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11篇
  免费   6007篇
  国内免费   8704篇
测绘学   3016篇
大气科学   6374篇
地球物理   4896篇
地质学   27691篇
海洋学   3590篇
天文学   603篇
综合类   3169篇
自然地理   3483篇
  2024年   424篇
  2023年   1503篇
  2022年   1981篇
  2021年   2071篇
  2020年   1518篇
  2019年   1854篇
  2018年   1229篇
  2017年   1251篇
  2016年   1455篇
  2015年   1632篇
  2014年   2624篇
  2013年   2065篇
  2012年   2486篇
  2011年   2458篇
  2010年   2228篇
  2009年   2308篇
  2008年   2217篇
  2007年   1873篇
  2006年   1898篇
  2005年   1770篇
  2004年   1450篇
  2003年   1447篇
  2002年   1234篇
  2001年   1226篇
  2000年   1144篇
  1999年   1081篇
  1998年   1017篇
  1997年   1113篇
  1996年   932篇
  1995年   939篇
  1994年   843篇
  1993年   748篇
  1992年   722篇
  1991年   550篇
  1990年   444篇
  1989年   339篇
  1988年   124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62篇
  1985年   70篇
  1984年   65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61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29篇
  1978年   18篇
  1975年   12篇
  1974年   13篇
  1954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河南省区域暴雪的天气学分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查了1986-2000年冬季河南省70个暴雪的个例资料,分析了河南省暴雪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天气形势特征,建立了横槽型和两槽一脊型的暴雪天气学模型.通过对2003年2月9-10日(横槽型)和2003年3月4-5日(两槽一脊型)河南省出现的两场区域性暴雪过程的环流背景、成因特征、物理量等的对比分析发现,暴雪天气一般发生在经向环流与纬向环流相互调整之时,低空急流与低层切变线上气旋性曲率东扩或低涡东移是产生暴雪的重要原因,冷垫是产生暴雪的基本条件,最后给出了两类典型暴雪的具体预报特征.  相似文献   
112.
王祎頔  王真祥 《干旱区地理》2018,41(5):1088-1096
对上海市2012-2016年PM2.5质量浓度、气象因素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统计,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揭示近年来上海市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污染状况;采用相关性分析,从温度、气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和降水量等方面探讨了PM2.5浓度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上海市近5 a空气质量主要为优和良,污染天数所占全年比例在减少。PM2.5浓度呈现出夏季低,冬季高的季节特征,而且8月PM2.5浓度最低,处于16~36 μg·m-3;PM2.5的日变化呈现出双峰双谷结构,浓度峰值出现于8~9时和19~20时,且后者浓度更高。气温、气压、相对湿度的阈值分别出现在9.8℃、1 021.6 hPa、83%,最大PM2.5在阈值处出现显著变化;最大PM2.5浓度与累积风速和降水量呈现出对数关系,并且东北风和东南风的累积风速达到350 m·s-1以上时,PM2.5浓度基本减少至35 μg·m-3;降水量越大,PM2.5浓度越低。  相似文献   
113.
深港边界是全球跨境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以通过深圳湾口岸前往蛇口消费的香港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定量和空间计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香港居民来往深圳的消费模式和行为影响因素,发现在蛇口的跨境港人多来自“新界西”的屯门、元朗、荃湾三地,呈现以公交出行为主、出行频率高、消费低、时间短、老龄化、女性多的特点,其跨境行为主要受到个人年龄及收入、出行距离、区位等因素影响;港人在深港边界的跨境活动开始出现与收入、年龄相关的空间分异现象,呼吁展开针对不同过境群体的进一步研究,厘清其行为特点和影响因素,这将有助于建构粤港“优质生活圈”、促进粤港两地间更便利的跨境活动和更深层次的协作。  相似文献   
114.

