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0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194篇
测绘学   308篇
大气科学   388篇
地球物理   271篇
地质学   770篇
海洋学   121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45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进入新世纪,煤炭行业经过十年黄金期高速发展,煤炭产量稳定在目前的45亿t左右。煤矿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事故由多发、频发甚至群发,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到单发、偶发,特别重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矿井水灾害仍为我国煤矿的主要灾害类型,是仅次于瓦斯灾害的第二大杀手。分析表明,客观上开采环境复杂以及主观上重视不够,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勘查、隐患探查治理、突水征兆辨识等“三道关”失守,是事故发生的主要技术原因。相应提出了依规勘查查清条件、照章探放消除隐患、异常辨识及时撤人3项过“三道关”技术措施,规范了“查疑、设计、施工、评价”超前探放水工作流程,强调了勘查理论技术体系和防治水工作体系及其各环节的新进展以及智能精准感知辨识技术为“守关”的科技支撑作用。展望未来,深度学习、智能感知及升尺度方法等理论探索,“三维透明地质体”及其属性探测技术的突破,是解决地质体的随机性、流体的时变性和采矿的动态性的根本出路,可实现我国矿井水可防可控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82.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S6.8地震发生在2022年度全国地震重点危险区内,且震前作了较好的短期预测。本文回顾了中期(年度)和短期阶段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①2022年度危险区确定的核心依据有川滇藏交界4级地震空区、危险区附近ML≥3.5地震空区、跨断层形变趋势异常和重力场异常等,其中,川滇藏交界4级地震空区被2022年1月2日云南宁蒗MS5.5地震打破具有中短期预测意义。②短期阶段,川滇藏交界4级地震空区经历了“打破—增强—平静”的演化过程,与1973年四川炉霍MS7.6地震前高度相似,这可能与其发震构造相同、震源机制解一致和深部孕震环境相似有关。此外,还存在川滇地区震群和多个余震区准同步活动、巴塘显著震群等异常。地球物理观测方面,在2022年6月1日芦山MS6.1和6月10日马尔康MS6.0地震后,四川前兆异常无明显减少,而在7—8月显著增多,这可以作为强震后短期仍有可能再次发生强震的判定依据。新增异常主要分布在以三岔口(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和龙门山断裂带交汇区,呈“Y”字形分布)为中心的300km范围内,这是震前短期地点预测的主要依据之一。③6.8级地震前形变中短期大幅度异常突出,且异常点均位于远场(距离6.8级地震震中130~300km范围内)。除礼州测距外,其余异常点均位于ML3.5地震空区外围。形变异常出现的时间与ML3.5地震空区打破后空区内部及边缘地震活动显著增强大体一致。④泸定6.8级地震发生在三岔口地区,该区及附近2015—2021年连续多年被确定为全国地震重点危险区,但均未发生预测地震,由此表明当前有效的强震年度(中期)时间预测依据少。  相似文献   
183.
智能地质调查体系与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地质调查局用了近10年时间,在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调查领域基本完成了地质调查全流程数字化过程。在"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大环境下,未来5至10年,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呢?本文基于新一代信息智能技术和智能设备在地质调查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交换传输、三维建模、信息泛在服务、业务管理全面深度融合的基础上,结合智能空间与普适计算概念给出了智能地质调查定义,提出了基于云计算和Hadoop生态体系为基础的天地空一体化的智能地质调查体系、架构和应用模式,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4.
介绍了一种快速有效的瞬变电磁地空系统全域视电阻率定义方法。利用磁场垂直分量与水平分量的时间域响应定义地空系统全域视电阻率,实现全空间、全时域视电阻率定义。通过深入分析均匀半空间中地空系统的电磁场表达式,发现地空系统的时间域磁场响应可以用与地面类似的多项式表示,利用视电阻率平移算法,实现全域视电阻率定义。理论模型计算表明,该算法无需迭代,速度快且精度高。最后,对比分析了磁场强度法与感应电动势法定义视电阻率对于异常体的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185.
刘威 《城市地质》2015,(Z2):17-21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应用事故倾向性量表(APS-CW)、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以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为主要的统计方法,探讨施工人员的成人依恋、事故倾向性及两者的关系,表明施工人员的依恋维度高低对事故倾向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6.
采空区建筑物的变形特性研究,一直是采空塌陷灾害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以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乡大村涧村采空塌陷为背景,在充分分析采空区上方建筑物砖墙上裂缝形态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从建筑物受力方面探讨了裂缝产生的原因,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采矿影响下建筑物的变形破坏机理进行浅析,研究结果不仅可为建筑物加固和维修提供依据,还可为采空塌陷区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7.
<正>本刊讯记者孙晓璐报道自2014年10月以来,江西、广东、宁夏、河南、北京等地连续发生5起坍塌事故,导致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要求,加大事故惩戒力度,杜绝类似事故发生,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对以下5起坍塌事故予以全国通报批评。事故一:2014年10月20日,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河西接待中心工程,发生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造成6名施工人员死亡。该工程建设单位江西武功山嵘源国际温泉度假村有限公司:施  相似文献   
188.
来杰  郭利刚 《北京测绘》2015,(1):114-118
通过对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事故中近年来频发的附属结构基坑坍塌为主题,根据某地铁出入口基坑坍塌事故为实例进行分析,力争做到简明扼要,以更好的用于指导工程施工实际。原因分析主要从设计、施工作业行为、环境影响及监测监控管理缺陷等方面入手,并提出工作建议和应汲取的教训。  相似文献   
189.
结合地理国情普查正射影像图生产实践,分析机载三线阵传感器ADS80的技术特点和优势,阐述利用ADS80影像数据生产地理国情普查影像底图的技术流程,重点探讨地理国情普查影像地图生产中的空三加密和正射影像集群式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0.
通过对同一区域 DMC 影像使用不同的像片控制点布设方案分别进行空三平差,比较定向点、检查点的误差以及正射影像的平面精度情况,研究不同的布点方案对 DOM 精度的影响,最后得出在土地确权DOM制作项目中像控点布设方面的初步建议,供同行在实际作业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