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74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715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小行星族作为灾变碰撞的残留物,其基础物理性质提供了其母体以及后续演化信息.其中轨道以及自转特性分别反映了Yarkovsky效应以及Yarkovsky-O’Keefe-Radzievskii-Paddack效应(YORP效应)对于小行星族演化的影响.基于小行星光变数据库(Asteroid Lightcurve Database),通过对Flora小行星族自转速率分布进行研究,发现随着直径减小,族成员自转速率倾向于主要集中在3–5 d-1的范围内.同时,可以注意到Flora小行星族整体表现出更倾向于顺行自转状态的现象,但对于轨道半长轴小于2.2au的成员来说,其顺行自转与逆行自转状态成员数目比接近于近地小行星中顺逆行自转状态源1:3的比例;此外,对于轨道半长轴大于2.2 au且具有顺行自转状态的部分族成员,在轨道半长轴-绝对星等分布中表现出聚集现象,并在聚集区域中有9颗成员展现出类似Slivan状态特征.  相似文献   
192.
阐述了稀土催化材料在工业废气、人居环境净化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并对稀土催化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认为将稀土催化材料用于工业有机废气污染治理和人居环境净化,是推动稀土催化应用的动力之一。等离子体辅助的催化技术,可以显著改善低温活性。作为长期去除污染物的有效措施,光催化技术应大力开发。开发联合脱硫脱氮的新方法、新理论、新技术及新设备,将成为烟气净化技术发展的总趋势。作为一种新型催化材料应用,掺杂稀土的ABO3钙钛矿复合氧化物以及TiO2为基础的复合氧化物,在环境净化方面的发展方向是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光催化剂活性,尽量多利用太阳光,扩大降解范围。  相似文献   
193.
采用柱色谱分离方法,分别以氧化铝(5g)、上部为氧化铝下部为硅胶(3g:2g)、上部为硅胶下部为氧化铝(3g:2g)和硅胶(5g)4种填充方法对原油和沥青砂岩抽提物进行族组成分析,对其饱和烃馏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对比剖析了饱和烃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这4种不同的填充方法对类异戊间二烯型烷烃、藿烷、规则甾烷等生物标志物的分子组成影响一般均较小,但对于高碳数正构烷烃和重排甾烷等化合物的影响则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4.
贵州织金新华磷矿床首次发现独立的稀土矿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于晚震旦世和早寒武世的不少海相沉积磷矿床富含碘、稀土、钒、镍、钼等可综合利用的元素。贵州早寒武世梅树村组早期的沉积磷块岩以富含稀土元素为特征,查明其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不少研究认为稀土元素主要是赋存于胶磷矿中,但由于缺少有力的实验证据,对于稀土元素在胶磷矿中的具体存在形式,仅从理论上推测稀土元素是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最近,我们利用电子探针对贵州织金新华磷矿稀土元素赋存状态进行研究,在胶磷矿中发现了独立的稀土矿物———方铈矿。织金新华磷矿产于早寒武世梅树村及筇竹寺阶底部含磷岩…  相似文献   
195.
196.
木落稀土矿床位于印度-亚洲陆陆碰撞带之东部转换带,是四川冕宁-德昌稀土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矿与喜山期岩浆碳酸岩关系密切.本文在详细的矿床地质研究基础上,通过矿床中主要稀土矿物氟碳铈矿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分析、包裹体成分的LRM分析和包裹体中子矿物相的SEM/EDS分析等,对与稀土矿化有关的成矿流体的特征、演化及稀土迁移与沉淀的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与稀土成矿有关的流体为富CO2、H2、K 、Na 和SO2-4的中高温、高压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对稀土的迁移起到重要作用,温度、压力降低造成的超临界流体中CO2相与水溶液相的分离是造成稀土矿物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7.
