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367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263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我区黑白灾研究的主要成绩和发展建议李敏志,毛江玉(内蒙古气象局)(内蒙古气象台)内蒙古是我国三大牧业基地之一,冬季的黑白灾对畜牧业危害甚大,因此黑白灾预报服务是我区长期预报服务的一个重点。现将我区黑白灾研究的情况概述于下。1黑白灾的界定研究黑白灾,首...  相似文献   
782.
青藏高原NOAA/NESDIS数字化积雪监测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梅盛 《冰川冻土》1995,17(4):299-302
对1993/1994年青藏高原16幅NOAA积雪监测的分析,评价了NOAA/NESDIS积雪监测经的精度,证实本监测区域含50个以上NOAA/NESDIS网格单元时,该资料统计值才能满足WCRP监测雪盖率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783.
王绍令  陈肖柏 《冰川冻土》1995,17(2):184-188
据观测资料表明,达坂山地区是青海省境内降水最多的地区,公路垭口段降水量大,冷季降雪多,雪层较厚,稳定积雪时间长达180-200天,雪盖的保温作用占主导地位,加之局部小气候影响,使区内多年冻土下界海拔比邻近地区高约200M,年平均地温偏高,多年冻土层较薄,而且处在极不稳定的状态下。  相似文献   
784.
积雪对冻土热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表明季节性积雪对其下覆冻土的热状况有显著的影响,雪盖的存在不仅阻隔了冻土层的热能散失,从而有提高地温的作用;而且由于积雪本身所具有的低导热性和较大容积热容量等特点,延滞外部气候条件对冻土热状况的影响。反映冻土热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冻土深度的变化与气温,太阳辐射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地理位置和地形在地一气系统之间的能量交换中,对冻土的状况也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85.
本文使用1961~1995年逐月青藏高原地区大气机热量源汇<Q1>资料、1961~1990年青藏高原地区积雪日数和积雪深度资料、美国NCEP/ NCAR的再分析资料以及1975~1994年全球OLR资料,讨论了高原大气热状况年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发现:高原地区大气热源年际变化明显,其中春季和秋季高原地区<Q1>的变率最大,并且水平分布很不均匀;当冬季高原冷源弱(或强)时,东亚大槽位置偏东(或西),对应着东亚强(或弱)的冬季风;夏季高原热源强(或弱)的年份,在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对流层中、低层为偏差气旋环流(或反气旋环流),在中国长江流域低层为异常的西南风(或东北风),对应着东亚强(或弱)的夏季风,夏季高原热源强度还与南亚高压的强度和位置有关;春季4月的积雪状况与夏季高原大气热源强度有明显关系;夏季高原热源与同期青藏高原东南部、孟加拉湾、中南半岛、东南亚、中国西南部、长江流域和从黄海到到日本海一带对流有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786.
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对高原地面加热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On the basis of snow data and AWS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data obtained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 in recent years (1993 to 1999), the features of sensible heat, latent heat and net long-wave radiations are estimated, and their variations in more-snow year (1997/1998) and less-snow year (1996/1997) are analyzed comparativel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now cover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plateau's surface heating to the atmospheric heating are also discuss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ore-snow and less-snow year in spring is remarkably larger than that in winter. Therefore, the effect of anomalous snow cover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n winter on the plateau heating appears more clearly in the following spring of anomalous snow cover.  相似文献   
787.
中国西部云和积雪的多通道特征和识别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魏丽  钟强 《高原气象》1991,10(4):371-380
由于云与雪具有类似的辐射特性——高反射率与低亮度温度,利用目前的业务气象卫星扫描辐射计资料,用客观方法识别单个像素所对应的是雪还是云仍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本文利用NOAA-9和NOAA-11日间所有5个通道的AVHRR资料,分析了中国的西部——青藏高原及戈壁、沙漠等地区云和地表雪的多通道辐射特征,并采用多阈值法,结合实例进行了云、雪及背景地表的识别分类试验。分析结果表明,AVHRR第3通道的测量值经过适当处理后对识别云和地表积雪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88.
本文介绍了利用NOAA气象卫星资料进行积雪监测的初步方法及其软件系统,在晴空条件下,将资料加工成0。6分的正方形投影文件,利用图象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并结合目视解译,找出了对于不同空间分布,海拔高度和积雪情况的判识门槛值,制作了提供研究的各种图件,如高程——积雪面积,高程——亮度温度等多种曲线,并利用4×4抖动技术在CGA显示器上显示了AVHRR图象,使对积雪的判识变得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789.
790.
天山积雪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本文依据气象、野外调查和部分文献资料写成,着重分析了天山最大积雪深度、积雪初、终期及其积雪期特征。研究表明,天山积雪存在明显地域差异:中天山和南天山南坡部分山区最大雪深超过100cm,甚至达到200或300cm,而东天山南坡盆地雪深仅15cm。中山带及其以下地区最大雪深出现在冬季始末,而高山带在暖季。林区雪深随海拔而增加,并在林线附近达到最大,然后急剧减小。天山中段北坡海拔440—3500m之间,每上升100m,积雪期延长80天;南坡小于此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