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77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725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01.
302.
赵爽  贾凤龙 《中国岩溶》2021,40(6):1046-1051
龙虱是一类水生甲虫,营捕食性生活。真洞穴龙虱种类不多,在中国仅记录2种。本文基于采自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文雅村岩律洞(干燥岩洞)一个雌性标本,描述了龙虱科一新属种——田氏华龙虱(Sinoporus tianmingyii gen. & sp. nov.)。新属具有地下龙虱类特征:成虫浅色,相对柔软,无复眼和后翅。新属与已知龙虱区别如下:(1) 身体侧缘近平行;(2) 鞘翅缘折近基部具明显斜脊;(3) 鞘翅具缘缝;(4) 前足和中足腿节具长刚毛; (5) 各跗节无游泳毛。田氏华龙虱(Sinoporus tianmingyii gen. & sp. nov.).主要特征:身体卵形,背腹平坦,浅黄褐色。体长1.8 mm,最大宽度0.8 mm。头部略窄于前胸背板,两侧平行,具有密集的微网纹。触角11节,末节纺锤形。下颚须4节,末节膨大;下唇须3节,末节膨大。前胸背板两侧平行,具微网纹及稀疏的细刻点。鞘翅无微网纹,具有不规则的密刻点列。前胸腹板、中胸腹板及后胸腹板翼具有较密集的刻点。前胸腹板有密集的短白毛;前胸腹板突端部尖锐,中间具纵脊。后胸腹板翼窄。腹部第2、3节间在侧部分节不明显。前、中足腿节背面有长毛,无短刚毛;后足腿节无长毛;后足胫节细长,后足第一跗节与后两节之和等长。检视标本:正模:♀(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中国广西环江县文雅村岩律洞,25.2239° N, 108.2956° E,396 m,10.xi.2009,采集人:Louis Deharveng & Anne Bedos。   相似文献   
303.
岩石矿物学研究发现HED (Howardite-Eucrite-Diogenite)族陨石NWA 12274/12275/12276/12277/12278与NWA 11586可能为成对陨石,但需要稀有气体等证据支持.本次工作对这5块陨石开展了稀有气体、宇宙暴露(CRE)年龄和气体保存年龄研究.结果 发现它们具有相一致的稀有气体同位素比值和CRE年龄,表明NWA系列陨石互为降落成对陨石;陨石CRE年龄[(36.2±3.7)Ma]与灶神星主要溅射事件/时期年龄(35.0~42.5 Ma)一致,表明它们可能在约36 Ma前从灶神星或Ⅴ型小行星溅离;陨石的U、Th-4 He(T4)及40K-40Ar(T40)气体保存年龄分别为0.3~1.3 Ga和2.8~3.4 Ga,显示这些陨石不同程度受到了后期热事件的影响;该流星体进入大气层的初始半径约为12.2 em,在穿越大气层期间质量损失了约56%.  相似文献   
304.
海相碳酸盐的沉淀方式被认为与水体氧化还原条件密切相关,即太古宙至古元古代缺氧的铁化海水中碳酸盐沉淀抑制剂Fe2+和Mn2+强力抑制灰泥在水柱中成核,但允许文石直接在海底生长,从而导致大量文石以海底沉淀方式产出,而新元古代适度的氧化海水则有利于灰泥以水柱沉淀方式形成。然而,碳酸盐沉淀方式的长期变化还可能受控于其他因素,其与海水氧化还原条件之间的关系还需要通过大量具体实例来验证。针对上述科学问题,笔者选择碳酸盐沉淀方式尚处于过渡时期的华北中元古界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开展碳酸盐沉淀方式及与之对应的氧化还原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华北高于庄组三段(约1.56 Ga)、雾迷山组四段下部(约1.48 Ga)和铁岭组二段(约1.44 Ga)发育大量灰泥水柱沉淀,其Ⅰ/(Ca+Mg)值较高(普遍大于0.5 μmol/mol)、Ce负异常(低至0.8),指示适度氧化的条件;而高于庄组四段下部(约1.55 Ga)和雾迷山组二段中部(约1.50 Ga)则发育大量纤维状文石海底沉淀,其Ⅰ/(Ca+Mg)值约为0,指示次氧化至缺氧的环境。因此,本研究首次用大量实例证实了前寒武纪海水氧化还原条件对碳酸盐沉淀方式的重要调控作用,并且后者可作为海水氧化还原条件分析的重要指标,适用于高效开展长序列、多剖面的低氧背景下前寒武纪碳酸盐岩地层的氧化还原条件分析。  相似文献   
305.
