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366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263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Three ship-based observational campaigns were conducted to survey sea ice and snow in Prydz Bay and the surrounding waters(64.40°S–69.40°S, 76.11°E–81.29°E) from 28 November 2012 to 3 February 2013.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the sea ice extent and its variation, and the ice and snow thickness distributions and their variations with time in the observed zone. In the pack ice zone, the southern edge of the pack ice changed little, whereas the northern edge retreat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two earlier observation periods. Compared with the pack ice, the fast ice exhibited a significantly slower variation in extent with its northernmost edge retreating southwards by 6.7 km at a rate of 0.37 km?d-1. Generally, ice showed an increment in thickness with increasing latitude from the end of November to the middle of December. Ice and snow thickness followed an approximate normal distribution during the two earlier observations(79.7±28.9 cm, 79.1±19.1 cm for ice thickness, and 11.6±6.1 cm, 9.6±3.4 cm for snow thickness, respectively), and the distribution tended to be more concentrated in mid-December than in late November. The expected value of ice thickness decreased by 0.6 cm, whereas that of snow thickness decreased by 2 cm from 28 November to 18 December 2012. Ice thickness distribution showed no obvious regularity between 31 January and 3 February, 2013.  相似文献   
32.
曹言超  王晓春 《高原气象》2022,(6):1384-1398
利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提供的1981-2016年雪深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春季雪深异常对北半球夏季季节内振荡(Boreal Summer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BSISO)的影响。BSISO包括周期为30~60天的BSISO1模态和周期为10~30天的BSISO2模态。结果表明,当青藏高原积雪偏多(偏少)时,与BSISO1相关的对流在印度、孟加拉湾以及“海洋性大陆”(Maritime Continent,MC)区域偏多(偏少),而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区域偏少(偏多);与BSISO2相关的对流在北印度洋、MC以及东海南海区域偏多(偏少),而在西北太平洋区域偏少(偏多)。高原积雪可以通过改变背景风场以及湿度场来影响BSISO1的对流活动。当高原春季积雪异常增多(减少)时,垂直东北风切变在北印度洋区域增强(减弱),北印度洋与孟加拉湾间的湿度梯度增加(减小),有(不)利于与BSISO1相关的对流活动传播到孟加拉湾及MC区域;MC区域水汽减少(增多),不(有)利于与BSISO1相关的对流活动继续传播到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区域。  相似文献   
33.
GNSS-R技术是一种以GNSS为信号源的全新遥感技术,可用于监测海洋和陆地.在地基GNSS-R积雪探测研究中,反射区域内的复杂地形不仅会引起积雪的不均匀分布,还使得接收机能在同一时刻接收到来自多个反射界面的反射信号,从而增加了积雪探测的难度.针对该问题,本文利用北极圈内斯匹次卑尔根岛上布设的GNSS-R测站,开展了复杂地形条件下的积雪探测研究.根据不同界面上的反射信号具有不同多普勒频移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傅里叶变换的谱分析方法,将不同界面的反射信号从混合信号中分离出来,并根据特定多普勒频率段的功率来监测地表积雪变化.基于该方法,本文分析了反射路径位于Schetelig山地区域的8颗卫星在2014年间的反射信号,计算结果表明:卫星PRN 2、12和28与积雪地面介电常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2、0.20和0.05,表明这三颗卫星的反射信号与地面介电常数之间不相关;卫星PRN 14和20与地面介电常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9和0.26,为低度相关;PRN 17、18和25与地面介电常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3、0.54和0.44,为中等程度相关.研究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用...  相似文献   
34.
<正>早在2010年初,当北半球许多城市的积雪还未化尽之时,已有科学家迫不及待地大肆宣扬:尽管有了一个寒冷彻骨的开头,但2010年仍然会是炎热的一年,甚至是"最热的一年"。2010年已经只剩下最后两个月了,那么,我们是否在这一年经历过  相似文献   
35.
36.
王云璋 《水文》1989,(3):19-24
本文对189年南极积雪量与黄河径流量进行了相关和交叉谱分析,结果表明:(1)两者存在明显的负相关;(2)两者在10、4.3~4.6、3.3和30年左右的周期变化有较密切的联系;(3)在时间上,后者的变化落后于前者。并且指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很可能是两者联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7.
38.
中国西部积雪对我国汛期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韦志刚  罗四维 《高原气象》1993,12(4):347-354
本文利用台站及卫星资料建立了中国西部积雪30年逐月时间序列。该序列是目前资料时间最长、最好的序列,为研究该区积雪月际和年际变化及其影响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中国西部冬春积雪对我国汛期降水的影响平均为负相关趋势,与6月降水的相关分布较有规律,冬春多(少),其它地区6月降水偏多(少)。我国西部多(少)雪对6月从份500hPa高度的变化是:高原北边高纬高度降低(升高)及副热地区升高(降低),有(不)利于高  相似文献   
39.
40.
南极洲乔治王岛柯林斯冰帽表层积雪可溶杂质浓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