丁道衡矿-(Ce):(Ce,La)4Fe2 (Ti,Fe2 ,Mg,Fe3 )2Ti2Si4O22,理想的结构化学式Ce2Ce2Fe2 Ti2Ti2Si4O22单斜晶系,α=1.34656(15)nm,b=0.57356(6)nm,c=1.10977(12)nm,β=100.636(2)°,V=0.84239(46)nm3,空间群P21/a(假C2/m),Z=2.作为硅钛铈矿(chevkinite)族矿物的新成员,它产于举世闻名的白云鄂博铁.稀土.铌矿床镁夕卡岩中,多数单晶体长0.2~1.0 cm,最大者长大于1.5 cm.共生矿物有透辉石、透闪石、钠透闪石、褐帘石-(Ce)、磁铁矿、尖晶石、烧绿石、氟金云母、氟磷灰石、石英和萤石等.矿物具有褐色条痕和半金属一金属光泽的黑色,其褐黑色碎片半透明.性脆、具有贝壳状断口、无解理和裂开.显微硬度(VHN25g)为606.0~717.4 kg/mm/12(相当于摩氏硬度约5.9).矿物实测密度4.83(7)g/cm3,计算密度值4.88(0)g/cm3.丁道衡矿-(ce)的反射色为带灰色的浅黄色,多色性为不同色调的灰色.平均反射率(λ=589nm)为11.4%~12.5%.矿物为二轴晶负光性.作过结构精测的丁道衡矿-(Ce)晶体的电子探针测值:SiO2:19.29,TiO2:18.26,A12O3:0.04,FeO:8.49,Fe2O3,:1.67,ThO2:0.16,MgO:1.32,CaO:2.17,Nb2O5:0.47,Ta2O5:0.00,La2O3:19.53,Ce2O3:28.08,Y2O3:0.00,Na1O:0.01,总量99.46%;其中Fe3 /Fe2 的比值依穆斯堡尔谱换算.根据结构精测每个单位分子式中O=22和C(1)位上Ti优先占位,计算的矿物晶体化学式为(Ce2.13,La1.49Ca0.48Th0 01)Σ4.11Fe2 (Tin0.88Fe2 0.47Mg0.41 Fe0.0)Σ2.03(Ti1.96Nb0 04)Σ2.00(Si2O7)2O3.分别用P21/a和C2/m对丁道衡矿-(Ce)的晶体结构作了精测.结果表明,丁道衡矿-(Ce)的真空间群是P20/a.换言之,它才是真正珀硅钛铈矿[perrierite-(Ce)]的同质多象体.显而易见,硅钛铈矿族矿物既可以有P21/a空间群,又可以有C2/m空间群.  相似文献   
198.
四川木洛稀土矿床方解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解石是木洛稀土矿区常见的一种脉石矿物。对木落稀土矿区郑家梁子矿段方解石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此类方解石强烈亏损Ti、Mn、Mg、K、Fe,富Ca贫Si,P和Na含量比较稳定,但远低于世界钙质碳酸岩而与沉积碳酸盐岩接近;稀土元素含量较为稳定,∑REE为185.55×10-6~201.43×10-6,LREE为184.01×10-6~195.62×10-6,REE配分模式为LREE富集型,有弱的Eu负异常和强烈的Ce正异常;富集Sr亏损Nb、Zr,其他的Rb、Ba、Th、Ta、Hf、Y、Sc等元素含量较为稳定,均接近中国东部碳酸盐岩平均值。因此,此类方解石为同源流体的结晶产物,主要为沉积热液成因,代表了地幔流体成矿后的一次沉积热液的流体改造。此类方解石可作为氧化型高品位稀土矿和钼铅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99.
提出了保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关键和保证措施,并指出了组织企业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0.
丁祖国  傅家谟 《沉积学报》1992,10(1):108-117
运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对江汉油田原油和生油岩有机抽提物中过渡族微量元素Sc、V、CrMn、Fe、Co、Ni、Zn等进行了重点研究,测定了这些元素的丰度值。研究了这些元素在原油和有机抽提物族组份:沥表质、非烃和芳香烃中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这些微量元素的相关性,并运用它们的丰度比值对数分布和归一化对数分布,进行了油-源对比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