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9篇
  免费   785篇
  国内免费   1246篇
测绘学   234篇
大气科学   140篇
地球物理   289篇
地质学   3931篇
海洋学   33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56篇
自然地理   20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377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1.
东太平洋我国开辟区底层海流锚泊观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洋四号”在执行DY95-7和DY95-9航次调查任务期间,在东太平洋我国开辟区做了2个测站的底层海流观测。观测资料分析表明,底层流的流速在1.2~12.0cm/s之间;底层流有月际和日际变化,并发现底层流存在“不活动”期。  相似文献   
612.
东太平洋不同海域多金属结核差异的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DY85-4航次在东太平洋的调查为基础,概述了多金属结核在东西两海区的差异;分析了影响这种差异的因素;着重探讨了多金属结核的丰度,品位,覆盖率,Mn/Fe,与伴生沉积物,断裂带,火山,侵入岩的关系。发现造成两区结核差异的因素很多,但起主控作用的是断块,火山,岩浆,热液等活动所带来的物质及对海底物理化学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13.
东太平洋锰结核中叠层石纹层韶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运用反光显微镜,扫描镜,透射电镜等手段研究了东太平洋深海锰结核中上叠层石纹层的单律。研究表明,锰结核中叠层石纹层是超微生物韵律性生长的结果,而且在锰结核的磨光面上清清楚楚地显示纹导 层组和纹层带三个级别的生长韵律。  相似文献   
614.
1994 年 4~11 月在东太平洋铁锰结核区, 使用 “向阳红 09”船, 采集 39 个表层沉积物、12 个上覆水和 7 个结核样。在现场用平板法测定了异养细菌和铁、锰细菌丰度, 用稀释法( M P N 法) 测定硫酸还原菌丰度。为了探讨微生物在大洋成矿过程的作用, 在实验室对异养细菌和锰细菌作纯化分离, 并进行了多项生理生化实验, 参照伯杰氏手册第八版鉴定至属。使用分光光度法, 测定锰细菌对锰、铁离子的转化作用, 使用 p H 计测定了p H 值的变化, 同时测定了不同培养温度对转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沉积物中异养细菌的数量在 3×100~95×103个/g; 锰、铁细菌的数量在1×100 ~1×103 个/g; 硫酸盐还原细菌的数量分布范围在 0~4×103个/g;在上覆水和结核样中各类细菌的数量均较低,比沉积物样中各类细菌数低 1 个数量级。在细菌的种群组成方面与近海区相比存在差异, 特别是在革兰氏阳性菌的组成上微球菌占了绝对优势。在成矿作用方面, 锰细菌对锰、铁氧化还原的实验结果表明, 在好氧的条件下, 锰细菌使可溶性的 M n2+ 氧化为 M n4+ , 其氧化速度与环境温度存在密切关系, 锰细菌对铁的氧化速度比对锰的氧化速度来得快。在  相似文献   
615.
构造和岩浆事件、岩浆供应、轴部岩浆房性质以及热液循环影响了中速和快速扩张的地壳增生。在快速和超高速扩张中心———例如在地壳岩浆房和活跃的热液循环中发现有地震反射的东太平洋海隆,其热液循环引起的地壳岩浆体的冷却和结晶会影响地壳的地震结构。热液流体的地球...  相似文献   
616.
胶东乳山金矿区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格庄金矿以相对富As、Co、Ni而三甲和铜锡山金矿则以相对富Cu、Pb、Zn、Ag为特征.聚类分析显示,英格庄金矿具Bi+Hg、As+Sb+Co与Pb+Zn组合,三甲金矿具Bi+Hg+As+Sb+Co、Pb+Zn与Ag+Cu+Au组合,而铜锡山金矿则显示Bi+Hg+Sb+Pb+Ag、Cu+Au+Zn+As及Mo+Ni组合.结合Ni、Co、Mo与Ag、Hg、As、Sb等的相关特征,认为上述三个金矿均有成矿头尾晕叠加现象.Au、Ag、Cu、Pb、Zn、As、Sb、Bi、Hg、Mo等元素垂向变化规律显示,英格庄金矿在-200m标高以下、三甲金矿在-500m标高以下尚有成矿富集段存在.其中,所确定的英格庄金矿的靶位在16勘探线附近,三甲金矿的靶位则在16~20勘探线间.  相似文献   
617.
东、南洞庭湖的径流、泥沙特征及冲淤规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实地调查并对1957年以来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做系统分析和计算,探讨东、南洞庭湖出、入湖水量、沙量的年际和年内变化特征,以及长江下荆江段裁弯对湖区径流和泥沙的影响。提出了湖区泥沙汛淤枯冲的变化规律及水位升降与湖区泥沙冲淤的关系;论证了丰、平、枯年湖区淤积严重,面积日益缩小对径流的调节作用正在减弱。  相似文献   
618.
青藏高原东南缘是青藏高原软弱物质运移的关键位置,研究其深部结构有助于理解青藏高原的扩张机制.本文利用穿过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一条起始于兰坪—思茅块体,穿过川滇菱形块体,终止于华南块体的长约750 km的大地电磁测深(MT)剖面的电阻率结构,基于上地幔矿物和熔融体温度与电导率的关系,获得了研究区上地幔温度结构与熔融百分比分布.结果表明,采用随深度变化的含水熔融上地幔矿物组分模型才能合理地获得整个上地幔温度;上地幔全岩含水量约4.69(40 km深度)~0.13 wt%(150 km深度),矿物熔融百分比约0~1.4%之间,并在70 km深度附近出现了较明显的局部熔融带;上地幔温度位于400~1300℃之间,随深度加深而逐渐增加;70 km以浅的温度表现出相对强烈的横向变化,且川滇和兰坪—思茅块体的上地幔温度和矿物熔融百分比的深度平均值明显高于华南块体.  相似文献   
619.
渭南塬前断裂是渭河盆地东南缘一条重要的近EW向的全新世活动断裂,与1556年华县8级特大地震的发生密切相关。该断裂的北分支——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通过渭南市区,查明该北侧分支断层的展布、浅部结构、晚第四纪活动性以及发震能力,对于当地的防震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浅层地震和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结合地面地质调查,对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的展布、结构特征以及晚第四纪活动性开展研究。4条测线的浅层地震勘探揭示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与渭南塬前断裂平行展布,两者呈阶梯状正断层结构关系。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错断多套第四纪地层,显示出生长型正断层特征;可识别的上断点埋深为95m以浅,晚更新统的垂直错距为16~20m;在剖面上表现为宽200~1 800m的次级断陷带,具有阶梯状正断层和小型地堑结构。钻孔联合地质剖面揭示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距今19ka以来仍有活动,晚更新世中期以来的平均垂直运动速率为0.07~0.26mm/a。结合地表的断层陡坎和断错地貌现象判定,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与渭南塬前主断层同样具有较强的晚更新世—全新世活动性,不能排除渭南塬前北侧分支断层曾经参与1556年华县8级大地震破裂的可...  相似文献   
620.
东太湖的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石建华 《湖泊科学》1994,6(2):166-170
通过1990—1991年东太湖的水文、水质、底质和生物凋查,对其水质作出评价并探求营养现状。结果表明:东太湖的水质状况良好,营养状况已进入中富营养状态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