不同类型铀矿床的沥青铀矿/晶质铀矿具有不同的稀土元素组成,其组成可作为判别铀矿床类型的重要指标。采用基于Python语言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结合的分类模型,对收集到的全球已知6种类型铀矿床的216组沥青铀矿/晶质铀矿稀土元素数据进行研究。以216组数据为训练集,通过数据清洗、特征缩放、PCA特征提取、网格搜索和交叉验证参数寻优构建SVM分类模型,对24组同变质型胡家峪晶质铀矿进行智能识别。研究结果显示:仅使用稀土元素的14维训练集最优模型判定胡家峪晶质铀矿类型的测试准确率为0.4%;由稀土元素、稀土总量、轻重稀土比、铕异常组成的17维训练集最优模型的测试准确率为75.0%,较14维训练集提高74.6%,模型泛化能力强;而通过传统稀土元素配分曲线、w(ΣREE)-(LREE/HREE)N图解不能有效判定胡家峪晶质铀矿类型。本次研究表明,PCA-SVM算法对增有传统稀土判别指标数据集进行挖掘可有效厘定铀氧化物成因类型,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稀土元素数据集以及传统的稀土配分曲线、w(ΣREE)-(LREE/HREE)N图解。  相似文献   
306.
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已成为潜在的战略资源。为探讨富稀土粘土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和富集机制,对太平洋西部深海区域进行底层水和深层沉积物的系统采样,分析了样品的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采用氧化还原环境、稀土元素的迁移和分馏以及海洋稀土循环的分析方法对富稀土沉积物的成因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沉积物的∑REY与Ce/Ce*表现出负相关关系,并与生物成因的P和Ca关系密切。样品Th/U、V/Sc、(La/Yb)_N、(La/Sm)_N和(Sm/Yb)_N值呈系统的变化,沉积物均处于氧化或次氧化环境。底层海水具重稀土富集的特征,海水-沉积物界面轻、中稀土含量上升,下覆的较深层沉积物表现出中、重稀土富集。初步推断沉积物的稀土元素来源于海水,与生物相关的物质是其REY富集和Ce负异常的主要控制因素。宽的氧化或次氧化环境和生物相关氧化物的强吸附能力导致稀土元素未扩散至海水而引起了沉积物稀土元素的富集。  相似文献   
307.
赣南浅变质岩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江西省近些年来新发现的稀土矿类型。文章主要研究赣南地区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库里组和神山组浅变质岩稀土矿点,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总结了该类稀土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该区浅变质岩以SiO2含量中等、K2O/Na2O值较高、全碱含量中等、TFe2O3+MgO及CaO较低为特点; 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轻稀土富集,Eu中等亏损,部分矿点已达到化学风化晚期阶段; 各矿点风化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原岩类似,稀土元素富集程度主要受控于原岩稀土元素丰度和风化指数CIA。  相似文献   
308.
<正>2014年,面对市场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严峻复杂形势,稀土高新区贯彻落实包头市市委、市政府"高新特快"发展要求,积极兑现扶持企业发展政策,主抓产值高、规模大、市场前景好的磁材产业,新材料产业逆势上扬。数据显示,2014年稀土新材料产量增长94%。其中,烧结钕铁硼7,224吨,实现当年翻番。拓力拓切片及表面处理、天和磁材电镀项目投产,稀土新材料中试产业化基地开工建设,永磁表面处理中心投入运营,稀土产品从毛坯到成品的附加值提高20%以上。过去的一年,高新区稀土产业呈现潜能释放、链条延伸、逆势发展的良好态势。通过抓大带小,带动发光、抛光、  相似文献   
309.
310.
针对滇中武定迤纳厂铁铜矿床的东方红矿段和大宝山矿段的不同类型铁铜矿石进行的矿相学、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研究发现:在东方红矿段稀土元素异常富集(ΣREE为1%~0.2%)的条纹条带状磁铁矿石中发现有大量的长条状、放射状的氟碳铈矿集合体,除此之外,稀土元素还以独居石的矿物形式存在或赋存在萤石当中,且在空间分布上与磁铁矿紧密共生。在出现金异常(高值达3.4g/t)的团块状和浸染状矿石中发现了自然金(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这些自然金(银)主要存在于黄铜矿和黄铁矿周围,主要以裂隙金和粒间金的形式存在且与硫化物紧密共生。经能谱分析,自然金(银)中金含量为83.29%,银含量为12.56%。这些现象暗示该矿床可能存在两期主要的成矿作用。同时这些主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的矿物赋存状态特征与成矿元素相关性的聚类分析结果大致吻合。根据该矿床成矿时代的最新研究,可以推断迤纳厂铁铜多金属矿床主要的两个成矿阶段为:铁-稀土成矿阶段和铜-金成矿阶段。在滇中地区该类型矿床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应重视对不同类型矿石中稀土、金等伴生元素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