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6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桂北地区浅水碳酸盐台地上泥盆统额头村组-下石炭统英塘组有孔虫十分丰富,可划分为10个组合带,每个带均可进行大范围对比,是研究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及建立以及孔虫系演特征为标准的杜内阶/维宪阶界线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2.
济宁岩群大量变质碎屑岩和碳质岩的发现及地层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详细研究济宁市颜店铁矿区报告和以往资料的基础上,对济宁颜店铁矿部分钻孔济宁岩群的岩矿心进行了编录和系统取样工作,发现济宁岩群存在大量变碎屑岩和首次在钻孔中辨别出碳质岩,这对济宁岩群地层的研究和铁矿成矿作用的研究都提供了重要最新资料。对于铁矿的成因研究和原岩及沉积环境的恢复都有重大的意义。依据岩石组合特征和含矿性,济宁岩群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翟村组、颜店组和洪福寺组。  相似文献   
53.
文海霞  石和  王道永 《地质通报》2011,30(01):179-183
广泛分布于云南思茅盆地的上三叠统歪古村组为一套含化石稀少的红色磨拉石沉积,1∶5万区调中在思茅盆地东南部的该组中采获了丰富的双壳类化石,共有21属52种。该双壳化石组合的发现对歪古村组沉积时期双壳动物群的面貌是一个补充。根据双壳化石群的时代属性,认为歪古村组应属卡尼—诺利期的沉积,并对图区晚三叠世沉积环境的演变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4.
大兴安岭北段新林地区下侏罗统战备村组火山岩岩石组合主要为流纹岩、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流纹岩具有高硅、富碱、贫钙镁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火山岩稀土元素总量较低(ΣREE=81.84×10-6~110.32×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值为21.57~40.21,中等负Eu异常,δEu值为0.42~0.62。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基性相容元素Cr、Co、Ni和Mg#值均较低,具有壳源岩浆的特点。流纹岩Sr、Yb值较低,具有喜马拉雅型花岗岩的特征。结合区域早侏罗世火山岩的构造特征,认为战备村组火山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SE向俯冲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55.
在藏北巴青县江绵乡一带发现与滇西他念他翁山、藏东昌都地区相似的上三叠统东达村组和“甲丕拉组”。东达村组自下而上为冲积扇泥石流沉积、无障壁碎屑滨岸沉积和浅水碳酸盐台地潮坪沉积。“甲丕拉组”为干热环境下的碳酸盐台地潮坪(包括潮汐水道砂)沉积、障壁砂坝沉积和滨外粉砂、泥沉积,其中有地震事件记录。两组总体上构成一套向上变深的海侵序列。两组沉积特征新资料为认识藏东北地区印支运动阶段本区“构造域”的转换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6.
广西恭城地区的额头村组珊瑚化石极为丰富,自上往下共有20余层之多,共建立了Cystophrentis、Caninia dorlodoti及Ceriphyllum elegantum 3个珊瑚组合带,如此连续及完整的珊瑚组合带在广西同类地层中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57.
文海霞  石和  王道永 《地质通报》2011,30(1):179-183
广泛分布于云南思茅盆地的上三叠统歪古村组为一套含化石稀少的红色磨拉石沉积,1∶5万区调中在思茅盆地东南部的该组中采获了丰富的双壳类化石,共有21属52种。该双壳化石组合的发现对歪古村组沉积时期双壳动物群的面貌是一个补充。根据双壳化石群的时代属性,认为歪古村组应属卡尼—诺利期的沉积,并对图区晚三叠世沉积环境的演变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8.
59.
60.
胡小猛  杨景春 《地理研究》2001,20(5):615-622
自1954年发现“丁村人”化石至今,“丁村组”的年代长期存在很大争论。通过对S5以来临汾盆地地貌沉积演化过程的研究,揭示出“丁村组”的堆积是在S1早期的一次区域构造抬升引起盆地湖退后才开始发生的,时间距今大约13万年。结合上覆“丁村组”的黄土古土壤分析,发现其堆积结束于距今约5.2万年。“丁村组”的堆积与气下S1古土壤的发育和L1黄土下半段的堆积几乎是同期的,其形成时代横跨了中、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