军委最近作出决定,授予钱学森同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江泽民总书记出席隆重的授奖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向钱学森同志学习。这是科技界的一件大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高度重视和对“大科技工作者的高度信任。为在我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广泛深入地开展向钱学森同志学习的活动,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17.
郑勇  李海兵  潘家伟  杨少华  龚正 《地质学报》2022,96(8):2942-2954
以往注入南海的古金沙江的袭夺及其相关的长江第一弯的形成不仅造成了南海一系列盆地内部充填物质的急剧变化,同时还记录了与南海北部边缘海扩张相关的构造活动机制的重大变革。尽管如此,由于缺乏直接证据,对于金沙江东流和长江第一弯形成的时间和机制还存在较大分歧。鉴于此,本研究通过TTLEM和LIFFE模型直接对虎跳峡的贯通和下切过程开展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虎跳峡现今深切峡谷的形成是两阶段地表快速侵蚀的产物。而其初始的贯通应形成于中新世中期(~15 Ma)前后,和虎跳峡背斜的形成同期,与大理断裂系大规模走滑兼具逆冲运动直接相关。随后,进入第四纪(~2 Ma)以来,大理断裂系的构造活动由压扭转变为张扭性。虎跳峡由于地壳的弹性挠曲变形再次快速下切,剥蚀厚度达到~3 km,最终形成了现今的地貌样式。结合区域的其他研究结果,我们认为伴随着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之下持续的俯冲,青藏高原东南缘南东向的物质运移曾发生过一系列构造活动机制的重大转变,不仅引起了区域内断裂系统活动性质的转换,造成了大型水系的袭夺和重组,同时还与南海海盆的扩张和最终形成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218.
本文对马钢第一炼钢厂平炉改造工程的总图运输设计进行了总结,归纳出本工程设计的特点,并提出了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19.
桂西堆积型铝土矿中三水铝石成因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桂西堆积型铝土矿中三水铝石的矿物共生组合、矿物空间分布规律、产出特征、矿物的形成世代、化学成分、稀土元素和矿体内外的水质成分等成因矿物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红土中的三水铝石是由硬水铝石水解形成的,三水铝石形成于本区特殊的气候和地质条件,特别是地下水溶液中Al^ 3、[SiO4]^-2浓度及pH值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经历了Al(OH)3的沉淀、老化、脱玻化、结晶几个阶段。在淋滤作用的早期,形成了高岭石;在淋滤作用较弱的位置,形成了次生石英。不仅是新类型矿床,而且其成因也是独特的,是正处于退化中的铝土矿。  相似文献   
220.
2005年5月19~20日,由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与气象雷达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主办、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承办、成都锦江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协办的雷达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在四川成都召开。这是该委员会自去年10月28日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大规模学术会议。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省气象局等单位及水利、军队、环保、民航、新疆建设兵团及部分高校科研业务人员,雷达生产厂商、技术人员也参加了这届年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