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5篇
  免费   519篇
  国内免费   296篇
测绘学   1640篇
大气科学   667篇
地球物理   494篇
地质学   860篇
海洋学   481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632篇
自然地理   1215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65篇
  2022年   334篇
  2021年   290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247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61.
中国物流企业的空间组织网络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王成金 《地理学报》2008,63(2):135-146
物流企业是承担物流活动的专业化组织, 是具有空间网络的企业形式。基于相关研究 的评述, 分析了物流企业网络的基础理论, 重点解析其空间体系、职能联系与运营机制。通 过研究, 认为物流企业由企业属性要素和物流属性要素组成, 其共同作用形成企业部门的职 能分化和区位分离, 由此形成物流企业网络, 包括企业组分网络和物流运营网络。物流企业 在城市和区域尺度构筑企业组分网络, 城市网络包括总公司、配送中心和营业点, 总公司布 局于市中心区, 配送中心倾向于近郊区, 营业点集中在物流密集区; 区域网络包括总部、区 域分公司、地方分公司、办事处和受理点, 总部布局于国内大城市, 区域分公司倾向于各区 政治经济中心, 地方分公司集中在省会、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 办事处与受理点在企业网络 外部或内部空白处布局。物流运营网络由运输专线、配送体系和物流网络组成, 运输专线形 成支线和干线两类, 是物流运营的基本途径; 配送体系形成区域、城市区域和城市三层, 是 物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保障; 运输专线和配送体系的交错、融合和优化, 最终形成轴辐物流 网络。  相似文献   
962.
一流,无论对一个部门还是一家单位来说,不仅意味着辉煌业绩和大众口碑,更隐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超常的竞争实力。房县气象人如是诠释一流。基于这样的诠释,哪个问题是限制一流台站和谐发展的“瓶颈”,哪类问题最影响一流台站的声誉,哪些事情最关乎一流台站的兴盛,房县气象局的工作重点就集中到哪里。局里干部职工都说,争创一流台站的号召如春风化雨催发了大家的工作潜能和创造热情,大家也甘愿为实现这一目标奋力拼搏。  相似文献   
963.
正确把握中国省域旅游竞争力与旅游网络关注度的错位关系,对推动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重力模型、空间错位指数综合考察2011—2020年中国省域旅游竞争力与旅游网络关注度的空间错位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省域旅游竞争力与旅游网络关注度均呈增长趋势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旅游竞争力重心呈集聚分布态势,旅游网络关注度重心则随时间波动变化,大致位于旅游竞争力重心的西南方向;(2)中国省域旅游竞争力与旅游网络关注度空间错位格局由东至西呈现出正向错位向负向错位逐渐过渡的分布特征,正向高错位区由东部沿海省域向中部省域延伸,负向高错位区主要分布在西部特色旅游地与热门网红城市;(3)旅游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政府政策导向、网络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促成旅游竞争力与旅游网络关注度的空间错位格局。  相似文献   
964.
近年来,虽然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GAN)的文本生成图像问题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它可以根据文本的语义信息生成相应的图像,但是生成的图像结果通常缺乏具体的纹理细节,并且经常出现模式崩塌、缺乏多样性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针对生成对抗网络的行列式点过程(determinant point process for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GAN-DPP)方法来提高模型生成样本的质量,并使用StackGAN++、ControlGAN两种基线模型对GAN-DPP进行实现。在训练过程中,该方法使用行列式点过程核矩阵对真实数据和合成数据的多样性进行建模,并通过引入无监督惩罚损失来鼓励生成器生成与真实数据相似的多样性数据,从而提高生成样本的清晰度及多样性,减轻模型崩塌等问题,并且无需增加额外的训练过程。在CUB和Oxford-102数据集上,通过Inception Score、Fréchet Inception Distance分数、Human Rank这3种指标的定量评估,证明了GAN-DPP...  相似文献   
965.
基于P2P的空间查询路由算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对等网络的历史与典型模式,给出路由的基础概念.列举基于P2P的查询路由经典算法(Chlord、CAN、Pastry等)和相关改进算法(Kademlia、Emergint、SmartBoa等).结合空间数据的特点,综述基于P2P的空间查询路由算法,如共享兴趣点算法、基于Chiord构造内容访问、超级对象、位置复制和几何距离模式的算法.以及空间划分格网、依维度优先级的查询算法和服务封装算法.良好的空间路由算法能够提高网络的性能和执行效率,推动空间信息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66.
网络视频素材,数量十分巨大。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视频文件中,如何找到对地理教学有用的视频文件呢?这就需要掌握搜索网络视频的一些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快速搜索地理视频文件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967.
一种地质体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结构是在时间维内地质过程演变的产物,以三维形态存在自然界中,但是很多地质学家仍然依靠二维或一维的形式来记录和发布地质数据,丧失了很多空间信息,原因之一是现存方法在表达地下三维地质体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分析和解译地质地图模型,基于现有的建模理论,提出了结点.层数据模型组织不同实体类型的地质数据,实现地质观测数据和几何模型的一体化表达与存储.在此基础上,通过快速构建多分辨率三维地质模型,实现大规模地质数据集的可视化方法,满足地质学家操作、分析和解译三维地质体的需要.实验证明,本文的方法能很好的实现大规模三维地质数据建模和自适应可视化,同时为实现空间数据的集成和共享提供了一条很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68.
曾艳华  何川 《地震学刊》2009,(2):219-223
公路隧道发生火灾开启横通道后,形成通风网络。本文以重庆地区吕家梁隧道为工程依托,进行了斜井前后不同位置发生火灾的通风网络模拟。结果表明,斜井前发生火灾时,受斜井浮力效应、风流密度变化等的影响,主风机的工作压力降低,而体积流量增加;当火灾发生在斜井前隧道时,采用斜井单抽方式可实现全部火灾烟流从竖井中排除,斜井前设射流风机增压调节、斜井后设射流风机增阻调节是一较好方案;对于斜井后发生火灾,采用全射流火灾通风和斜井压入两种通风方案均能满足火灾风流控制要求,虽然后者需要开启轴流风机,通风能耗大,但火灾通风的时效性要好于前者。  相似文献   
969.
节理网络分形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庞大鹏  陈剑平  王丹微 《岩土力学》2009,30(5):1415-1420
分形几何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研究非线性现象的理论和方法,这一理论的诞生为揭示隐藏于混乱复杂现象的精细结构和定量地描述它们提供了理论基础。将分形的方法引入到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通过岩体结构面网络的分维值来预测岩体的质量。结合工程实例可以看出,岩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其分形描述可作为评价结构岩体质量的标准之一。分形方法是评价岩体性质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0.
烧变岩体特性及其注浆扩散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烧变岩是煤层自燃引起周围围岩变质而形成的特殊类岩石。通过现场取样,在实验室对烧变岩试样进行了物理力学性质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烧变岩的含水率略有降低,而力学强度普遍增强,泊松比略变小,烧变岩体裂隙发育。注浆压力作用下,分析了裂隙尖端的劈裂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宾汉浆液扩散模型编制了浆液在裂隙网络中的流动扩散程序,可以模拟浆液在非贯通裂隙网络内的流动扩散范围。最后对柠条塔井田烧变岩体进行注浆试验,利用浆液流动模拟程序进行了注浆压力的优化选择,并将实际浆液扩散范围与程序模拟浆液扩散范围进行对比,二者结果较吻合,该程序可以用来指导现场注浆工程参数设计和施工,同时烧变岩体注浆试验也为类似工程注浆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