利用层状大地中偶极源响应的正演算法, 计算地中电偶极源激发的极低频地震电磁场并分析其在地球环境下的传播特征.设计了多个水平层状地球模型, 分别模拟和展示了深埋地中的电偶极源的响应和空间分布特征.重点分析了含地壳波导+LAI波导模型的高阻大地中, 倾斜电偶极源激励响应随观测点的偏移距和垂直位置、激励源深度、地壳波导结构和参数变化时各场量响应的幅频特征.研究表明, 用倾斜电偶极源模拟和分析高阻大地中孕震电磁辐射的响应及在大地电磁系统中的传播特性是可行的; 模拟的高阻大地中的电磁辐射在地壳波导和LAI波导中均表现有慢衰减或幅值增强特性, 但两个波导效应具有不同的频率选择性; 高阻大地中的电磁辐射在波导的高阻介质中具有幅值强、衰减慢的特点.建议在高阻地层出露的地表、井中或海底的高阻岩层中以及大气层中布设测站.

  相似文献   
115.
黄永全 《广西地质》2000,13(2):31-34
广西凌云县下甲砂金矿床区域上位于右江再生地槽,桂西拗陷、隆林-南宁断褶带东侧,凌云穹窿南缘,受控于凌云-逻楼弧型背斜及沿北斜轴向延伸的NW向断裂;北斜核部的上泥盆统融县组(D3r)灰岩是矿区的成矿物质来源。矿体赋存在沿NE向断裂分布排列的溶蚀洼地及溶洞中,金以自然粒状产出,中细料为主,粗粒次之,与锑矿物密切共生。  相似文献   
116.
香花岭矿田地质特征与地球化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香花岭矿田地质特征、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研究,总结了香花岭矿田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模式,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7.
云南省大关县天星堡漂坝铜矿共发现七层矿体,均赋存在三叠系下统砂岩层中,离下覆岩层二叠系乐平组含煤建造较近的三叠系第一段砂岩层为主要含铜层位。铜矿体的成因推测为上升的地下水或热卤水萃取了下部乐平组玄武岩中的铜质,此时形成含铜溶液沿着砂岩孔隙或区域断裂不断地上升,与乐平组含煤建造中形成的H2S反应形成铜矿体。形成的铜矿体下层以硫化矿为主,主要矿物辉铜矿;随着上升的含铜溶液浓度不断下降以及H2S气体的减少等,形成的铜矿体以氧化矿为主,其主要矿物为孔雀石。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采样分析结果,推测该矿区内铜矿体的成矿时间为早三叠世之后,具明显的砂岩型铜矿特征。  相似文献   
118.
119.
贺乐天  刘武 《第四纪研究》2017,37(4):721-734

通过对考古遗址出土古代居民遗骸的研究来探寻人群形成、适应、迁徙、融合历史是生物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甘青地区地处我国西北,位于新疆与中原之间,是人群迁徙与交流的关键地区。以往研究发现该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居民具有的一些独特的头面部特征,如具有偏狭的中颅型、高颅结合狭颅、中等偏狭的面宽、高而狭的面型、中等的面部扁平度、中眶型、狭鼻型和正颌型。一些学者就来自周边地区人群迁徙或基因交流对甘青地区古代人群形成的影响做过探讨。由于迄今开展的相关研究及掌握的数据资料有限,学术界对甘青地区古代人群内部的变异情况、时代变化及其与周边地区人群的差异程度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对新石器时代以来甘青地区人群的形成过程以及与东、西方人群的关系还不是很清楚。本文通过对243例甘青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人群颅骨测量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合相关考古学和古环境学资料,对该地区古代居民颅面部形态特征的总体表现特点、时代变化、内部变异及与周边地区人群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1)从整体颅面部特征上看,甘青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人群介于典型西方人群与中原人群之间,但与中原人群更为接近;2)甘青地区新石器-青铜时代人群颅骨测量特征呈现一定的时代变化。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颅型趋向圆颅和阔颅化、面型趋狭、鼻型趋狭、眶型趋高;齿槽部的突颌水平变小;3)甘青地区古代人群颅面部测量特征的内部变异程度介于新疆与中原人群之间。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甘青地区人群颅面部测量特征的内部变异呈减小趋势;4)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甘青地区古代人群部分颅面部测量特征呈现出与西方人群接近的趋势。基于本文的分析,认为气候环境、生业方式以及人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共同造成了甘青地区古代人群颅面部形态特征的变化,甘青地区古代人群形成以受到中原人群影响为主。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